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成为重塑内容产业的关键变量,漫剧也正借此快速走到聚光灯之下。随着技术深度赋能,这一赛道快速成长为资本与平台共同押注的新兴引擎。
9月中旬,两项布局释放出强烈信号:抖音版权中心一次性开放超6.7万部网文IP授权漫剧改编;支付宝则在首页上线独立短剧入口后,进一步公布针对漫剧的分成与采买政策。头部平台已开始系统化加码,将漫剧视作下一轮内容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
这种趋势并非偶然。早在2024年末,AI漫剧就已迎来现象级爆发,多部作品实现亿级播放并完成商业化试水。进入2025年,供给端与需求端同步扩容,行业规模和用户活跃度均出现成倍增长,“AI漫剧元年”成为业内共识。
市场、技术与格局三股力量正在合流:百亿级的空间和数亿用户奠定了成长土壤;AI的全流程应用显著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巨头与中腰部企业则在差异化路径中竞逐未来话语权。AI漫剧不只是一个风口,而是一场系统性重构。问题在于:谁能率先跑通模式,成为新一轮格局的领跑者?
2025热浪来袭
AI推漫剧加速奔跑
“玄清吾徒,出关之日已到,还不现身?”
随着这一声低沉的呼唤落下,一袭黑袍、白发如霜的周清现身而出。他右臂高举,神通乍现,金色莲花在身畔层层绽放,顷刻间威压弥漫,全场弟子心神俱震。以上片段出自近期热播的AI漫剧《代管截教》。该剧以玄幻题材为核心,不仅在视效与叙事上带来沉浸体验,更在上线仅4天便突破一亿播放量,充分印证了AI漫剧在内容生产与市场拓展中的巨大潜能。
2021年前后,“漫剧”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形态在国内崭露头角。快看漫画创始人陈安妮在当年的品牌升级发布会上,将其界定为“漫画+短视频+广播剧”的复合内容,并宣布计划投入10亿元资金推动生产,明确表态将漫剧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当时,漫剧多被视作传统动画的低成本替代方案。其制作流程主要基于既有漫画素材,通过二次加工,加入人物动作、表情变化和镜头推拉等基础动态效果,再配合配音完成叙事化处理。相较传统漫画,漫剧在叙事节奏与沉浸感上更进一步,但由于制作水准未及完整动画,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过渡属性。
2024年末,AI漫剧开始集中爆发,连续产出多部播放量过亿的作品,并快速完成商业化探索。从信息流投放到达人分销,行业在变现模式上的尝试不断加速,推动AI漫剧从新兴内容形态转向可运营的产业单元。巨量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动漫短剧观看人次已突破20亿,付费规模达到2600万,充分体现这一赛道在内容吸引力与用户付费意愿上的同步提升。
进入2025年上半年,漫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供给端延续高速扩容态势。数据显示,近半年周均在投剧目已超过110部,累计上线作品达到3000部,环比增幅高达603%。与此同时,用户端的活跃度也在同步提升,播放量与点赞量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92%和105%。在行业看来,2025年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AI漫剧元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制作效率的跃升与成本的显著下降,也推动漫剧产业全面进入加速扩张的新阶段。
如果说数据揭示了产业的爆发,那么作品本身则让人直观感受到热度的汹涌。《玄武四象》这样带着沙雕幽默气质的漫剧,凭借轻巧的制作和犀利的笑点迅速刷屏,累计播放量已超过19亿。《我能回溯时间》营造出极强的代入感与悬念张力,一句“如果你的人生停在同一天,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足以让观众忍不住点开,首集便斩获14.1万点赞。与此同时,《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我在末日当僵尸》《代管截教》等不同风格的作品也纷纷跨过亿级播放门槛,行业的爆款逻辑正在被不断验证,AI漫剧的可塑性和市场承载力远超早期想象。
巨头抢跑,中腰部突围
AI漫剧竞争进入深水区
在AI漫剧的赛道中,头部互联网巨头已经率先展开激烈竞争。尽管平台之间发展路径各有差异,但共同指向一个趋势:AI漫剧正成为下一轮内容工业化升级的突破口,谁能率先跑通模式,谁就能占据行业话语权。
在AI漫剧的产业竞赛中,字节跳动已率先打出清晰的战略信号。2025年8月15日,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发布“漫剧扶持三项政策”,明确将漫剧列为专项赛道,显示其加快产业化进程的决心。该政策的三大举措——番茄小说IP版权池开放、达标项目保底支持、优质作品单片采买,分别对应内容源头、制作环节与精品导向三个关键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扶持体系。借此,抖音意在建立行业标准,推动新兴品类快速成熟。与此同时,即梦A1携手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发起“AI动画创作周”,围绕《大闹天宫》《宝莲灯》等国民级角色进行AI创作,进一步凸显其在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上的双重布局。
