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蚂蚁看看董事长王刃在南京艺术学院讲座《短剧商业片与精品剧》

2025年10月21日,蚂蚁看看(短剧平台)创始人、董事长王刃就《短剧的商业片与精品剧》主题作讲座。

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第五期培训营》在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研究院举办,学员为南京传媒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艺术创作研究院、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江苏省戏剧文学创造院、上海沪剧院等主任、教授、博士、硕士、总经理、自由编剧等,2025年10月21日,蚂蚁看看(短剧平台)创始人、董事长王刃就《短剧的商业片与精品剧》主题作讲座。

IMG_256

一、短剧简史

根据2025年中国网络视听研究报告,短剧发展时间虽短,爆发力惊人。2024年票房(营收)580亿元,一举超过电影票房425亿元。2025年应在700亿元左右,2026年1200亿元。2025年海外短剧应在50亿美元,是个1000亿美元市场。

创收代表性作品:《重生之商界狂人》总播放量8.2亿,分账收入6200万元,广告收入2300万元,合计8500万元。《医妃天下》IP授权收入4500万元,游戏流水:1.2亿元,合计1.65亿元。

IMG_257

第一阶段:萌芽与探索

演变自小说网中爽文付费用户的培育;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的崛起,“短、平、快”的内容消费习惯被广泛培养。连续剧情的分段式小故事,可视为短剧的雏形。

第二阶段:爆发与付费模型确立期(自2022年起)。付费解锁模型创新,通常前10集免费,在剧情高潮处设置付费点,用户需付费(通常几十到上百元)才能观看全部内容。制作工业化:四个10天工作法,即10天剧本,10天拍摄,10天后期,10天上线投流。商业模式:付费阅读+流量投放,买量-转化的ROI。

第三阶段:总局管理年后的品质升级(自2024年起),从野蛮生长到管理、洗牌、升级。

1、2024年,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对网络微短剧实施备案登记和“许可证”制度,加强内容审核。这标志着短剧被正式纳入与传统电视剧、网络剧同等严格的监管体系。

2、暴利被压缩。监管收紧和流量成本上升,使得粗制滥造、打擦边球的短剧生存空间变小。品质化竞争开始。头部平台和传统影视公司纷纷入局,提升制作水准,尝试更多元化的题材。

3、出海成为新赛道。中国短剧App在海外(尤其是北美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将国内验证过的“霸总”等题材进行本土化改编,开创了“出海短剧”新赛道。

IMG_258

二、商业片与精品剧

商业片与精品剧的外在表现是竖屏与横屏,其最核心的区别是盈利模式,即是否充值模式。竖屏短剧重在商品属性,首要目标是投资回报率(ROI),以付费点播等模式实现盈利。横屏短剧是传统影视的浓缩版。注重叙事完整性、视听语言、艺术表达和品牌价值,即“品质剧场”平台调性。    

竖屏短剧在“升维”高端化:头部竖屏剧开始加大制作投入,聘请专业演员,改善服化道,向精品化靠拢,以提升用户付费意愿和品牌广告价值。横屏短剧将继续成为长视频平台内容,是孵化新导演、新演员和测试新IP的试验田,也是平台争夺高品质用户的关键战场。

三、短剧核心题材

1、都市情感。虐恋、先婚后爱、萌宝/萌娃、霸总与灰姑娘、破镜重圆等。代表作品:《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2.逆袭复仇。手撕渣男/绿茶、豪门逆袭、职场反杀等。代表作品:《无双》,短剧早期经典作品。

3.奇幻脑洞。系统/金手指、穿书、重生、悬疑/惊悚。代表作:《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系统满仓肉》

4.年代/特定场景。年代重生、种田/基建、宫斗/宅斗等。代表作:《家里家外》,四川方言剧。

IMG_259IMG_260

四、错位创作法

1、穿越。今穿古、古穿今、双向穿越等。代表作品:《逃出大英博物馆》

2、重生/穿书。主角重生、配角觉醒。   

3、系统/金手指。神豪系统、神级选择系统、职业系统:如“神医系统”、“厨神系统”、“神级教师系统”等。 

4、降维打击,高级文明/现代知识对低级文明的碾压。

IMG_261

五、短剧十大流量作品

《家里家外》超30亿

《好一个乖乖女》超30亿

《老千》超30亿

《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超35亿

《顶级偏爱!妈咪,我找到爹地了》超33亿

《请君入我怀》超31亿

《穿过荆棘拥抱你》超28亿

《盛夏芬德拉》超30亿

《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系统满仓肉》超23亿

《念念有词》24亿

IMG_262IMG_263

六、蚂蚁看看北京广电第八届初心榜入围优秀短剧评析

2024年全国短剧播出3.6万部,入围本次北京广电第八届初心榜作品仅30部。蚂蚁看看自制短剧《请君折腰》《重返90遇前夫》《你不好惹但我有病友团撑腰》3部短剧入围优秀年度短剧。

