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微短剧:立良策促善治,繁荣与规范两加强

“十四五”时期,微短剧以其轻量化、传播快、贴近大众的特点,成为网络视听行业最大增长量,行业规模从2021年的36.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504.4亿元。

“十四五”时期,微短剧以其轻量化、传播快、贴近大众的特点,成为网络视听行业最大增长量,行业规模从2021年的36.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504.4亿元。面对其蓬勃发展态势,广电总局主动适应网络视听发展传播规律,不断完善网络微短剧科学化管理体系,推动其成为讲述时代故事、激活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

IMG_256

一、顶层设计:统筹发展与安全,立良策促善治 

(一)政策文件搭建管理的“四梁八柱”

明确“分类分层审核”制度,以差异化、精准化管理推动行业多元、健康、可持续发展。广电总局按照分级监管、重点监管原则,对微短剧按“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其他微短剧”三类分三个层级进行审核管理,明确“管什么、由谁管、怎么管”的权与责,既尊重微短剧的创作传播规律,保护其创新发展活力,又通过准入管理明确审核流程和责任主体,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提炼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大力推动微短剧相关行政法规的出台。2022年以来,广电总局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创作提升,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推动微短剧成为网络视听新增长点。对制订《微短剧管理办法》提出要求,为行业引导与管理提供清晰遵循。

(二)工作提示实现管理的“动态纠偏”

微短剧短、平、快的创作生产特点,对行业管理的高效与动态调整提出较高要求。2024年以来,广电总局以及时回应问题、动态纠偏的管理思路,陆续出台针对中老年题材、“霸总”题材、片名审核、微短剧要“爽”而有度、抗战题材、动画微短剧等系列指向特定具体问题的工作提示,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纠偏、有效引导,成为科学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IMG_258

(三)专项行动确保管理的疏堵结合

微短剧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部分内容价值导向出现偏差、同质化严重及盗版、收费不合理、市场分配倒置等问题。广电总局以发展与安全两手抓两加强的思路,通过多项专项行动确保管理的疏堵结合。

针对内容问题,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制定出台《网络微短剧内容审核细则》,进一步完善微短剧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压紧压实平台主体责任,严肃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针对市场问题,围绕微短剧收费不透明、诱导付费、维权困难等痛点采取专项行动。推动平台采取系列反哺措施优化资源及流量配置机制,形成良好的内容生态循环。

二、地方政策:多主体各层级,强化特色百花齐放

地方纷纷出台微短剧相关的扶持引导政策,呈现扶持政策体系多层次、广覆盖的特点。

(一)与时俱进,微短剧扶持引导政策的升级版本不断涌现

多地升级或深化微短剧引导扶持政策。如北京推出“首亮微光2.0”计划,明确2025年北京市级微短剧资金扶持规模将整体翻番扩大至3000万元;上海推出微短剧“繁花”计划2.0版,明确投入5000万元资金扶持微短剧全产业链发展;陕西2025年4月揭牌规模达5000万元的首支微短剧专项基金;深圳2025年7月推出《深圳市促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修订版。

IMG_259

省市区县共织微短剧引导扶持网络。省级政策注重宏观引导和方向把握,市级政策侧重具体落实和资源配套,区县级政策则更注重实际执行和地方特色培育。如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1月公布《河南省“微短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计划推出100部精品短剧、打造5个以上“微短剧+”融合示范项目。7月,郑州市继2024年发布《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后,再次推出《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进一步明确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的时间表、路线图。

全国其他地方来看,省市区县联动扶持正成常态。上海构建“三区联动”空间格局,利用杨浦区的平台优势、松江区的影视基地资源、闵行区的AI技术优势,细化扶持引导方向,打造各具特色的微短剧产业集聚区。湖南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出台“人才十条”“马驹计划”“马栏山出品”等园区系列扶持政策,天心经开区推出专项扶持“二十条”。陕西在省级层面出台《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西安市落地《微短剧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

IMG_260

(二)主体“下沉”,市县层面正积极抢抓微短剧与地域经济结合的新风口

市县正成为微短剧扶持引导政策的重要主体。以微短剧发展较早的浙江为例,杭州市临平区较早推出微短剧扶持引导政策,在实践中形成“一基地、一政策、一基金、一大会、一计划、三中心”的微短剧产业发展思路;余杭区发布微短剧扶持政策“黄金10条”、设立2亿元发展基金、成立微短剧联盟;西湖区艺创小镇发布“微短剧十条”政策包;钱塘区启动微短剧产业发展生态优化六大行动。浙江省其他市县也积极推出微短剧扶持引导政策,百花齐放的扶持引导政策为浙江微短剧发展带来先机。

三、微短剧政策引导新趋势

一是赋能千行百业,积极融入地方文化经济。2025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提出六大创作计划,旨在形成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经济业态,带动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并赋能千行百业。近一年来,多地因地制宜将发展微短剧纳入数字经济与激发消费动能的重要一环,以生态协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微短剧从单一娱乐形式向多元文化载体转变,进而实现本地文化与经济的双向赋能。

二是不局限于小屏,以更多精品更广传播的思路打通大小屏融合传播。2025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提出鼓励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省级卫视在具备政策支持条件的情况下可开设微短剧剧场。目前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近二十家卫视已在大屏端播出微短剧,湖南“730大芒剧场”、上海“品质东方·微剧场”等卫视黄金档微短剧剧场已形成一定品牌效应。

三是不局限于国内,以全球视野推动微短剧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广电总局举办国际微短剧大赛引导微短剧创作者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创作视野、走向海外。一年以来,海外传播在多地的微短剧政策中均是重点。从北京将微短剧出海作为“Love 北京”视听文艺国际传播行动的重要内容,到广州佛山、广西南宁的微短剧扶持政策均对海外传播单设奖补,推动微短剧出海传播正成为政策与市场同频共振的重要汇合点。

IMG_261

(作者单位: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