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短剧

从3万元1分钟到百元特效!AI如何让漫剧成为吸金利器?

“7个人能做出播放量破1000万的精品短剧吗?”真人短剧尚且不知,但漫剧制作早已给出肯定答复。

“7个人能做出播放量破1000万的精品短剧吗?”

真人短剧尚且不知,但漫剧制作早已给出肯定答复。

上月,一个7人团队凭借纯AI制作的精品漫剧《武传》,上线首周12集斩获超1000万播放量。

IMG_256

图片源自网络

更早前,与光同尘集团、1905电影网联合出品的《有山灵》,核心AI制作团队仅5人,开播后单平台播放量就突破千万。

IMG_257

图片源自网络

播放量高涨的同时,甚至有剧方透露,百元特效的AI漫剧质量不比3万元1分钟的效果差。

这也让我们不禁思索:为何今年AI漫剧如此火爆?这种热度还能持续多久?AI漫剧又将走向何方?

跟随「TopAI Club」,一起来看看吧!

IMG_258

成本差距悬殊

AI漫剧优势尽显  

真人短剧拍个“大场面”有多不容易?

今年年初,短剧行业开始加入雪景大场面,场地租赁、造雪设备、服化道等缺一不可,日均拍摄花销数万元至十万元不止。

IMG_259

图片源自网络

为了节省成本,很多短剧公司开始拍漫剧,可即便无需考虑演员、场地、服化道,想要制作出具有精美高质感画面的作品,成本同样不容小觑。

知名作品《斗罗大陆》,业内人士往低了估制作成本也得3万元/分钟起步;而《诡秘之主》光是单集制作,就消耗了2.6万张原画,如此高昂的成本让普通公司压根不敢往“精品化”制作多想一步。

可见无论是真人短剧还是传统漫剧,想上“质感”,想卷“精品”,谁都逃不开成本战。

IMG_260

图源《诡秘之主》

可是AI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无论是动态雪景、水漫金山、火山爆发,动动手指百元就能达成效果:

IMG_261

图片源自网络

仅需导入一张图片即可快速生成仿真级3D场景。企业无需再采购万元级的场景建模服务,制作成本大幅降低。

IMG_262

图源Seed3D 1.0

只需输入关键词提示,即便没有绘画基础,也能通过AI生成符合需求的场景图。别说成本,连学手绘的时间省了。

IMG_264

图片源自即梦AI生成的《传武》场景图

比如魔方集团最新推出的《武极天尊2》,更是对当下AI绘图水准的又一次有力印证。这款作品纯靠AI便打造出宏大的仙侠世界,无论是云雾缭绕的仙山、神秘莫测的秘境,还是绚丽多彩的法术特效,都极具表现力。

过往每一帧“经费在燃烧”的画面,如今都变成“AI真牛”的呐喊。

AI入局漫剧前,谁能想到有朝一日漫剧也有追求S级画面的可能?

IMG_265

AI赋能漫剧产业

效能提升不止一点  

除了节省成本,AI的接入还能提升效率。原本漫剧制作虽然无需额外聘请演员、搭建实景,却需要聘请大量人员对剧本、分镜、线稿、动效、特效、配音、剪辑等逐秒创作,耗费巨量人力才能堆出一部不错的精品漫剧。

AI介入后,上述所有环节都可让AI参与。巨量引擎报告显示,平均每一环节借助AI都能提升50%以上的效能,同样的设计产出,团队规模能大幅度缩减。

IMG_266

图源巨量引擎

而对于与光同尘集团这类企业,它们早早布局AI漫剧制作,已与AI工具度过 “磨合期”。

相较于传统精品动画项目,其引入AI技术后,漫剧产能直接提升375%,优势更为显著。

IMG_267

图源与光同尘集团

目前,与光同尘集团的漫剧制作已实现全面AI化。其2025年下半年重磅推出的《传武》《我的治愈系游戏》《有山灵》三部热门作品,均由团队借助AI工具耗时半年完成;而这样的创作团队仅需5-7人,单部作品收入预计达百万级别。

随着各家团队使用AI工具熟练度的提升,制作效率还在提升。

如前不久突围的抖音漫剧《明日周一》,同样是单平台播放量破1000万的热门作品,效能已经压缩到10人团队耗时45天便能完成的程度。

IMG_268

图片源自网络

随着越来越多AI漫剧验证AI在效能提升与质量保障上的实力,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将其纳入制作环节。

而这种效率优势带来的降维打击,让AI漫剧蔓延至整个生态只是时间问题。

IMG_269 

AI漫剧多种形态尚未解锁

互动漫剧未来可期

降本增效之外,AI为漫剧带来的多样性,或许更能凸显其商业潜力。

今年年中,真人影视互动游戏《盛世天下》以全平台总销量超100万套,近4000万收入成绩表明真人影视互动游戏的商业价值。

IMG_270

图片源自网络

但真人影视互动游戏的制作模式决定了其难以复制:单条故事线需实景拍摄、演员演绎,多分支剧情意味着“拍N倍内容”,成本随选项数呈指数级增长。

长时间以来,即使编剧作者知道单一剧情传播让观众感到乏味,用户愿意为“互动体验”付费,但也少有人愿意顶住成本与制作压力进行尝试。

而AI漫剧通过技术重构,有机会从根源减轻制作压力。

首先真人互动内容的成本与剧情分支数直接挂钩,每增加一个选项就需额外拍摄完整片段。

对此,AI漫剧可以通过场景组件生成实现降本。例如,用AI生成“古战场”、“仙府”等核心场景模板后,通过调整光影、天气适配不同剧情分支,以及角色的 “惊讶”“愤怒” 等表情、动作,就能制作不同漫剧剧情。

IMG_271

图片源自网络

另外AI参与也能降低剧情复杂度,不同分支故事情节构建也能让AI参与其中,减轻创作压力。

一样的剧情,AI甚至还能生成不同性格版本的主角表现,为受众提供“定制版主角互动”或许不是梦。

未来,随着更多AI企业入局音乐赛道,以及3D模型现实模拟能力、AI自身创意能力等增强,AI漫剧或将实现“脚本-画面-配音-配乐”全流程自动生成,进一步压缩制作周期。

更长远来看,在AI技术加持下,或许还有IP作品能进一步衍生出UGC(用户共创)生态系统,让AI漫剧更具商业价值。

更多可能性仍在孵化,用昙花一现来形容AI漫剧尚且太早。

IMG_272

结语

回到最初的问题,AI不仅为漫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能,其技术发展还可能解锁更多互动新形态。这样的商业前景,必然会吸引更多企业入局AI漫剧赛道。

技术与资本双驱动下,你觉得未来的AI漫剧会带来哪些惊喜?是更沉浸的互动体验,还是更颠覆的制作模式?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聊聊~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