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网络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视听形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其内容边界与表现形式。文旅微短剧作为“文化+旅游+影视”的交叉领域,在促进地域文化传播、激活文旅消费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近期,由杭州市上城区委宣传部指导,哔咚数智互动娱乐(浙江)有限公司出品的微短剧《宋朝来的小贵人》,凭借AIGC技术深度融入文旅叙事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中国精品微短剧传统文化上新榜”,为我们展望AI技术如何为文旅短剧带来新赋能提供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研究范本。
1
AIGC驱动视觉重构
历史场景的智能复原与美学延展

传统文旅短剧受限于制作成本与拍摄条件,在呈现宏大历史场景或特定文化意象时往往面临挑战。《宋朝来的小贵人》在此方面的突破尤为显著。该剧创新性地采用了AIGC动画与真人实拍相结合的制作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弥补了实景拍摄的局限。
在表现“金兵入侵”这一关键历史情节时,制作方运用AIGC技术生成并补全了战争场面的全景镜头,克服了群演规模不足的制约,营造出符合历史语境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宏大叙事氛围。同时剧集开篇以北宋徽宗赵佶的传世名作《瑞鹤图》为蓝本,通过AIGC技术将其动态化、场景化,不仅精准还原了宋代建筑标志性的对称美学,更以充满奇幻色彩的视听语言为观众构建起一个连接古今的诗意入口。这种技术应用超越了单纯的特效叠加,实现了对传统文化意象的深度解读与创造性转化,使静态的历史遗产在动态叙事中焕发新生。

2
AI加持叙事与IP塑造
拟人化角色与沉浸式文化体验的生成

《宋朝来的小贵人》的叙事核心,聚焦于德寿宫屋脊兽“重华”这一拟人化角色。它既是历史的守护者,也是穿越时空的探索者。AIGC技术的介入,使得“重华”这一非现实角色的视觉呈现更加生动可信,其与真实场景的互动也更为自然流畅。
通过“重华”的视角,剧集巧妙地将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六和塔、清河坊历史街区等杭州核心文旅资源编织进故事主线。AI技术不仅辅助塑造了角色本身,更服务于整体的叙事架构,使得重游南宋不再是枯燥的景点罗列,而是一场充满情感温度与文化发现的沉浸式旅程。剧中对于宋代点茶技艺、服饰妆容、节庆民俗等细节的精准还原与特写呈现,结合AIGC创造的奇幻元素,共同构筑了一个既真实可感又充满想象力的宋韵世界。这种叙事策略,有效激发了观众从线上观剧到线下实地探访、深度体验的兴趣,实现了从看剧到入剧的转化,是“微短剧+文旅”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

3
政产协同下的
技术赋能创新路径展

《宋朝来的小贵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政府背书、专业制作、技术赋能”多方协同的结果。杭州市上城区委宣传部的深度参与,确保了剧集在历史文化细节上的严谨性与地域文化传播的精准性。专业制作团队则负责将文化资源与技术手段进行创造性整合,保障了作品的艺术质量。AIGC技术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赋能者的角色。
这一案例表明,AIGC技术在文旅短剧领域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降本增效,解决特定场景的制作难题;二是体验升级,创造超越实景的沉浸式美学享受;三是叙事扩容,拓展文旅故事的表现维度和想象空间。它为推动微短剧创作向主流化、精品化、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以轻量化叙事承载厚重文化,以技术驱动提升艺术表现,正成为文旅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4
从线上观剧到线下体验
微短剧驱动的沉浸式文旅新路径

《宋朝来的小贵人》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创新,更在于它成功地将剧情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引流神器,为观众规划了一条清晰的“跟着微短剧游杭州”的沉浸式旅行路线。剧集通过主角重华的足迹,将散落的历史文化地标串联成珠,生动展现了杭州深厚的宋韵底蕴。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作为剧中的宋韵核心地,不仅是故事起源更是线下体验的绝对核心。剧中重华守护的殿宇、漫步的宫苑,在此皆可实地寻访。观众可循短剧打卡于晨光中拍摄红墙汉服大片,在遗址展厅感受历史的厚重,完成从视觉震撼到文化感知的深度转化。清河坊历史街区则完美复刻了剧中的市井烟火气。观众可以像剧中角色一样,品尝定胜糕、葱包桧等宋代流传下来的特色小吃,在捏面人等民俗表演中,感受《清明上河图》般的繁华景象,实现一场穿越时空的市井生活体验。西湖在剧中是文人墨客的诗意寄托,在线下则是永恒的魅力舞台。观众可乘船游湖,聆听与剧中传说一脉相承的西湖故事;沿苏堤漫步,欣赏四季变换的如画风光;夏季于曲院风荷,寻觅剧中同款的荷塘画境,将剧中的诗情画意化为切身感受。
这部微短剧集通过情感化的叙事与AIGC技术营造的奇幻氛围,激发了观众亲临其境、化身剧中人的强烈愿望。这种“剧情引导—情感联结—实地打卡”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文旅体验的趣味性与黏性,为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地域旅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式。
《宋朝来的小贵人》以其在AIGC技术与文旅短剧融合方面的前瞻性探索,生动诠释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深刻内涵。它不仅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的有效实践,为“微短剧+”生态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AI技术的持续演进与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化,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兼具文化厚度、艺术高度与技术亮度的文旅短剧作品将不断涌现,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董俊希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