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短剧群演招募藏陷阱,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招聘环节的“收费套路”是短剧群演招募的行业顽疾。应聘者咨询时,常被中介或招募方以多种名义索费:“6980元培训费(宣称学完保拍戏)”“2000元建档费(称帮录入演员库)”

“日薪5000元,急招‘霸总爹’”等极具吸引力的短剧、群演招募信息在社交平台热传,吸引银发族及兼职人群。但《法治日报》调查显示,群演市场乱象丛生,应聘者常遭遇乱收费、权益无保障等问题。(10月9日 《法治日报》)

招聘环节的“收费套路”是短剧群演招募的行业顽疾。应聘者咨询时,常被中介或招募方以多种名义索费:“6980元培训费(宣称学完保拍戏)”“2000元建档费(称帮录入演员库)”,还有“服装押金、场地使用费”等,金额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不少人抱着“先投入再回报”的心理交了钱,最终要么培训走过场、承诺角色落空,要么交钱后被拉黑,连片场都未进入。更甚者,部分招募方无正规办公场地,仅靠社交账号和话术就骗取求职者“血汗钱”。

即便侥幸避开收费陷阱,成功进组的群演也面临重重权益困境。超时工作成常态,常从约定的8小时延长至10小时以上甚至凌晨,却无加班费;薪酬克扣频发,以“拍摄效果差”等理由大幅压低承诺的日薪,还存在拖欠现象,维权时合同条款也难以保障;基本权益缺失严重,多数群演无工伤保险,受伤只能自担,工作餐、交通补贴等福利常落空。

短剧群演市场乱象丛生并非偶然。其一,行业爆发式增长伴随"野蛮生长",群演需求激增但规范与监管缺位,为乱象滋生提供温床;其二,信息壁垒导致求职者难以分辨正规招募,常被虚假承诺蒙骗;其三,个体维权成本过高形成恶性循环——证据收集难、周期长、费用高的现实,迫使多数受害者选择妥协,变相纵容了违规招募行为。

短剧行业健康发展依赖规范的人才招募环境。整治群演招募乱象,需监管、行业、个人协同发力:监管部门应完善细则,明确资质、收费与权益标准,严打违法并曝光案例;行业协会制定公约,建立备案平台,提供真实信息;求职者则要通过正规渠道应聘,慎对收费要求,签订合同留证,遇侵权及时维权。

在短剧生态里,群演虽不像主角般闪耀夺目,却如基石般支撑起每部作品的完整呈现。唯有彻底扫清招募环节的重重陷阱,大力整治行业乱象,才能让怀揣演员梦想的人们安心入行,为短剧行业持续输送鲜活力量,让“演员梦”褪去风险外衣,真正成为值得大众向往的美好追求。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