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产AI短剧稳居各大视频平台短剧热榜,热度与实力双线亮眼。其背后的AI剧本生成、智能剪辑技术,正快速渗透至其他领域,不断印证着科技的硬核“破圈”能力。
一、国产AI短剧崛起,技术重构创作生态
在短视频内容井喷的当下,AI短剧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内容创作领域较具潜力的“新物种”。多部作品观看量突破千万,更是诞生了播放量破10亿的爆款……
AI短剧的核心优势之一在于其将AI生成技术(AIGC)与影视级视觉表达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影视制作中高成本、长周期、重人力的瓶颈。具体来看,多重优势如下:
资料来源:图片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收益保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二、AI渗透多行业,或成产业革新引擎之一
AI短剧的爆发,是我国AI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当前AI逐步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人民网财经研究院发布的《智绘未来:AIGC应用赋能千行百业发展报告》中就指出,AIGC技术正从“创作工具”向“生态级基础设施”加速演进。在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生成、强化学习等技术突破的驱动下,AIGC已深度渗透媒体、教育、医疗、金融、制造、零售、文旅等千行百业,重塑内容生产逻辑与产业协作范式。
此外,量子位智库将我国AI应用场景分为了“toB”、“toC”和“底层开发工具”三大维度,涵盖超50个细分赛道。
数据来源:量子位智库《2025中国AIGC应用全景图谱报告》,2025.4.19。上述行业仅供示例,不构成投资建议。
三、政策+技术双轮驱动,持续释放科技“破圈”潜力
科技的“破圈”以及AI应用加速落地的背后,是技术和政策双轮驱动的结果。
政策方面: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要支持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建设,促进模型、工具、数据集等汇聚开放,培育优质开源项目,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其中更是明确指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在我国的应用普及率将超70%;到2030年,应用普及率将超90%,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而到2035年,我国将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技术方面: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正处于规模化应用落地的关键阶段。模型能力持续提升、产品形态不断丰富、应用范围逐步拓展,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实验”走向行业“实践”。据中国信通院权威测算,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24%。
在9月23日召开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测算成果,截至2025年9月,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全球占比达到 15%,形成覆盖基础底座、模型框架、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