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下辈子,我再也不要遇到你。”大雨中,穿着竖条纹病号服的女主一字一顿。语毕,一口血精准地吐在男主西服上,见此情形,男主颤声道:“你……你……”急忙伸手欲扶倒在了雨地里的女主。
一幕短剧拍摄现场,在导演喊卡后,男女主退下,另一组穿着民国服饰的团队急忙上前站位。
制片人王文超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都是我们公司的剧,就省得重新搭场景了”。
今年年初,三年无戏可拍的王文超和他的团队重新聚在横店。“一个月拍2部(短剧),节奏必须快,今年已经拍了十几部了,后面还有七八个项目等着启动。”王文超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手上的短剧项目排到了明年,团队已是满负荷状态。
在横店,像王文超一样从事短剧拍摄的剧组遍地都是。据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在横店拍摄剧组累计达470多个,已远超去年全年接待量,微短剧成了影视产业发展的新增量。活跃在横店的影视演职人员阎火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每天筹备、开机、杀青的微短剧就有近百部,热门场景五六个剧组同一天拍摄是常态。
在演员这头,同样应接不暇。“一个半月接了4部短剧女主”“一天跑两场剧组”“非科班演员当上短剧女主”,多位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拍摄短剧的经历。
对于演艺爱好者来说,出演微短剧是演艺圈的绝佳敲门砖。“和导演合作过的演员会更容易接戏。”短剧演员白白表示,短剧的拍摄速度快,有过合作经验,导演可以迅速与演员沟通档期、省去了招募的环节。
在短剧通告群里,记者看到,有过拍摄经验、形象气质良好的群特前景演员的片酬已从200元/天提高到300-400元/天,短剧主角更是提高到8000元/天。
短剧平均每集长度两分钟,总集数一般都是大几十或者上百,剧情在 “ 扮猪吃虎 ”“ 屌丝赘婿 ”“ 霸道总裁追娇妻 ”“ 穿越现实夺回王位 ”等爽点、土味下,反转再反转。观众的反应则是“越土越上瘾,越狗血越带劲。”“最近已经看了七八部短剧了,根本停不下来!”
根据《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小时。其中,微短剧受众规模庞大,半年内有50.4%的短视频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
即便如此,因为制作周期短,见效快,微短剧的赛道还是迅速挤满了掘金者,包括但不限于头部网文公司、老牌影视传媒企业、做游戏的、拍广告的……
其中不乏在直播电商红海里杀得兴起的MCN机构,像遥望科技。一来他们本就深谙短视频的运营法则,还手握签约主播资源;二来直播行业太卷,利用剧本化、故事性的微短剧做营销推广,或许可以成为寻求转型、构建多元运营模式的一个方向。
虾抖原先就是一家上海的MCN公司,看中微短剧赛道后,干脆把公司总部搬到杭州,开辟专门业务线,并说服旗下直播签约艺人保剑锋、洪天明、宗峰岩等出演。
保剑锋出演的微短剧剧照
2022年9月开始布局微短剧业务的点众科技,旗下则有点众文学,一方面能省下一大笔IP版权费,另一方面基于网文业务的多年积累,在用户喜好、投流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
而严沛梁导演的团队在拍微短剧之前,一直从事TVC(商业电视广告),在画面把控、后期剪辑等方面有技术上的优势。
而一些原本并不是影视行业的投资方,包括一些规模较大的基金也在入场。11月8日起,数十家微短剧概念股连日掀起涨停潮,完美世界、华策影视等密集回应相关业务布局。
“这就有点离谱了。”从事影视文化产业投资的一位业内人士感慨,这波行情来得有点莫名。在他看来,“现阶段的绝大多数微短剧不是内容上的投资,而是流量投放后博爆款的概率,是脱胎并依附于平台和现行流量法则的产物。实际上的盈利可能并没有那么可观,我们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尤其是一些不成熟的小团队,在内容上粗制滥造、充满套路甚至低俗擦边,从社会意义和价值来讲,也不值得投资。”
火是火,但监管也随之而来。
“目前行业市场被炒的太热,论坛活动多,小程序平台多,群雄逐鹿,都想大敢一场。”刘超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小程序剧已经破圈了,小程序剧的深度观众都开始投资拍摄。因为成本低,赚不了制作费,制作团队都在为了票房努力,但是由于平台数据不透明等原因限制了未来的更大发展。”
在商业变现快的B面,短剧行业的无序发展,同质化严重、价值取向不良、剧情浮夸、盗版横行等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在首届微短剧大会上表示:“如果不能摆脱低俗,不能摆脱过度商业化,不能提升作品文化内涵,不能跨越到精品,内容一味下沉,短剧市场可能50亿元都没有。”
平台和监管也相继亮剑。
今年4月,快手、抖音和微信接连发布了对小程序短剧的规范治理公告,下架了大量不合规内容和小程序。
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对网络剧片正式发放行政许可,包括网络剧、网络微短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等在内的国产重点网络剧片上线播出时,将使用统一的“网标”。短剧正式结束“上线备案号”时代,迎来“许可证”时代。
11月14日晚,快手发布了针对违规微短剧类小程序的专项治理公告,表示平台一直致力于积极引导小程序行业朝着合规、合法方向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微短剧类小程序巡查,持续从内容、审核、运营等方面开展治理,下架了《阎罗》等10余部违规微短剧。
11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文称,自去年以来,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已下线微短剧25300多部。在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广电总局对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转入常态化。
下一步,广电总局将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从7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其中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再次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围绕网络微短剧的导向、片名、内容、审美、人员、宣传、播出等方面,加大违规网络微短剧处置和曝光力度,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完善广告推流审核机制。
“这是好事。”看到广电总局将再次开展为期1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的新闻,短剧从业者黄小雨表示,政策收紧或许会给市场“降温”,但下架低俗短剧将会更加规范短剧市场,提高短剧的门槛,规避一些想赚快钱的公司,院线转型的影视公司将会更有市场。
由此,她感叹道,“短剧的春天真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