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国内上线真人短剧数量逼近4万部,行业逐渐陷入“卷成本、卷制作”的红海竞争。就在真人短剧同质化问题凸显之际,AI漫剧赛道悄然崛起,成为行业探索新增长的重要方向。
近日,DataEye短剧观察获悉,魔方集团将推出纯AI漫剧《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这一动作也成为行业内“真人短剧IP转AI漫剧”的又一典型案例。
2025年以来,越多越多爆款真人短剧被改编为AI漫剧。AI漫剧的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爆款IP“移植”至动态漫领域后,能否复制甚至超越真人短剧的市场表现?
基于此,本文以漫剧领域代表性企业魔方为例,系统拆解其“IP+漫剧”的布局逻辑。
一、魔方漫剧业务布局:月消耗超千万,IP改编漫剧将占70%
(一) 现有业务盘点
魔方于2025年3月启动动态漫赛道布局,截至目前已组建超50人的动态漫业务团队,业务覆盖技术研发、内容制作、运营及商业化环节。
魔方集团漫剧投放负责人欧如崇曾公开表示,公司漫剧单月消耗已超千万元,自2025年3月布局以来,累计投广总费用已超2000万元,且后续计划持续增加投入。这一投入力度,足以看出其对动态漫赛道的重视。
在内容类型上,魔方同时布局了沙雕漫与AI漫剧两大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其旗下共运营12个剧场号,其中4个聚焦沙雕漫内容,8个聚焦动态漫内容。
从定位与资源分配来看,两大方向差异显著:
沙雕漫的成本相对更低,制作周期更快,目标是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快速起量,触达更广泛的泛娱乐用户群体,侧重“流量破圈”。
AI漫剧则聚焦精品化、IP化,主打重度付费模式,目标是承接对高品质内容有要求的核心用户,同时探索IP会员、单点付费等深度变现路径,侧重“价值深耕”。
正因此,当前魔方资源明显向AI漫剧倾斜。在其规划中,AI漫剧具备更高的技术壁垒与市场价值,是支撑中长期发展的核心方向。
(二)业务规划
未来一年内,魔方的漫剧业务规划围绕“内容与技术”两大核心展开:
内容端,计划以“季播”模式推出不少于5部S级AI漫剧作品,总集数预计超500集;技术端,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标在画面质量、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三个维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支撑这一规划的核心基础,是魔方充足的IP储备。据DataEye-ADX数据,魔方关联短剧超500部,积累了大量可改编的真人IP;其中《武极天尊》系列真人短剧表现突出,抖音播放量突破6亿次,话题量近40亿次。
除《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系列外,魔方已将《狗哥》《武极天尊》等具备庞大粉丝基础与强情节冲突的短剧IP,纳入动态漫改编规划。
在IP筛选环节,魔方建立了三项核心标准:
一是数据导向:优先选取各小说平台人气榜单排名靠前、付费转化率较高的作品,降低市场验证成本;
二是强戏剧冲突:要求IP具备密集的情节反转、“打脸”及爽点元素,确保适配短剧快节奏的叙事逻辑;
三是视觉化潜力:强调IP的世界观与战斗体系需具备丰富想象空间,能够通过画面呈现差异化亮点,提升用户观感。
据了解,当前魔方采取“改编IP为主、原创IP为辅”的策略,其中改编IP占比约70%,原创IP占比约30%。从功能定位看,改编IP可快速激活原始书粉流量,助力漫剧快速起量;原创IP则承担“布局未来、构建自有品牌壁垒”的作用,为长期发展储备核心资产。
二、魔方AI漫剧《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案例拆解
那么,如何做好爆款IP改编漫剧?我们以即将上线的《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为例,拆解魔方“IP改编漫剧”的核心操作逻辑。
(一)目标人群定位与内容适配
首先,魔方团队明确了作品的核心目标人群——18-35岁男性玄幻、热血动漫爱好者。这类用户的核心需求清晰:偏好爽快剧情、高燃战斗场景、精美画面,以及宏大世界观带来的沉浸体验。
基于这一需求,团队在内容设计上形成了针对性策略:
第一,强化“爽感”核心:加快剧情节奏,减少冗余情节,让冲突快速爆发;同时增加战斗场面密度,提升视觉冲击力,精准匹配用户“追更解压”的需求。
第二,贴合审美偏好:画风选用国漫主流的写实玄幻风格,人物建模追求俊美挺拔,服饰纹路注重精致化,场景呈现则突出东方奇幻韵味,契合目标用户对“高品质国漫”的期待。
魔方团队透露,他们的目标是通过AI技术,让用户既能获得动漫的视觉质感,又能体验短剧的快节奏叙事。
(二)与真人短剧的呈现形式差异及IP还原度把控
在呈现形式上,AI漫剧与真人短剧的核心差异集中在“视觉呈现边界”:真人短剧受限于物理法则(如场景搭建、演员表现)与制作成本,部分玄幻场景(如宏大战斗、奇幻世界观)难以充分还原;而AI漫剧可通过技术突破这些限制,更精准地呈现IP设定。
以“陈天极突破神帝之境”这一核心情节点为例:真人短剧呈现需投入大量成本用于场地租赁与CG制作,且制作周期长达1-2个月,最终效果还可能因技术限制显得“平淡”;AI漫剧则可直接构建“神力奔涌、法则交织”的视觉场景,细致还原能量爆发、天地变化的震撼画面,视觉冲击力与代入感较真人版实现显著提升。