同时,蚂蚁看看入围优秀短剧平台/厂牌,蚂蚁看看荣膺前四。入围优选者厂牌和平台为:爱奇艺、红果、快手、蚂蚁看看、腾讯、听花岛等10家。

本次颁奖盛典是中国影视年度成果大集合、大检验,是中国短剧“大阅兵”。以下是蚂蚁看看优秀自制短剧。

IMG_264IMG_265IMG_266

《请君折腰》

一部制作精良的“古风言情小品”,在类型化探索和女性情感叙事上做得相当出色,甚至堪称“精品”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将古典美学与现代言情内核相结合,吸引了一批非常核心的受众。《请君折腰》的核心魅力,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爽剧”逻辑,致力于营造一个完整、可信且充满张力的情感世界。它更像是一部被浓缩了的优质古装剧,而非快消品式的短剧。 

《你不好惹,我有病有团撑腰》

现象级的短剧,是精准的“流量收割机”与“情绪解压阀”。它可能不是艺术评分最高的,但绝对是最懂流量密码和大众心理的“爆款引擎”之一。家长里短触及的是中国社会最广泛人群的日常生活。婆媳矛盾、亲戚算计、财产争夺,这些元素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几乎每个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这种天然的共鸣是流量爆发的基础。

《重返九零遇前夫》

剧集将复杂的人生抉择和情感修复,简化为一场拥有“上帝视角”就能轻松获胜的游戏。看着特别解压,但也可能淡化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真正难度和所需的努力。深耕“女性逆袭爽剧”黄金赛道,再次证明“重生+女强+追妻火葬场”这一配方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是一部让你看得解气、看得过瘾、并短暂地相信可以重启人生的“成人童话”。

《裁员裁到大动脉》

一首唱给打工人听的“爽感狂想曲”。是部现象级短剧,用一个极其荒诞却又引人入胜的设定,击中了当代职场人最深层的集体焦虑与幻想,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情绪宣泄。《裁员裁到大动脉》是一部在商业和流量上取得现象级成功的“社会情绪型爆款”。是最普世、最能牵动现代人神经的“职场生存”,是一部让每一个在职场中感到过委屈、不被尊重、缺乏安全感的“打工人”都能看得热血沸腾、拍案叫绝的“电子爽文”。它火爆,是一个值得玩味的文化现象。

IMG_267

七、中国网络视听研究报告中优秀短剧评析

《我的归途有风》

华策影视出品,延续传统影视文艺风。无强冲突、快节奏,只是自我表达和艺术野心,像一部散文诗式的“文艺短剧”。归途男主,有风女主,心灵有归,双向奔赴。一部“反短剧”的短剧。开拓短剧的“情绪赛道”,从“情节消费”提升到了“情绪体验”和“氛围消费”的高度。深度解读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乡愁”、“内卷与逃离”、“自我寻找”等命题,能引发观众超越剧情之外的、关于自身生活的哲学思考。

《西城无小事》

将北京西城区住地影视明星用活,以处置家长里短琐事,是一部“去戏剧化”的都市生活散文诗。核心主题是“发现与凝视”,发现被忽略的日常细节,凝视平凡生活中的微光。生活的真相与诗意,并不藏在惊天动地的大事里,而就蕴藏在被我们视为“无事”的寻常之中。是一部具有明确作者意识和社会关怀的“生活流文艺短剧”。不会是爆款,但在短剧发展以“艺术探索方向”的典范而被铭记。政府及任务型国企喜欢和通用。

IMG_268IMG_269

《狮城山海》

本剧一个狮城黑社会“山海”江湖相杀故事。号称投资成本亿元,是短剧行业的原子弹与天花板探路者,宣称是短剧,实则正剧、大剧。如:大场景;美术与服化道极尽精良;使用电影摄影机,聘请资深摄影师和导演,后期调色、声音设计均按电影标准执行;明星与导演:启用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演员或一线电视剧明星;导演、编剧、制片人可能都是来自电影或高端网剧领域的知名人士;电影式营销宣发,全渠道、饱和式宣传,旨在“破圈”,吸引非传统短剧用户。提振资本市场对短剧行业的信心,证明这是一个可以承载大资本的赛道。地方政府或文旅部门将地方文化元素植入等。

《剑二十四》

一部武侠或仙侠题材作品,传统类型赛道中追求极致美学与哲学表达的一支。一首剑道哲学诗。核心追求不是“复仇”或“称霸”,而是“求道”。它试图用短剧的形式,探讨一个更宏大、更抽象的命题:何为剑?何为道?何为我?《剑二十四》是一部极具艺术野心和实验精神的“作者型”武侠短剧,是一次关于“短剧艺术边界何在”的伟大实践。

