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和企业

长剧短剧相互交融,剧集产业到了颠覆式创新的节点?

2025初心榜的开幕仪式在以“行业领军人·年度之答”的主题演讲中拉开序幕。柠萌影视董事长苏晓、长信传媒董事长郭靖宇、华策集团总裁傅斌星、北京洲际兄弟影视董事长孔令斌

国庆假期后第一周,第八届初心榜青年视听展在北京举行。

作为中国影视行业最为重要的青年人才选拔平台之一,初心榜八年来始终秉持“激励青年、赋能行业”的使命,见证了一批批青年创作者的成长,也记录了影视行业在科技融合与业态创新中的迭变——从传统创作到AIGC赋能,从横屏叙事到竖屏深耕。这些行业变化也体现在今年的论坛议题中。

2025初心榜的开幕仪式在以“行业领军人·年度之答”的主题演讲中拉开序幕。柠萌影视董事长苏晓、长信传媒董事长郭靖宇、华策集团总裁傅斌星、北京洲际兄弟影视董事长孔令斌、《问苍茫》《追风者》编剧翁良平、于今无量创始人李峻丞六位行业领军人从变革、内容、趋势、投资、创作、短剧六个方向全面分析了当下的影视产业,提前做答2025年的剧集市场。

当下,影视行业在面临新的挑战,长剧市场略显萎缩,短剧市场来势汹汹,从横屏叙事到竖屏深耕,内容创新和精品化是各位行业领军人物的共识,在此基础上,他们也探讨了如何有效打通全产业路径,如何取短之精,守长之魂等行业关注的问题。下为他们的发言节选。

*按出场顺序,排名不分先后。

柠萌影视董事长苏晓:

珍惜暂时稳定的市场

用户并未完全抛弃长剧

IMG_256

柠萌影视董事长苏晓认为,当前行业正处在亟需年轻声音与力量的关键时刻,剧集产业也确实到了需要颠覆式创新的节点。回顾去年,虽然整个行业处于下行甚至萎缩的状态,目前,仅有四家视频平台主导采购或定制剧集。从发行许可证数量来看,已从前一年的355部下降至去年的281部,而今年这一数据仍在持续下滑。

长剧集在面对微短剧的冲击时,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但他仍然有一个基本判断:用户并未完全抛弃长剧。

苏晓表示微短剧与长剧更像是两类不同的产品。微短剧可被比作“拇指剧”, 而对长剧集而言,它属于“沉浸剧”。 正因如此,他认为长剧集既非朝阳产业,也未至穷途末路;它不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但目前仍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基于这样的判断,苏晓鼓励大家珍惜暂时稳定市场的同时,还要敢于突破和创新。

在爆款突破当面,他曾认为只要把剧集做到精品级别,没有明显短板,就等同于爆款。然而,市场发展至今,他认为“有没有长板”以及“这个长板是否足够极致”变得更为关键。

在苏晓看来,所谓“极致的长板”,可以体现在多个维度:包括极致的人物塑造、极致的题材选择、极致的审美表达和极致的剧情。像热播的《许我耀眼》《漂白》《扫毒风暴》《漫长的季节》等作品都值得参考。

市场发展至今,品质固然重要,但极致的“长板”更为关键。产品定位需从“无短板”转向“有极致长板”,要创新、要独特、要前所未见、要大胆突破。这种突破并非仅指挑战审查边界或追求尺度突破,它可以是风格、审美、题材、人物等多方面的极致创新。

在商业想象方面,他提出剧集商业模式应完成三个“走通”方向:季播化多续集的十几集短剧模式需走通、剧集衍生品收入的商业模式需走通、在信息透明前提下,创作者“保底+分成”模式需走通。

这样,创作者、制作公司与平台需建立更强共生共担关系,考虑将片酬与播出效果挂钩。电影行业已有此类实践,风险需上下游共担,收益也需共享。

最后,苏晓鼓励年轻力量要多加油,不贪恋大成本、大制作,而是将审美、人物与想象力发挥到极致,抓住年轻人普遍的底层情绪,勇敢拥抱AI新技术,超越不可能,创造前所未见的视听想象。

