聚焦北京胡同生活、展现中外文化交流的“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项目·微短剧《钟鼓楼前》,于10月9日起在国内外多个平台同步上线。该剧由北京市广电局指导,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出品,中文在线集团承制,将胡同生活、京味烟火、青年奋斗、中外交往等各种元素串联起来,用微短剧生动讲述新时代的北京故事。
《钟鼓楼前》的故事,根植于北京东城区深厚的文化土壤,聚焦于胡同里寻常百姓家的烟火气与人情味。该剧将镜头对准北京中轴线旁的一户寻常人家,心怀文化传播梦想的青年张敬东,与坚守传统烤鸭技艺的父亲张小京,因观念差异屡生摩擦;热心肠的母亲关云儿既要调和家庭矛盾,还要在广场舞队保持“团长气场”。正当一家人鸡飞狗跳时,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叶琳娜的加入,让这个典型的北京家庭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同文化在胡同深处碰撞出理解与共鸣的火花,勾勒“最东城”的画卷。
一部剧,百段情,承载的是老城的记忆,也是新时代的回响。该剧采用轻喜剧的风格,在一至两分钟的短小篇幅里,细腻刻画人物,展现地道京味儿生活。凭借其精良的制作与积极的文化内涵,该剧已成功入选2025年度“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创作项目,并获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七批推荐剧目,是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的一次有益实践。
此次剧中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不仅是角色的塑造,更是文化的交汇。寻常巷陌间,折射出北京文化的烟火气,也演绎着中外交融的生动故事。10月9日起,国内观众可在央视频、北京东城APP等官方平台,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红果短剧、百度百家号等短剧平台,以及腾讯视频、优酷等长视频平台同步观看。
依托中文在线集团的国际化优势,该剧的英文译制版也将在中文在线海外短剧App-FlareFlow等平台,以及FlareFlow的YouTube、TikTok等海外视频账号同步上线,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将原汁原味的北京胡同故事呈现给全球观众,搭建一座古都文化连接世界的新窗口,助力北京故事走向世界舞台。无论你来自哪里,《钟鼓楼前》都有一份属于你的共鸣。
微短剧已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钟鼓楼前》以视听为载体,着力推动文商旅融合,用镜头聚焦于东城区的文化肌理,从北京钟鼓楼、古观象台、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历史底蕴,到史家胡同里鲜活的人间烟火;让光影流转于老字号的烟火气息之间,在便宜坊的烤鸭技艺、吴裕泰的清雅茶香、稻香村的糕点风味中。这些场景不仅为故事提供了独特的北京背景,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厚度与生活烟火,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立体的北京文化活态画卷。
剧集播出期间,一系列围绕剧集IP展开的文商旅活动将同步展开,联合剧中出现的13家商户,推出“《钟鼓楼前》同款”消费体验。在钟鼓楼景区旁的茶饮店能享用“钟鼓时雨茶饮”;北京稻香村(零号寻宝馆店)准备了“隆福寻宝套餐”;吴裕泰推出了“翠谷幽兰”主题茶礼;长春堂顺时而饮(前门店)则结合秋季时令特调“秋日节气特饮”。此外,明城墙遗址公园的莲咖啡、青雲熹玥、颜料会馆、罗兰书店等均设计了联名套餐或特色活动,如京剧演出专场、主题下午茶等。观众可以循着剧中足迹,打卡现实中的取景地,体验“《钟鼓楼前》同款套餐”,实现“追剧”与“打卡”的无缝衔接,在“观剧—打卡—消费—传播”的闭环中体验京味文化的独特魅力。
北京市广电局立足“北京大视听”精品项目扶持工作机制,组织专家团队,在《钟鼓楼前》剧本立项、规划备案和成片审核过程中,开通绿色通道,高效高速完成高质量京味题材微短剧审核。《钟鼓楼前》是东城区以“内容力”推动优质文艺创作转化为“生产力”,并走向世界的一次有力尝试,在钟鼓楼前的方寸之地,藏着的是最鲜活的中国故事,最地道的北京味道。
10月9日,请锁定《钟鼓楼前》,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发生在钟鼓楼前的温暖故事,感受古都北京的时代脉搏与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