IMG_270IMG_271

《盛夏芬德拉》

这是一部用短剧承载电影艺术作品,是商业成功,更是短剧艺术的探索与提升。一是电影级的视听语言与“氛围美学”镜头与构图,色彩与质感,音乐与声效。二是反套路的叙事节奏:一场“慢火慢炖”的情感沉浸。在“三秒一个钩子”的短剧规则下,选择了“慢”。以“慢”成为其艺术魅力的核心,成为情感沉浸者和品味者。三是表演细腻“高级感”,于细微处见真章。《盛夏芬德拉》的成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一部“非典型”爆款,30多亿的播放量。

《一品布衣》

故事主角徐牧没有像普通穿越者一样立即利用现代知识大开金手指,而是展现出了深沉的谋略和远见,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最终平定乱世,开创一个全新的盛世。《人民日报》影评为何称其为“难得好作品”。表现出:制作精良,电影级质感;节奏紧凑,叙事高效。摒弃注水剧情;主角人设出色,智斗精彩;内核积极,彰显家国情怀。

IMG_272IMG_273

八、品质与平台/厂牌

1、精品化与多元化。短剧早已摆脱“粗制滥造”的标签,无论是《家里家外》的豆瓣高分,还是《盛夏芬德拉》的电影级质感,都显示出行业在制作和叙事上正向精品化深度转型。题材也覆盖了家庭、权谋、修仙等多种类型。    

2、“爽感”与“情感”并存。市场依然需要像《好一个乖乖女》这样节奏快、反转多的“爽剧”来提供即时情绪价值。但同时,制作精良、情感细腻,能让人“反复回甘”的作品如《盛夏芬德拉》同样能获得巨大成功。  

3、创新人设与经典框架。“双强”人设,即男女主角都很强大,演员要求高;“先婚后爱”等经典叙事框架依然备受青睐,但成功的作品会在其中加入创新设定和细腻的情感描摹,避免套路化。 

4、好剧产业链。关注知名平台与厂牌。形成产业链,更多向关注向产出精品的短剧厂牌集中。如:蚂蚁看看、听花岛等。

九、投入产出比(ROI)最高10部短剧

投入产出比(ROI)代表以小搏大、模式成功和效率极致,代表在特定赛道和商业模式下,能够用相对有限的成本,撬动最大商业回报的典范。

1.《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系统满仓肉》

2.《裁员裁到大动脉》

3.《好一个乖乖女》

4.《重返九零遇前夫》

5.《顶级偏爱!妈咪,我找到爹地了》

6.《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

7.《念念有词》

8.《穿过荆棘拥抱你》

9.《家里家外》

10.《老千》

IMG_274IMG_275

高ROI短剧共性总结    

1.精准的“情绪投资”:不再盲目追求大制作,而是将成本投入到最能激发观众特定情绪(爽、虐、甜、怀旧)的环节。无论是《裁员》的职场共鸣,还是《重返九零》的情感代偿,本质都是做“情绪生意”。    

2.极致的“类型化深耕”:成功的剧集无一不是在其所属类型(如重生逆袭、虐恋复仇、萌宝霸总)中做到了极致。它们不追求创新,而是追求将成熟套路以最高效率执行,确保目标受众的基本盘不流失。

3.灵活的“商业模式适配”。免费剧靠“上头”剧情拉高广告收益(如《荒年》)。付费剧靠稳定类型和强人设保障付费率(如《乖乖女》)。品牌剧靠优质内容和精准人群吸引植入(如《穿过荆棘》)。

4.“设定”大于“明星”:除了少数头部作品,大部分高ROI剧集更依赖新颖、抓人的核心设定(如“十八岁太奶奶”、“裁到大动脉”)来吸引初始流量,而非高片酬的明星,有效控制了成本。

5.“数据驱动”的敏捷制作:从立项到拍摄再到后期,全程由数据和用户偏好指导。能够快速试错、快速调整,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观众最买账的地方

总之,2025年的短剧市场已从“流量红利”时代进入“效率红利”时代。上述高ROI剧集证明,在正确的赛道上,用正确的方法,即使不是成本最高的那一个,也能成为商业上最成功的那一个。

IMG_276

十、短剧精品化

短剧正从草根“野蛮生长”迈向精品化,从单纯的“娱乐快消品”逐步演变为兼具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内容形态。“内容驱动”为核心,涌现“高质量、高曝光、高回报”头部作品。例如,司法题材剧《法官的荣耀》《正义之刃》以快节奏叙事兼顾逻辑闭合与社会议题;家庭伦理剧《家里家外》通过日常细节折射代际矛盾与现实困境;现实主义题材《我的归途有风》《西城无小事》则展现了普通人的奋斗与社会治理议题。