尽管呈现形式不同,魔方在IP还原上仍保持严格把控。其漫剧业务负责人向DataEye短剧观察透露,团队严格遵循《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的世界观与核心人设,确保不偏离原作精髓;优化仅集中于“视觉化呈现”环节——通过技术手段将小说中文字描述的宏大场景(如“神帝之境”)具象化、强化,让主角成长线与战斗体系更直观,提升用户理解度与沉浸感。
(三)单集时长设定逻辑
结合行业现状与用户习惯,魔方将《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单集时长定为1.5-2分钟。这一设定并非随意选择,而是基于双重考量:
一方面,适配用户习惯,短时长符合当下碎片化阅读与短视频消费需求,可快速切入剧情高潮,降低用户追更门槛;另一方面,适配平台传播,该时长更利于在短视频平台投放,能提升算法推荐精准度,扩大作品触达范围。
团队的目标很明确:通过合理时长设计,让用户实现“一口气刷完”,获得连贯的观剧体验。
(四)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不过,实现上述呈现效果并非易事。制作过程中,魔方团队面临的核心技术挑战是“AI生成的稳定性”与“艺术表现的精确性”之间的平衡。早期AI生成内容常出现角色形象不一致(如“脸崩”、服饰细节缺失)、光影逻辑错误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沉浸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魔方技术团队开展深度模型训练,针对主角陈天极进行LORA专项微调,并建立专属形象数据库,确保角色形象在不同场景、角度下保持统一。同时,分镜和美术团队对AI生成的每帧画面进行人工精修和审核,确保最终呈现的每一帧都符合影视级的标准。
三、模式分析:真人IP改编漫剧的机会、挑战与行业影响
目前,AI漫剧改编“弹药库”极为充足。根据DataEye-ADX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上线的短剧数量近4万部,理论上多数真人短剧均具备通过AI重绘转化为漫剧的可能性。
正是看中这一赛道的发展潜力,手握大量爆款IP的短剧公司,纷纷将已验证成功的真人短剧IP改编为AI漫剧,试图通过“一鱼多吃”的运营模式,实现IP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挖掘。
那么,真人IP改编漫剧存在哪些核心机会,需应对哪些挑战?又将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真人IP改编漫剧的核心机会
第一,IP复用降低综合成本。依托已验证的真人短剧爆款IP,可直接激活原有书粉、剧粉的基础流量,减少用户教育与内容试错成本,帮助漫剧快速打开市场,降低初期运营风险。
第二,突破受众圈层限制。真人短剧受众多集中于下沉市场中老年群体,而AI漫剧可触达Z世代二次元用户,进一步扩大IP的受众覆盖范围。
第三,拓展多元变现路径。除传统的会员、单点付费外,漫剧还可基于角色、场景开发周边衍生品(如手办、联名服饰),或联动游戏、文旅等领域,提升IP综合商业价值。
第四,制作端降本增效显著。相较于同量级(S级)真人短剧(动辄百万级投入、1-2个月制作周期),AI漫剧制作成本降低约60%-70%,周期缩短至3-4周,效率提升超一倍。成本节省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无需支付演员片酬与场地租赁费用;二是AI技术简化了传统动画中耗时的原画、动画环节,让团队精力更聚焦于分镜设计与节奏把控。
(二)真人IP改编漫剧的主要挑战
爆款IP并非“免错金牌”,改编过程中需重点规避三大风险:
第一,人设崩塌风险。二次创作若扭曲主角核心特质(如将“护弟狂魔”改为“自私自利”),易引发原IP粉丝不满,直接影响作品口碑。
第二,剧情魔改风险。随意增减关键情节、改变叙事逻辑(如将“逆袭爽剧”改为“狗血恋爱剧”),会破坏原作精髓,导致用户流失。
第三,制作粗糙风险:若视觉呈现质量(如画面模糊、角色“脸崩”)低于用户预期,不仅无法吸引新用户,还会消耗原IP的品牌价值。
目前行业已形成共识:IP改编的核心前提是“尊重原作灵魂”,需在保留核心人设、关键剧情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优化与视觉升级实现价值升华,而非脱离原作的盲目创新。
(三)对行业发展的潜在影响
从行业视角看,魔方“真人IP转AI漫剧”的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参考:
第一,拓展IP生命周期。该模式验证了爆款IP跨形态复用的可行性,让IP从“单一短剧形态”延伸至“漫剧、动漫、衍生品”等多领域,延长商业价值周期。
第二,降低行业入局门槛。AI技术的降本增效潜力,为中小团队提供了低成本切入内容赛道的思路,推动行业多元化发展。
第三,探索内容与平台适配逻辑:短时长、快节奏的漫剧形态,与短视频平台传播逻辑高度契合,为“内容形态-平台生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践案例。
当然,该模式的规模化复制仍需时间验证。例如用户对“爽剧套路”的长期接受度、AI技术在角色表情还原等细节上的突破空间,均需进一步观察。但不可否认的是,AI漫剧已为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内容行业,提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