长信传媒董事长郭靖宇:

让IP活得久而不是火一下

长期主义的三个良方

IMG_257

长信传媒董事长郭靖宇一如既往言辞犀利,他首先展开一轮批评与反思,他提出目前影视行业有三大病症,分别是流量鸦片症、路径依赖症、短视收割症,从过分依赖流量、IP和不考虑IP长久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行业问题。

随后他以古鉴今,分享了IP如何得以长生的长期主义的三个良方。

一是学愚公移山,不图一时之快,不贪一时之利。近一百年,影视就成为了影响社会文化最重要的因素,这是时代给予创作者的的机遇。大家更应该珍惜和创造远大的目标。

二是学习精卫填海,明确定位与判断。他鼓励各位影视人不要过度依赖网络IP,比如他们团队开发的比较早的《灵魂摆渡》系列,虽然当初也不是大IP,但在不断坚持和努力下,成了生命力坚挺的原创IP。

三是要学墨子悲丝,让IP赋予深厚的哲学思考。他表示,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就是IP的根基,IP的终极使命绝非满足用户短暂的娱乐需求,而是拥有跨越时间的力量,打动观众的心灵。

“我们就理应承担这一份职业所承载的文化使命。”他对创作仍然充满信心,认为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位影视人的机遇。

最后他向青年创作者送上两句话:青年是行业的火种,当勇往直前,敢为人先;未来,终将属于那些相信未来的人。

华策集团总裁傅斌星:

穿越周期的核心动力在于向外拓展和向内深耕

IMG_258 

华策集团总裁傅斌星表示挑战是影视行业每天面对的新常态,但回顾发展历程,影视行业正是在一次次周期中,完成了从内容到技术、从模式到生态的转变。她认为要穿越这种发展周期的核心动力在于向外拓展和向内深耕。

傅斌星提到,AI的登场正在重塑影视行业,这不仅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于创作效率与想象边界的生产力革命,当技术解决了效率更高的问题,同时也能回归创作的本源。面对影视行业周期波动,以专业应对变化,以深度创造价值,是打造优质内容的一个创作思路,在这方面,华策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我是刑警》就实现了社会信用口碑的升温。

她认为内容不必拘泥于展现形式。当前,优秀的影视创作已经超越单一形式的束缚,进入了内容为王、体验至上的阶段,无论是需要沉浸式观看的电影、长篇、适合日常陪伴的剧集,还是契合碎片化时间的短剧、单元剧、情景剧,每一种形式都承载着独特的叙事节奏和情感链接方式。好内容不必拘泥于展现形式,关键在于创作者是否让每一个好故事都能找到最适合它的生命形态,与观众建立更深层次的共鸣。

此外还要精准投入,打造内容的良性循环。一部优秀的作品,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成就和观众口碑,更在于它能否形成一个良性的商业闭环,让投入的每一份资源都能产生应有的回报。这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位参与者、创作者、制作机构、播出平台都需要建立起成本意识与经营思维,创作者需要超越纯粹的艺术表达,能够判断一个创意的市场的潜力和实现的成本。制作机构需精准把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

最后,她预测影视行业的下一个运营周期,更需要描述价值创衡和长期主义,而不是价值链条中的消耗品。

北京洲际兄弟董事长孔令斌:

投资影视项目的三个“标尺”

时代前景、社会需求与文化传统

IMG_259

北京洲际兄弟影视董事长孔令斌开场便分享了,影视投资从来不是简单的金钱交易,而是要审视时代前景、社会需求与文化传统的层级,他们的投资初心在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间找到最大的公约数。

他认为优质的项目在影视行业需要依靠清晰的逻辑去识别,并总结了三重挑选标准。

第一标准就是贴合时代情绪。影视产品的核心是与观众对话,只有抓住当下社会的情感共鸣点,作品才能真正进入人心。

第二个标准是注重独特表达。当前影视行业同质化内容比较严重,差异化是作品突围的关键。他举例电影《好东西》,即使是常见的题材,只要有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或者在内卷的同质化题材之下找到差异化的内容,就能打破圈层,实现口碑热度双丰收。