IMG_277

1、方向。“短剧+”模式。短剧+非遗文化、短剧+职场励志、短剧+科幻悬疑、短剧+历史人文。类型深耕:在某一垂直领域做到极致,如专业律政短剧、医疗短剧,邀请行业顾问保证专业性。

2、故事内核的精品化。剧本升级:从“强冲突”到“强叙事”,包括:专业编剧主导:邀请有经验的影视编剧参与,强化人物弧光、剧情逻辑和主题深度。

3、核心制作团队与演员。包括启用有电影或高品质网剧经验的导演、摄影、美术、灯光、录音指导。演员选择以“戏骨搭青年实力派”的模式。邀请资深演员压阵提升质感,起用有演技、贴合人物的新生代演员,而非单纯追求流量明星。对演员进行剧本围读和表演指导。

4、营销升级:从“粗暴买量”到“内容营销”,包括:前期预热,口碑发酵,互动营销,打造“追剧仪式感”,拉长播出周期,维持话题热度,模仿长剧的运营模式。

5、多元化变现,支撑精品化。包括:前置付费;品牌定制与高级植入;IP衍生开发,向长剧、电影、动漫、游戏、衍生品等领域延伸,实现价值最大化;平台会员分账: 平台设立“精品短剧专区”,将其作为吸引和留存付费会员的优质内容,并给予制作方更优厚的分账比例。

短剧的精品化是一次“供给侧改革”。要求所有参与者(平台、制作方、创作者)回归内容本身,用做品牌、做产品的长线思维,取代做流量、做爆款的短线思维,做受人尊敬的、可持续的优质内容。

IMG_278

十一、蚂蚁看看

短剧源自杭州,杭州是中国短剧的原创城市,是杭州对中国对世界影视业的一大贡献。短剧三年,高速发展。但在貌似风平浪静下,2024年国家广电总局对微短剧加强管理,成为“短剧管理年”,短剧企业由8000家陡降至200余家,短剧也由粗放趋向专业和精细。

IMG_279IMG_280

1、牌照壁垒:合规运营的稀缺性优势

短剧源自于小说爽文,视频类内容发行需要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网络视听许可证,而小说类网站没有这类牌照。因此,95%以上中小短剧平台只能依赖挂靠持证方。蚂蚁看看领先性。自有牌照,全国第二,仅次于抖音下属红果短剧,可自主审核、上线、分账,节省巨额合规成本。无政策风险极低。

2、技术+流量:全域分发的变现效率

技术对接能力。蚂蚁看看已开通抖音、快手、百度、腾讯、拼多多、美团等19个流量平台的API接口,实现包括:一键多平台分发:内容同步至抖音、快手、视频号、百度(娱乐流量)、拼多多(下沉市场)、美团(本地生活)等差异化场景;智能分账系统:自动核算各平台收益,结算效率高。  

“短剧+”模式应用。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旅游部联合号召“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微短剧赋能百业千行”。蚂蚁看看努力探索和推广“短剧+”模式,即:“短剧+文旅”“短剧+品牌”“短剧+法律”“短剧+电商”等等,包括:拼多多剧情种草,单部剧GMV转化可达百万元级。  

3、产能规模:年上架千部短剧为第一策略。2026年内定目标1200部及以上,冲击行业第一,支撑海量测试-快速迭代模式。    

4、布局短剧基地。蚂蚁看看已落地和正在洽谈微短剧基地项目,包括:横店海外影视拍摄园区、杭州良渚、湖州南浔、台州仙居、温州龙湾、宁波奉化、丽水莲都等。每个基地产出200部以上,营收2亿元以上。

蚂蚁看看以“牌照+技术+产能+基地”四轮驱动模式,已构建起短期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有望在2026年冲击短剧行业TOP2。

IMG_281

十二、短剧呈现形式与技术

1、竖屏短剧:为手机而生,沉浸感强,多为第一人称视角,对话和表情特写多。

2、横屏短剧:更像传统的电视剧或电影,画面信息更丰富,适合大场面。您提到的“横屏中剧”可以理解为制作更精良、单集时长稍长(如10-15分钟)的横屏剧。

3、互动剧:用户可以在关键节点做出选择,影响剧情走向。《完蛋了,我被美女包围了》。

4、AIGC生成短剧。利用AI技术生成剧本、角色形象甚至部分视频内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5、漫剧正捕获Z世代人。动态漫、沙雕漫开始大放异彩。蚂蚁看看漫剧频道和app正在上线,中国第一个独立动漫app。

6、VR/AR短剧:提供更具沉浸感的体验,正在探索。

IMG_282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