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题名指的是生肖蛇、生肖马、生肖兔
雁塔题名在十二生肖中代表的是蛇、马、兔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谚语精准勾勒出古代士人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轨迹,而 “雁塔题名” 正是这一轨迹中最具标志性的荣耀符号,其典故源于唐代长安的大雁塔,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深度绑定。唐代科举考试结束后,新科进士会在曲江池参加皇帝亲赐的 “曲江宴”,随后集体前往城南的大雁塔(大慈恩寺塔),将自己的姓名、籍贯、及第名次刻在塔壁之上,这一仪式被称为 “雁塔题名”,象征着科举成功后的无上荣耀,也成为士人寒窗苦读的终极目标之一。背后的故事可追溯至唐中宗时期,据《唐摭言》记载,最初开创 “雁塔题名” 习俗的是进士韦肇,他在及第后,兴致勃勃地登上大雁塔,随手将自己的名字题在塔壁,没想到这一行为竟被后世进士效仿,逐渐演变为固定仪式。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当属白居易,他 27 岁便考中进士,在同期及第者中年龄最小,当他在雁塔题名时,自豪地写下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的诗句,既展现了年少成名的意气风发,也印证了 “雁塔题名” 对士人的特殊意义 —— 它不仅是对十年寒窗的回报,更是身份与才华的象征,无数士人穷尽一生,只为能在大雁塔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哪怕历经多次落第也不放弃,这种对功名的执着与对荣耀的追求,构成了 “雁塔题名” 背后最鲜活的文化图景。
生肖文化看,“雁塔题名” 与马、龙、鸡三个生肖有着紧密关联:马在传统文化中始终与 “科举高中” 的喜悦场景绑定,唐代新科进士在雁塔题名后,会骑着高头大马参加 “跨马游街” 的仪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的诗句,正是对这一场景的生动描绘,马象征着奋进、疾驰与成功的姿态,恰如士人历经寒窗苦读后,一朝及第的畅快与昂扬,与 “雁塔题名” 承载的 “荣耀时刻” 高度契合;龙作为神兽,代表着尊贵、才华与非凡的地位,古代科举选拔的是天下精英,能登上雁塔题名的进士,皆是凭借出众才华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如同 “人中龙凤”,且龙在文化中象征着 “飞黄腾达”,“雁塔题名” 正是士人从平民走向仕途、实现人生跨越的关键节点,与龙所象征的 “阶层跃升” 内涵完美呼应;鸡则与 “寒窗苦读” 的过程紧密相关,“闻鸡起舞” 的典故象征着勤奋与坚持,士人要实现雁塔题名的目标,需历经多年 “三更灯火五更鸡” 的苦读,鸡司晨报晓的特性,恰如陪伴士人度过无数寒夜的时光标记,同时鸡也象征着 “新起点”,雁塔题名后,士人开启仕途新征程,如同雄鸡报晓带来新的白昼,进一步强化了与 “雁塔题名” 的关联。
“雁塔题名” 诞生于唐代科举制度之下,超越了时代局限,成为 “努力终获回报” 的文化符号。它背后不仅是韦肇、白居易等士人的个人故事,更是无数古代读书人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 从 “十年寒窗” 的艰辛,到 “雁塔题名” 的荣耀,展现的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的朴素道理。从生肖文化的解读中,马的奋进、龙的尊贵、鸡的勤奋,更让我们看到 “雁塔题名” 的实现,既需如鸡般持之以恒的努力,也需如马般勇往直前的冲劲,最终才能收获如龙般的荣耀。在当下社会,它虽不再与科举绑定,却仍能提醒我们: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唯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在属于自己的 “雁塔” 上,留下独属于自己的 “题名”,这便是这一古老词语历经千年仍具生命力的原因。
翻译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