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3天3亿!“果燃计划”这次聚焦“微短剧+东北”

《东北爱情故事》的主要演员人均东北人。男主饰演者刘浩群是辽宁人,女主饰演者郭宇欣则是沈阳人。语言是连接文化与记忆最直接的媒介。角色之间纯正的东北方言,能够让观众一秒进入那片土地,也更加沉浸于剧情里面。

东北向来不缺文艺作品,一如长剧《马大帅》、《漫长的季节》和《平原上的摩西》,电影《钢的琴》等。但从短剧这一最年轻的新颖媒介形式来看,出圈的却寥寥无几。

9 月 27 日上线红果短剧的《东北爱情故事:闪婚玫瑰》(以下简称“《东北爱情故事》”)就弥补了这个缺憾。上线仅 3 天,播放量破 3 亿。这部聚焦于 90 年代东北的爱情轻喜剧,为地域文化类短剧再添一抹重彩。

这部短剧由红果短剧和星柠文化联合出品,作为红果短剧“果燃计划”第二期的重点剧目,《东北爱情故事》在题材、制作和表达上都更具新意和厚度,是“微短剧+文旅”的又一精品范例。

这并不是“果燃计划”第一次聚焦地域文化了。在第一期“果燃计划”片单中,聚焦湖南的短剧《弄潮》也收获了好成绩和好口碑——上线首周播放量超 3 亿,还引起了各方的广泛讨论。

这些优秀剧目都表明了红果短剧在推动短剧精品化和题材多元化的信心。

IMG_256

01  制作升级: 《东北爱情故事》里“活”的东北

不同于以往对短剧拍摄制作“快节奏”的刻板印象,《东北爱情故事》来了一次制作升级,做到“慢工出细活”。剧中呈现的,女主角杨春融所在的工厂、男主角陆冰河所经营的红星音像店、角色们的服装配饰等等都是精心挑选、设计,以还原 90 年代的老东北。

IMG_257

为了呈现原汁原味的东北地域风情,制作团队采取在东北实地拍摄的方式,用两个月时间寻找保留 90 年代东北老工业风格的拍摄地。从辽吉两省 7 城(辽宁葫芦岛、兴城等 5 市,吉林长春、吉林市)中,最终选定本溪市的一个工厂。

IMG_258

另一个主场景音像厅已经是时代的产物了,现实生活中无法溯源真实场景。制作团队在搭建造景时,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去复原八九十年代的风格,剧中我们能看到许多细节,包括红色折叠椅、老旧录像带,甚至还专门制作了当年热播影视的海报贴在音像厅的玻璃上。

IMG_259

不仅是场景和道具上的精准复刻,服装也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陆冰河的灯芯绒夹克衫、皮夹克、牛仔衬衣,杨春荣的红色大衣、波点衬衣、橘色毛衣、喇叭裤等等,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服装。并且主角两人在服装上,也总能呼应起来,展现出小情侣之间的情感。

IMG_260IMG_261

此外,《东北爱情故事》的主要演员人均东北人。男主饰演者刘浩群是辽宁人,女主饰演者郭宇欣则是沈阳人。语言是连接文化与记忆最直接的媒介。角色之间纯正的东北方言,能够让观众一秒进入那片土地,也更加沉浸于剧情里面。

此外剧中,出现了很多大众熟悉的东北方言,像“嘎哈呢”等,以及陆冰河夸媳妇时非常应景的话语“瞅你带劲”。或许也有一些“致敬”片段,比如赵本山那句“地球人都知道”,大飞说了一句类似的“地球人都看出来了”。听到这些地道东北方言,唤起了观众记忆里的东北特色,把喜剧效果拉满。

IMG_262IMG_263

这样,一个“活”的东北就在《东北爱情故事》里呈现出来了。

02  轻喜剧年代故事: 反套路、有情感、有记忆的短剧叙事

除了制作上的升级和投入,《东北爱情故事》在题材和剧情上也有很大的创新。在情感类题材上, 都市、总裁、千金、强制爱等情节是许多短剧的惯用套路。

而在《东北爱情故事》里,这些统统没有出现。该剧主要情感线聚焦在杨春融这个工厂女工和陆冰河这个东北“痞爷们”相知相恋上。在铺垫二人的情感升温上也采取了层层递进的节奏。两人从相互试探,到共同成长,最后相互理解、相濡以沫。

剧集一开始,陆冰河是为了报恩,杨春融是为了寻求庇护,二人协议结婚。但通过对二人朝夕相处的细节展现,观众也能发现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化和流动。

