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短剧行业迎来了三个关键词:精品化、多元化、国民化。
这背后,是短剧制作迎来了从策划、剧本到表演的全方位提升,看短剧、聊短剧,成为很多人的日常。
短剧内容的头部效应变得明显,每天几百部短剧上新,一部短剧能够脱颖而出,一定有其内容层面的独特之处。
10月5日,听花岛出品的短剧《弑神》上线,该剧由曾辉、邓灵枢主演,上线次日登上红果热播榜TOP9、热搜榜TOP3。对于少有的仙侠题材来说,这个成绩实属难得。
“特效和服化道都不输长剧,仙侠类也有短国细糠了”“唯一缺点就是没拍完,第二季快点端上来!”评论区里,观众惊喜于短剧也能有这样的仙侠题材——制作在线、内容创新。
该剧的主题表达也超脱于一般的仙侠恋爱剧,女主杨容容的一段话点明了《弑神》反套路的故事内核——“为什么你们神魔爱恨情仇,死的却是我们凡人?你不是说我们是蝼蚁吗?那我非要证明,蝼蚁也可憾天,凡人亦可弑神!”
传统仙侠执着于神仙恋爱,而《弑神》偏要讲凡人的觉醒与反抗,戳破“神女爱世人”的神话,打破“神仙恋爱、凡人牺牲”的老套模板,让凡人成为仙侠故事的主角。
作为听花岛首部、行业少见的仙侠短剧,《弑神》凭借高水准的制作、新颖的内核表达,成为仙侠短剧的探路之作。
再往前看,从成立以来,听花岛就一直在跳出固定框架,做不同类型的短剧,接连开辟了年代爱情、方言、悬疑、法制等多个短剧类型,创造了各赛道内容的代表作。
《弑神》的出现,再次印证了:短剧不仅可以将爆款题材都做一遍,还可以做得更深刻、更锐利、更敢于表达。
01 开拓短剧多元赛道
2025年,短剧行业有三个明显的变化:
阶段变了:内容制作方们从跑马圈地走向精耕细作,制作水平大幅度提升,数量多,内容卷。
用户变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带观点的发声,短剧成为日常社交货币。
竞争核心变了:短剧内容从拼流量、拼预算,走到了拼独特性,拼创新。
一句话概括:僧多粥多,行业已是红海,短剧不好拍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卷王”听花岛依旧是国内第一爆款短剧厂牌。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拉开了年代爱情剧的序幕;《夜色将明》《引她入室》开辟了短剧悬疑赛道;《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出来前,没人知道短剧还能拍主旋律……
听花岛之前,少有人尝试这些内容;听花岛探路之后,这些内容逐渐成为热门赛道。2025年,这样的成绩仍在继续。
截至目前,红果有4部热力值破亿,同时观看量破10亿的短剧,听花岛占了3部,分别是《念念有词》《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2》(以下简称十八岁太奶奶)《夫人她专治不服》,其中前两部都是红果播放量破30亿的短剧。
7月至9月,红果共有20部播放量破10亿短剧,听花岛占了10部,占比高达50%。云合数据刚发布的前三季度有效播放量前十榜单中,听花岛《十八岁太奶奶》两部、《请君入我怀》《家里家外》《念念有词》都在其中,占比达50%。
在内容行业,复制和模仿爆款不难,难的是持续开拓创新。作为头部厂牌,听花岛从不满足于自我复制,而是不断尝试新题材、新内容、新人物,探索短剧还未开拓的新领地。
听花岛出品的短剧不仅热度高、受众广,其题材类型也创新多元。
年代怀旧方言剧《家里家外》成为很多观众开始观看短剧的入门之作。家族群像喜剧《十八岁太奶奶》两部大热出圈,用家国情怀提升短剧主题高度。
还有捉妖奇幻剧《没关系是家人啊》,悬疑题材短剧《破晓》《正义之刃》,这些创新性的、展现短剧无限可能的作品,均获得了不俗的口碑。
甚至是普遍被行业认为难做的现实题材短剧《法官的荣耀》,也用细腻情节讲述田间地头的法治温情,兼顾了可看性与教育性。该剧与《家里家外》一起入选中宣部“优秀微短剧扶持计划”。受到主流奖项的肯定,也印证了短剧在题材深度与艺术表达上的突破,“小体量”同样可以承载“大情怀”——短剧可以在有限的时长里,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温暖呈现,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振。
听花岛的目标是每年有20-30%的项目用于推动行业发展、提升短剧格局。市场上没有什么,听花岛就要做什么。这是内容方创新的勇气。听花岛做什么,就能火什么,这是观众给予听花岛的肯定。
仙侠短剧《弑神》也是在这样探索方向下的作品。
02 仙侠剧《弑神》很不一样
从第一集开始,观众就会感受到《弑神》是不同寻常的仙侠短剧。
首先内核足够新鲜。
当仙侠剧仍在重复“神魔虐恋、苍生陪跑”的陈旧叙事时,《弑神》创新性地从“神本位”转向“人本位”。
“这是一个人人敬神、爱神的时代。但,这是一个弑神的故事。”
开篇充满反差感的台词,引出了女主角杨容容的核心目标——弑神。
仙侠剧中已经被套路化的“神女爱世人”设定,在《弑神》中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神女非但不爱世人,还为了爱情放过了屠戮凡人的魔神。凡人杨容容作为观众嘴替,戳破了“神仙高尚、爱情万能”的虚假神话,她在废墟中立誓:“神女爱世人,不过是一个笑话。在神魔眼中,凡人如蝼蚁。我非要证明,蝼蚁也可撼天,凡人亦可弑神!”
