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剧演员走进直播间直播仅一小时在线人数10万+
最近,直播间走进新玩家,在短剧中饰演霸道总裁的演员们开始带货了。
前几天,当下的短剧“顶流”演员柯淳出现在十月稻田的品牌直播间,仅直播1小时,人气却很高涨,在线人数很快突破10万+。
图源:抖音
虽不少网友纷纷吐槽此次直播画面卡顿,一连重进几次,但却挡不住粉丝们下单的热情。最终这场直播总体GMV突破百万,粉丝们也通过抽奖获得了柯淳的小卡、卡套和餐具等周边产品。

图源:抖音
无独有偶,短剧演员何健麒也在Babycare品牌官方直播间创造了类似佳绩。据Babycare官方直播间相关负责人透露,何健麒直播期间GMV同样超过百万。更有意思的是,据直播间粉丝透露,在他本人下播后,粉丝们又继续购买了近20万元的产品。

图源:小红书
十月以来,何健麒就密集官宣了与蜜丝婷、羽西、BUV等品牌的直播合作,持续与粉丝保持互动。而柯淳自6月与简醇达成合作后,先后与养元青洗护、乡乡嘴、十月稻田等品牌建立合作关系。
此外,今年8月,羽西品牌也密集官宣了多位短剧男演员进驻其直播间,包括王凯沐、沉思、何聪睿等。其中何健麒带来的GMV在100万至250万之间,何聪睿的GMV则达到50万至75万。显然,羽西品牌已察觉到短剧演员的商业潜力。
图源:达多多
同时,这也意味着,头部短剧演员的商业价值开始向品牌端全面渗透。
虽然相比一些直播带货界的头部主播,短剧演员们的直播数据不算出众。但对于品牌来说,性价比无疑是很高的。
一方面,短剧演员的粉丝群体虽然总量可能不及超头主播,但往往也有着超高的垂直度和粘性。他们的粉丝因剧情和角色而聚集,对演员建立了基于“角色滤镜”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在直播带货中更容易转化为购买行为,使得品牌能够精准触达对其形象和产品调性接受度更高的目标客群,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转化。
另一方面,合作成本构成了巨大的优势。邀请顶级主播不仅需要支付天价的坑位费,佣金分成比例也相当高昂。
相比之下,与正处于上升期、亟需商业变现的短剧演员合作,品牌方在谈判中拥有更大的议价空间,能够以远低于头部主播的投入,获得一场关注度可观、互动积极且转化率不俗的直播。这使得品牌的营销投资回报率(ROI)显著提升。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方将目光投向短剧演员,这些正处在流量风口的新星们正在重塑商业代言格局。头部短剧演员们的商业价值,正在被挖掘转化。
不过,从目前来看,一些头部的短剧演员都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大多是以品牌合作的方式加盟直播间,并没有用自己的账号完全转向直播带货。这种谨慎的姿态,背后是出于对自身职业生涯的长远考量。
首先,他们需要维护作为演员的纯粹性和神秘感。完全投身直播带货,尤其是使用个人主账号,会迅速消耗因角色而积累的观众缘,让粉丝将其定位为“卖货的”而非“演戏的”。
对于许多仍怀有艺术追求、希望回归主流影视赛道的演员而言,保持一定的曝光克制,是防止自身价值被商业快速“榨干”的必要策略。毕竟,很多爆火的短剧演员还是希望能回归长剧赛道,过度商业化会为他们的转型之路增添障碍。
其次,这也源于他们当前拥有充足的选择权和发展信心。爆火的短剧演员,不缺短剧资源,甚至不少长剧也向自己抛来橄榄枝。这意味着他们的主要收入和事业重心依然可以放在演艺事业上,所以对直播带货拥有较大的选择权。
靠《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等短剧爆火的演员徐艺真,曾在直播间回应天价薪酬时表示:“别听外面瞎传,说赚了几千万,能在北京买房,几百万都没有,真看重钱我直播带货去好了”。
可见,短剧演员们对直播带货也不排斥,且对自身的商业价值是有一定感知的。

短剧正在成为电商带货新媒介
除了演员们正逐步涉猎直播带货领域,短剧本身其实早早就承担了带货的任务。
当前,短剧带货形式正呈现出品牌化趋势,品牌方成为短剧的主要赞助商。
据勾正科技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一趋势在2024年上半年尤为显著,选择独家定制短剧的品牌占比已高达91.2%,与2023年上半年仅83.7%的品牌选择分集植入形成鲜明对比。
行业趋势也获得了政策指引。今年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明确鼓励行业运用微短剧优势深度赋能品牌发展,搭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新桥梁。
在此背景下,品牌方竞相加大投入,通过提高制作预算、邀请明星阵容来提升竞争力。
然而,这种合作多依赖于一次性买断的出场费或营销费用,导致短剧与带货之间仍存在较大壁垒。
目前,红果短剧App内部已打通“搜同款”功能,用户可对剧中出现的服装进行识别搜索,找到商品链接后可直接在App内下单购买,进一步拓展了短剧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场景。
不过,它目前承担的主要还是为抖音电商导流的身份,其自身的带货能力尚未完全释放。比如,“搜同款”功能在实际应用中精准度不足,存在推荐商品与剧内同款不符的情况,用户体验有待提升。
另外,在商业合作机制方面也有所缺失。据一家头部短剧公司负责人透露,平台目前尚未与短剧内容制作方就带货收益建立分账规则。这表明,平台、内容方与电商环节之间尚未形成有效联动与利益共享机制,成为制约其商业模式成熟的壁垒。
当前,红果短剧的带货业务仍被视为功能测试阶段。如何优化技术功能、构建公平合理的分账体系,将是其能否真正跑通“短剧带货”模式、激发行业活力的首要挑战。
尽管近年来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纷纷布局短剧电商领域,或是有直播带货头部MCN机构加入短剧制作,但无论是将短剧入口嵌入电商平台,还是品牌植入,或是给短剧挂上链接,其商业成熟度都有待提升。
这样看来,红果平台作为字节体系内流量增长迅速的短剧平台,未来可能承担更成熟的变现任务。
9月,红果短剧平台正式推出“演员合作计划”,该计划以有竞争力的分账保障和丰富的合作资源为核心,面向演员、运营机构及制作方展开合作。
结合其让短剧演员们纷纷入驻红果平台的举措,这样和演员合作的激励分账计划未来可能也会引申到短剧带货领域。

图源:红果短剧APP
此外,平台方和制作方仿佛也嗅到了相关的商业价值,越来越重视短剧的服装投入。例如,头部短剧厂牌听花岛在三部短剧中为男女主角设计了近七十套造型,并留下两百多张定妆照。
如果真正将这一整套体系打通,从内容创作、演员生态到服装道具等视觉资产,均能转化为可直接交易的商业货架,从而构建起全新的短剧消费场景。
整体而言,短剧带货仍处于发展初期,其商业形态尚不成熟。
当前模式在内容与销售、平台与制作方之间仍存在明显隔阂,未能形成有效的价值闭环。未来还需通过持续的创新合作模式突破现有壁垒,以实现更高效的商业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