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评论

短剧火了刘萧旭,长剧演员们该有危机感了

虽然是综艺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很多传统的长剧演员还是瞧不上短剧的,认为短剧是个无脑的切片,毫无营养可言。

今天偶然刷到一个综艺切片,是秦昊质疑短剧的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

虽然是综艺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很多传统的长剧演员还是瞧不上短剧的,认为短剧是个无脑的切片,毫无营养可言。

IMG_256

不仅传统演员这样认为,其实很多观众也是这么认为。

前几天,我发了一篇关于卢昱晓新剧《入青云》的文章,文章最后对比了一下短剧,有网友就在评论区说,我是在推短剧。

其实我写那篇文的时候,并没想着说要推短剧,或是怎样。只是写到最后,突然想到了短剧的成本与收益、长剧的成本与收益,以及观众得到的情绪价值。

在我看来,现在很多长剧花了很多钱很多时间,最后的收视率、对演员的加持,以及观众的观感,都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甚至不如一些短剧。

而短剧不管是从成本还是制作周期,都要优于长剧,而且现在的政策是倾向于短剧。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长剧演员不应该有危机感吗?

尤其是在刘萧旭火了之后,大部分演员应该都在考虑是不是该转变思路了。

01

刘萧旭有多火,相信大家都看得到。

随便一个直播切片都能上热搜,甚至女朋友、婚姻状况都被扒了出来。

走在机场都有很大一批粉丝接机,这势头和顶流明星可以相提并论。

IMG_257

但刘萧旭只是一个短剧演员,而且,他正式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只有两年。

23年凭借《玫瑰冠冕》里的男二号周越添该剧崭露头角,25年9月,一下子火了两部短剧,就立马成了“顶流”。

这可比一个普通男明星成为顶流的速度快多了。

而且,这只是短剧界走红的平均水平,算不上快。

短国“前顶流”柯淳也是拍了两年短剧就飞升了,最近比较火另一位短国艺人何健麒也是两年出圈。

短国还有很多艺人,就算没有像上面几位那样有热度,但是从2023年至今,也爆了不少有热度的演员。

IMG_258

而这种速度,是长剧圈少有的。

就拿今年夏天爆火的田栩宁和梓渝来说,哪一个不是在圈内摸爬滚打四五年,才有个出头之日。

上一对顶流肖战和王一博也是如此,看似“一夜爆红”,实则是“圈内老人”。

但短国不一样,这里的艺人爆红的速度和它的剧一样,快!

02

所以说,短剧的崛起,对传统长剧演员而言,无疑是一次职业上的“警钟”。

长剧演员很难像以前那样,依靠多年积累和观众口碑慢慢走红。

短剧带来了快速曝光和流量,这种转变让演员们不得不思考:如果不加入短剧,是否会被新兴的市场所淘汰?

尽管是那些在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积累的演员,可能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

他们的粉丝群体、市场定位和创作方向可能也需要进行很大的调整,以应对影视行业的震动。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拒绝得了短剧的诱惑,就算你是985高校的博导也不例外。

IMG_259

相信大家都看过华东师大汤拥华的“沉迷短剧的365天”,尽管看短剧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但这种羞耻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

短剧虽然狗血,却有一种奇特的吸引力。

它确确实实反映了现实中的某些情感需求。

短剧使用最直接的叙事,就能让人获得情绪的释放,这就是短剧的特点,而且它不需要很强的逻辑。

有时候,强逻辑对于短剧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

IMG_260

比如一个女主被渣男抛弃,迅速逆袭成大女主的故事。

你去刨析她变成大女主的经历就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只要你接受她是被抱错的千金小姐,并且天赋异禀,那变成大女主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所以说,这些故事看似荒唐,但它们提供了一种“爽”的体验。

短剧的世界里没有复杂的道德困境,也没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只有直白的情感输出。

这对疲惫的现代人来说,是极快速的情绪出口。

而传统长剧,虽然也能成为情绪出口,但往往更为漫长和克制。

03

按照现在各大视频平台的尿性,一部剧能稳定的一天更新两集,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一天一更、隔天更、周更的剧,多的是。这样的更新频率其实让人非常的疲惫。

对我来说,可能看着看着就弃剧了,因为我花了大量等待的时间,还要接受它十有八九会烂尾的风险。

但是短剧就没有这个问题。

一次性放完,一集两三分钟,整部剧下来也不过是一部电影的时长。

IMG_261

倘若有些情节不想看,快进也不影响任何体验。

这样一来,人们的追剧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所以说,如果人们看剧只为图个情绪价值的话,短剧明显是优于长剧的。

而且,现在短剧的质量是肉眼可见的提高了。不论是拍摄手法上,还是演员的演技上。

随着政策倾斜和投入增加,未来的短剧,大概率不会仅仅依靠情绪刺激和爽点来吸引观众,而是会更加注重情节的合理性和人物的成长,力求突破“缺乏逻辑”的局限。

那时,长剧与短剧的圈层壁垒必然不会像今天这般明确。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