在《弑神》中,凡人也不再是仙侠剧中等待被庇护、被拯救的凡人,而是在面对不公时敢于主动出击的“弑神者”。杨容容蛰伏多年,精心计划,虽然法术与修为与神魔有差距,但靠智慧与胆识对神权发起挑战。
让不少观众惊喜的是,爱情不再是仙侠题材的唯一内核,在《弑神》中,杨容容的成长才是最大看点。她通过计谋让魔神沦陷,但又时刻保持清醒,直到最后都坚定着弑神的信念。
女本位创作一直是听花岛的擅长所在。《引她入室》开启了女性互助短剧热潮,《破晓》中母女互助与相互托举感人至深。在女频情感剧《此生更如意》《请君入我怀》《念念有词》中,女性角色也都是立体鲜活、具有生命力、从不依附于他人而活的。
其次,与其他仙侠短剧相比,《弑神》的视觉呈现非常突出,在特效、美术、服装等方面都做到了短剧领域的顶尖水准。
剧中仙、魔、人三界的场景构建具有鲜明的视觉区分,仙府云雾缭绕,魔域以深紫与玄黑为主色调营造阴森氛围,人间以暖色为主,充满烟火气息。这些视效增强了真实感与沉浸度,完成了短剧竖屏美学革新。
剧中的特效设计不仅服务于战斗场面的视觉冲击力,更注重与叙事的结合。例如魔神从天而降时黑云密布压迫感十足,从一开场就立住了魔神藐视众生的人设。弑神的关键法器冥铁鞭黑暗沉重节节分明,灭灵蝶灵动精致,都做得极有辨识度,也符合魔界与仙界的不同特质。
03 IP系列化与多元精品双轮驱动
值得注意的是,《弑神》的故事并未完结,第一季结尾,杨容容设计让魔神与她一同下凡渡劫。在凡间,魔神会失去记忆,他们将在凡间经历怎样的冒险?杨容容如何以智慧与胆识拿到最后一件弑神法器?她是否会最终完成弑神?这些悬念都要等待续季揭晓。
在《弑神》最后一集的评论区,不少观众开始催更第二季。《弑神》也成为听花岛在《家里家外》《十八岁太奶奶》之后开发系列化IP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新的尝试意味着未知和风险。值得肯定的是,听花岛从未原地踏步,而是自我迭代、进步、成长,一边提升产量,规模化生产爆款,一边坚持创新,为行业开拓新领域。其间,虽经历起伏——既有大爆款,也有市场反响平淡的作品,但正是这种敢于试错、勇于表达的创新精神,塑造了听花岛坚韧的品牌生命力,持续提供超越用户预期的创新内容。
可以看见的是,听花岛已经凭借连续的爆款内容产出,推动了短剧IP化的形成。这种IP既有厂牌的层面,也有系列短剧的层面。
当用户因为听花岛出品的标签而主动期待、观看并讨论一部新作时,厂牌本身就已经超越单一作品,成为稳定、核心的IP载体,有用户愿意为其“买单”。
这样的厂牌发展路径,也让短剧从业者看到了长期投资好内容的价值所在——观众愿意为好内容买单,创新内容有更多能够扎根生长的丰沃土壤。
今年短剧行业开启了IP系列化热潮,但鲜有续季能超过首季热度,难度在于首季的人设与新鲜感在续季会大打折扣。
但《十八岁太奶奶2》创造了一个特例,不仅超越首季的超高热度,还一举打破了当时的红果热度历史记录。《家里家外2》未上先火,引发了用户的广泛期待。这些IP剧的形成,让短剧内容有了更稳定的关注度和更长久的生命力,让创作者有底气、有意愿去创作用户喜欢的长尾内容。
在短剧精品化步入深水区的阶段,精品不仅是指投资成本增加、制作水准升级,更是短剧IP化运营成熟、多元题材创新双轮驱动的结果,只有这样,短剧才能成为更多观众的主流观看内容,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
来源:短剧黑马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I9zKTR4U32nT4WPcQNP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