比如,在第 9 集里杨春融在工厂受欺负时,陆冰河及时赶到为她出气,把三金和万元彩礼摆在她面前。一方面是告诉其他工人杨春融不是没有靠山,不是任人欺负;另一方面也让杨春融的内心感受到安全和温暖。在第24集中,陆冰河给杨春融买衣服,用行动和言语告诉她——“我陆冰河的媳妇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而是带刺的红玫瑰,你要做的就是绽放”。

前 20 集都在铺陈两人如何暗生情愫,后面二人经历了误会与和解,两人最终确定彼此心意。他们之间的的情感一直有迹可循。

除了爱情这条主线,剧中还描写了陆冰河与大飞的兄弟情、大飞与弟弟妹妹的亲情,每条线都靠真实的生活细节支撑起来,每个角色都刻画得有血有肉。

比如在大飞出狱时,陆冰河为大飞点烟,用一种江湖式的点烟方式递烟给他。评论区也有男性观众被这样的细节戳到,表示想起来这样给自己点烟的兄弟。

IMG_264IMG_265

甚至一些边缘角色也有人物弧光和合理的行为动机,比如陆冰河的后妈,她为了保证自闭症的女儿未来无忧,才做出伤害陆冰河兄弟的事情。

陆冰河的弟弟小川和大飞的女儿妞妞的演绎也让观众捧腹大笑。大飞出狱后要接走女儿,妞妞因为不想离开叔嫂,就让小川出主意。结果小川在奶粉里加咖啡,让妞妞整夜睡不着觉。这样的片段同时刻画了小川的“小滑头”形象,又展现出妞妞对叔嫂的情谊,更表示了叔嫂平日里对妞妞细致入微至的照顾,呈现出这一家子的和谐。

《东北爱情故事》用这些最朴实的人类情感唤醒了观众内心对亲情/爱情、对东北以及对 90 年代的记忆;也证明了短剧不用靠硬性打脸、强行逆袭,做到真正呈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能打动人心。

03  有笑有泪有“阵痛”, 短剧也能书写“东北文艺复兴”

真实的生活是有欢笑、遗憾、心酸和难言的苦楚。这也是《东北爱情故事》里所呈现出的情感核心。

看完全剧观众能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大团圆式的 happy ending ,不是每个人物都有圆满的人生。剧情发展到后期,陆冰河的父亲被骗后跳楼自杀、大飞为了守护女儿和哥嫂被判故意杀人、杨春融被迫下岗...通过对这些小人物命运的书写,折射出九十年代东北的社会历史变迁。

历史的车轮无法阻挡,但时代的印记会留在每个人的内心。剧中的人物角色同样如此,在经历萧条之后,杨春融和表姐、后妈意外地相聚,她们在唠嗑的同时互相倾诉艰难的生活。

但同时《东北爱情故事》又给出一个十分举重若轻的处理方式。在第 81 集里,表姐说,她们正在经历阵痛。杨春融的回复是“我们得感谢这个阵痛“,她们几个或许”老死不相往来“。

IMG_266IMG_267IMG_268

杨春融的回复直指“阵痛”的核心。对于小人物来说,由共同的经历组成,经由历史沉淀下来的集体记忆和东北情感,才是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文化内核。

这何尝不是短剧这一新兴的影视媒介回应“东北文艺复兴”的方式呢,观众在观看短剧的同时回望父辈经历的历史阵痛(特别是下岗潮)时,试图理解并感受那段记忆。

IMG_269

在这个意义上,《东北爱情故事》用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讲述了九十年代普通东北人的爱恨悲欢、命运与纠葛,呈现出一部带有人文历史情怀的画卷。

所以《东北爱情故事》的爆火,并非偶然,而是精良制作+价值导向的“刻意为之” —— 它以 “微短剧 + 文旅” 的融合形态,让 90 年代东北的工业记忆与地域风情走进大众视野,也再次印证了 “果燃计划” 在短剧精品化、题材多元化上的精准布局。

红果短剧这份对 “精品” 的追求,还在持续延伸。

“果燃计划” 第二期片单中,“微短剧 +” 还在开辟更广阔的领域:既串联起文旅短剧《放羊吧老板》、非遗皮影戏题材《刻梦》、普法等多元场景,让短剧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也在内容类型上突破边界,谍战、热血、神话等题材百花齐放(《暗潮涌动》《中国球王》等作品即将上线)。 “果燃计划” 更大的野心还在于将经典 IP 纳入版图,从番茄小说头部 IP《冒姓琅琊》到 TVB 经典《金枝欲孽》,让老 IP 在短剧形态下焕发新生。

从地域文化到跨领域融合,从原创故事到 IP 新生,“果燃计划” 始终在打破短剧 “低质快消” 的标签。

而《东北爱情故事》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承载文化价值与商业潜力的精品短剧在路上 —— 红果短剧用行动证明,高品质短剧不仅能 “爆”,更能传递情感,成为连接文化、记忆与时代的重要媒介。

关键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