腾讯动漫则将重心放在IP与AIGC的深度结合上。目前其正在推进《铁姬钢兵》《明克街13号》《中国惊奇先生》等多部漫剧项目,尝试在既有IP资源的基础上引入AI技术,提升创作效率与叙事表现力。从产业层面看,腾讯试图通过这一模式构建起技术与内容的双重优势,通过技术赋能延长IP生命周期,并在内容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供给能力。
2024年,快手星芒短剧便开始尝试以AI驱动内容创新。依托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平台推出国内首部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在两周内收获超5000万播放。同年,可灵AI进一步启动“AIGC导演共创计划”,携手多位导演探索AI参与影像工业化的可行路径,为后续AI短剧与漫剧的供给扩容奠定方法论基础。
进入2025年,可灵AI与星芒短剧联合出品、异类Outliers团队制作的单元故事集《新世界加载中》正式收官,全网曝光超过13.7亿,全球总播放量达到1.97亿,其中首集《马丁症》单集播放量便突破1亿。该剧在题材上跨越科幻、历史、奇幻与技术边界,进一步展现了AI在AI漫剧创作中的多元潜能。
与头部平台的大规模投入相比,中腰部与新兴制作公司在AI漫改剧的竞争中更强调差异化路径。总体来看,这些玩家虽然规模不及巨头,但灵活度更高,能够在垂直细分领域快速试水和迭代,从而在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中形成不可忽视的竞争力。
中文在线押注“IP+AI”的双重驱动,自研AI工具链,实现70%-80%的AI参与度,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水平,短剧《开局物价贬值百万倍,我竟成了世界首富》上线次日便收获1304万次播放,成为突围代表。昆仑万维则构建基础设施,推出结合视频与3D大模型的AI创作平台,试图以一站式解决方案赋能更多内容生产者。优时映画则以“快”与“出海”为标签,将改编周期压缩至1-2个月,并加速国际市场探索,展现了另一种发展路径。
百亿蓝海开启
AI漫剧驶入快车道
在微短剧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攀升的背景下,AI漫剧正逐渐显露出独立赛道的商业潜力。DataEye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在这一增长曲线中,漫剧市场有望达到百亿元量级,成为行业公认的“新兴蓝海”。同时,超过6.62亿的微短剧用户规模,也为AI漫剧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受众基础。
支撑AI漫剧成长的,不仅是国内用户与市场规模的扩大,更在于上下游延展和海外机遇的叠加。2025年中国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将达到6521亿元,并在2029年逼近8344亿元,这为AI漫剧的产业链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同时,海外动漫短剧市场亦在崛起,预计2030年规模将达130亿美元,占全球短剧市场约五分之一,意味着AI漫剧有望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重要抓手。
当前,AI已从工具尝试走向全流程深度应用,推动漫剧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图片生成、智能分镜,还是音频同步,AI的介入都显著提升了制作效率并压缩成本,为行业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伴随这一技术革新,动漫市场的内容逻辑也在发生转变:一方面,“IP化”成为明确趋势,漫剧作为重要的承载形态,将在优质IP的改编与开发上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行业整体开始追求精品化,通过提高内容水准来强化用户付费意愿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内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AI漫剧的增长焦点正加速转向海外。依托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技术优势,这一新兴内容形态在全球市场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并为短剧出海提供了新的路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短剧应用市场自2024年起高速扩容:2025年一季度App内购收入接近7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近三倍;累计下载量逼近9.5亿次,为中国内容形态的出海创造了可观的增量土壤。中文在线在2025年“微短剧出海品牌大会”上披露,已借助自研AI工具链和流程标准化,建立覆盖北美、日本与东南亚的动漫短剧全球发行网络。
AI漫剧的快速崛起,标志着中国动漫产业正站在新一轮迭代的起点。从巨头布局到中腰部突围,从国内蓝海到全球市场,整个赛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站在2025年这个节点,可以预见,AI漫剧不仅将改变短剧市场的竞争格局,更可能成为文化出海与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