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评论

艾亚南:由《狮城山海》管窥微短剧精品化之路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文艺样态呈爆发式快速发展,“简单粗暴”的人物设定、强烈的戏剧冲突、“短平快”的叙事节奏为观众制造了密集的“爽感”

近年来,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文艺样态呈爆发式快速发展,“简单粗暴”的人物设定、强烈的戏剧冲突、“短平快”的叙事节奏为观众制造了密集的“爽感”,满足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时代下对视听娱乐的碎片化审美需求。然而,微短剧因野蛮生长而泥沙俱下,剧情低俗、粗制滥造、内容同质化等问题一度局限其良性发展,穿越、重生、霸总等题材已无法满足观众更高的审美追求,微短剧精品化已是大势所趋。为推动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布管理提示,官方主流媒体等“正规军”纷纷入场,在此背景下,《狮城山海》横空出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微短剧精品化的优秀样本。

制作升级,重构微短剧生产逻辑

《狮城山海》由“传奇剧王”郭靖宇操刀监制编剧,“江湖导演”巨兴茂掌镜执导,该剧集结金牌班底,戏骨云集,耗资过亿,甫一开播便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微短剧体验,观众纷纷直呼“电影质感”,台网同播收获收视、口碑双丰收。

在多数微短剧中,作品主要侧重人物塑造,如一味集中刻画“霸总”人设,从而忽视空间场景的设计,偶尔展示的场景也多为千篇一律的“豪门风”“酒店风”,更有甚者“人物居中,背景虚化”,这种现象导致故事悬浮,缺乏生活质感。《狮城山海》通过实地采风实景搭建了2.4万平方米的南洋街景,复刻新加坡红灯码头等历史场景,女主角“洪颜”的八斤重珠绣娘惹服更是参考了新加坡华侨珍藏的文物设计……剧组对服化道与场景的极致追求为作品提供了坚实的叙事场域,将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相结合,充分展现南洋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征,使海外华人奋斗的艰辛与智慧、抗暴的团结与侠义真实可感,引发共情,进而赋予作品文化承载力和艺术感染力。《狮城山海》作为首部耗资过亿的微短剧,其高标准生产逻辑,开创了微短剧的“大制作时代”。

题材与叙事的双重突围

尽管当前微短剧已经涌现出一些优质作品,但内容题材多集中于“豪门”“甜宠”“霸总”“重生”等类型,题材同质化严重。《狮城山海》突破传统微短剧的题材局限,聚焦上世纪40年代南洋华人的奋斗史,虚构了“山海帮”这一华人互助组织,在反抗殖民压迫中突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承。“陌生化”的南洋叙事,融合帮派热血与家国情怀,使作品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为国产微短剧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不同于传统微短剧“15秒反转”的碎片化刺激,《狮城山海》以每集20分钟的体量展开多线叙事,作品围绕山海帮帮主刘雄武之死展开,同时穿插程恢与郑秋的恩怨纠葛、南洋华人反抗殖民压迫、山海帮年轻一代刘振东和程南屏的成长叙事等,不仅有江湖仇杀,还有警匪博弈、暗线交错,融热血传奇与紧张悬疑于一体。《狮城山海》以微短剧常见的快节奏、强冲突开场,多处情节极限反转,紧张刺激,带给观众“超燃”“暴爽”的观看体验。同时,该剧兼具绵密的剧情编织、严谨的叙事逻辑,长镜头语言直逼电影质感,可谓既符合微短剧快节奏的表达特点,又兼顾长剧质感,“微而不弱,短而不浅”。

人物形象立体鲜活,摒弃“标签化”角色

由于篇幅限制以及对戏剧冲突和“爽感”的盲目追求,一些微短剧的人物设定常常出现“脸谱化”“标签化”的情况,不是依赖“金手指”的“全能正派”,就是是毫无缘由的“极端反派”,如此“简单粗暴”的角色设定既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狮城山海》摒弃“标签化”角色,扎实人物关系,深挖人物行为背后的逻辑,将原帮主程恢的深谋远虑、刘振东的雷厉风行与成长等进行了生动诠释。程恢是一个复杂多维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他的侠义精神,还是他的家国情怀,皆在改良黄包车、成立山海公司、解散山海帮等事件中越发清晰,他用生命诠释了“山海帮”的“帮”是帮助的“帮”,在他的带领下,中华传统文化在南洋生生不息。刘振东作为帮主之子并未像其他微短剧中的主角一样在主角光环下全能完美、顺遂无虞,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当他杀掉大闹父亲灵堂的山顶仔巫阿楠后被警察逮捕,是帮内老人阿发牺牲自己救了他,他杀掉洋鬼子史蒂文后被警局怀疑,是他从小的玩伴阿七牺牲自我洗脱了他的嫌疑,男主的每次复仇均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些代价也成为他成长路上的奠基石,清晰而缜密的成长线使人物后期的智慧与成长更合乎情理。

总之,《狮城山海》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向业界证明,唯有坚持“内容精品化、题材多元化、价值正向化”才是微短剧的出路,“见贤思齐”,相信会有更多“微而精、短而美”的微短剧出现。

【作者简介】

艾亚南,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邯郸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邯郸市文联文学创作室副主任,三级作家。曾荣获“邯郸市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荣誉称号、邯郸市“最美文艺志愿者”荣誉称号,入选河北省文联2024年度中青年文艺人才“燕赵秀林计划”。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