第三个标准是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团队。好的故事需要好的管理团队合作,不仅要挑剧本,也要重视团队的选择。

孔令斌还特别强调,企业的科研中心需要向外拓展,不断明确投资方向。

一方面是持续深耕,聚焦民生主题,紧跟时代风潮,打造更多领先作品;另一方面是探索类型化加多元化布局,在喜剧、悬疑、家庭等传统类型上做精做透,同时尝试外交、科幻、非遗等新兴领域;此外要加强 IP 长线开发,形成品牌效应。

他也深知,影视投资没有绝对正确答案,只有不断尝试,不断接近的过程。他相信只要坚守商业与社会价值并重的理念,就一定能在行业的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问苍茫》《追风者》编剧翁良平:

取短之精,守长之魂

长剧依然有广阔的生命力

IMG_260

编剧翁良平开场就表示了自己在一直关注短剧,对于一些出圈的短剧,包括《家里家外》《一品布衣》《盛夏芬德拉》等,他都会抽出时间去观看和学习。

在编剧如何与时俱进的话题上翁良平认为,编剧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他提出长短剧完全是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他认为创作者除了要注社会思考之外,同样需要关注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播放载体的变化。从电视台播放的传统时代,转变到网络平台播放,再到当下手机端播放,即从横屏转向竖屏,每一次转变都堪称重大,因为观众的观看习惯在改变,创作者更要积极面对这种变化。

在创作的具体操作上,他提出要取短之精,守长之魂。

他建议长剧在艺术表达塑造人物的同时,也可以从技术层面加快节奏的情节推进,比如将情绪浓度前置,增加信息密度,同时他也表示在碎片化的时代,除了需要短片刺激,还是在在意内容的质感,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无论何种形式,从市场角度来看,关键在于创作的思路是否正确。

作为创作者,他对影视行业依然有信心,今年以来《藏海传》《生万物》等长剧的爆火出圈,证明长剧依然有广阔的生命力,他也强调,但一定要是精品。

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内容为王永远不会变,但从内容的角度来看,也许创作方式会改变,但创作者要坚信,只要是好的内容,即触动人心的内容,它永远不会黯淡。

于今无量创始人李峻丞:

打造短剧爆款的三个关键方法

核心是要匹配不同观众的需求

IMG_261

作为春节档短剧爆款《好一个乖乖女》的制作方,于今无量是当天上午唯一的短剧公司代表。在面对爆款方法论的问题时,于今无量创始人李峻丞表示这其中有很大的市场偶然性,他总结了几个在短剧领域可行的方法,要以观众的需求为核心,懂观众需求的同时还要精准匹配观众需求。

他提出打造爆款的第一个关键点是做好自我定位,明确发力方向。无论是个人创作者还是这个团队,做项目第一步是必须做好自我定位,发现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方向。

明确发力发现之后,下一步就是深入理解目标受众,李峻丞介绍他们团队平时会把同类型的优质作品筛选出来,逐一拆解它们的共同特征,比如说叙事节奏、人物设定、核心冲突细节等等。

在理解了观众的需求之后,下一步就是把这个需求融入到创作的各个环节,这里他提出了三个关键方法。

第一个是精准把握这个情绪节奏,比如女频的关键词是“抠”,要非常细致的打造男女主之间的CP感,;男频的关键词是“强”,加强上帝视角的爽感和主角逆袭的解气感。

第二个是打造差异化的人设,这一点的核心是要在同样类型的作品里换不同的人设,来营造不同的情绪。比如《好一个乖乖女》里就对常规的霸总人设进行了创新。

第三个是打造精品短剧的细节。要强化所有细节的社会情绪表达能力,避免运营堆砌。而且不仅是台词上的精致,还要延伸到服化道和镜头设计,加深作品的品质,这样可以提升长尾效应,促进观众进行二刷、三刷。

最后他也表示,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侧重艺术表达的短剧作品出现,但是当下而言,先做好满足观众核心需求这件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做出不同类型的爆款,为行业的这个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