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导演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在长剧与电影领域,即便贾玲有春节档票冠《热辣滚烫》在手,邵艺辉凭《好东西》收获好评无数,中国影视市场的女性导演仍是凤毛麟角。
然而短剧这边却是另一番天地,在这片新兴土壤上,女导演成为了制造爆款的核心。《好一个乖乖女》《云渺》等播放量破10亿的热门短剧,均出自她们之手。
短剧制作周期短、成本灵活的特性,打破了长视频领域的资源壁垒,为女性创作者提供了试错空间。当大银幕仍在讨论女性导演的“夹缝生存”时,短剧江湖早已迎来她们的主场。
各有所长的她们
现在能站稳脚的女导演,都有着自己的独门绝技。
现代题材中,女性导演往往擅长以情感为切入点,但创作路径各有侧重,诗帆、时欣、安奈、王奕旻都是当下短剧领域备受瞩目的女导演。
诗帆的作品《好一个乖乖女》《心动还请告诉我》《桔梗盛开时》都有着优异的口碑,在观众看来,她在选择IP改编时往往侧重于强化女主角成长线的作品。
无论是《好一个乖乖女》中,表面任亲人宰割、私下却藏着多年隐忍和复仇渴望的鹿鸣野,还是《心动还请告诉我》中被包办婚姻、始终不受重视的林浅终于决定为自己而活。对男主半是利用、半是真心,这种传统规训与自我觉醒的碰撞,让情感拉扯既有戏剧张力,又贴合角色成长逻辑。
在剧情带感的基础上,女导演的光影运用也将暧昧感拉到极致。跨广告行业而来的导演时欣同样擅长镜头美感,对镜头细节的捕捉尤为精准,尤为擅长刻画眼神戏,她的《娇莺》《爱你不逢时》《婚不容情》《爱在初夏》都让观众欲罢不能。
而离婚赛道王牌导演安奈,在《请对我心动吧》《离婚后夫人她惊艳全球》《私宠》等作品中,也更擅长以细腻的女性视角,拍出她们的反差与成长。王奕旻则以拉扯感为核心竞争力,《伪名媛混圈手册》通过身份错位的试探,《私藏挚爱》中暧昧的情感博弈,都将情感张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反响。
在短剧快节奏的叙事框架下,她们能精准锚定观众的泪点与嗑点,对情绪的极致把控力,也是爆款短剧不可多得的核心。
在古风短剧领域,四格、张之微、马雨晨、杨羊羊、陈文婷、周潇等人同样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也更注重美学表达与叙事深度的融合。
四格的作品中,既有想象力丰富的微恐题材《枕梦渡》《镯中录》,也有主打架空复仇的《吉天照》,都具有强烈的视觉标识度,她擅长通过镜头语言放大女演员的魅力。包括民国题材的《绮靡》《偏惹枭雄》在内,画面浓墨重彩却不失雅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也让她的作品极具辨识度。
导演张之微则被观众称为“大女主雕刻师”,在“大女主”概念被滥用的当下,她的作品爽感主要源于角色的智性成长。《执笔》《权宠》《云芊传》《青川入梦》中的女主角往往步步为营,每一次成长都有清晰的逻辑支撑和层次递进。
《重生宠妾进阶录》《美人骄纵》《权明赫传》《京华烟雨》的导演陈文婷、执导《授她以柄》《卿卿三思》《朝歌赋》《浮生印》的周潇同样以稳扎稳打的风格见长,着重突出爽感与拉扯。在《云渺》系列中拍出新中式美学的马雨晨、《绝对臣服》《凤栖今朝》的导演杨羊羊也凭借专业功底,在叙事节奏上表现突出。
还有部分女性导演突破赛道限制,拓展了短剧的创作边界。
深谙汉服文化的知竹有着横短作品《东栏雪》《长公主在上》,都以考究的服化道和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出浓郁的中式美学;《古相思曲》更是凭借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文化底蕴,将短剧的艺术质感提升到新高度。
她也并未止步于短剧领域,今年推出的互动影游《盛世天下》和长剧作品《入青云》,在镜头叙事上都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吴夏帆则专注于校园题材,《关于我和死对头同名这件事》《喜欢这件小事》中对暗恋、友谊的细腻刻画,打造了小清新题材的澄澈感,让她在校园等细分领域建立了不可替代的优势。此外,林青、风染白、藏头诗等导演也有着不错的成绩。
这些女导演没有传统影视导演的光环加持,却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女性情感的深刻理解,在短剧领域崭露头角。她们证明,只要精准把握内容核心与观众需求,就能在方寸镜头里创造出兼具商业价值与情感力量的作品。
她们为何在短剧生长
当下的创作环境中,女性导演与短剧是各取所需的,无论是从受众的内容需求还是行业的结构变化来看皆如此。
从短剧受众的性别构成来讲,女性观众占据了微短剧消费的核心地位。行业报告显示,2025上半年短剧观众中,女性整体占比55.8%,其中18-34岁的年轻女性表现出最高的活跃度与付费转化率。题材上讲,情感、逆袭、都市、家庭、古装、甜宠题材始终占据观众喜好前列。
这部分观众对CP的情感细腻度和人物关系的层次感都有着较高要求,尤其女频短剧中,观众要的不是悬浮的狗血剧情,而是更细腻的刻画。女性导演有着天然的敏感度与共情能力,往往能更精准地捕捉到这些需求。
比如马雨晨执导的《云渺》,就洞察到了女频玄幻、大女主等类型故事的流行趋势。而在叙事手法上,诗帆的作品即使依然是霸总元素,但在处理情感关系时也能成功“去油”,避免了令观众不适的悬浮感。女导演对情感故事的理解和对表达分寸的把控,都能让类型核心受众更好地接受作品本身。
在具体的创作上,女性导演也为内容带来了叙事视角的革新。
无论何种内容形态,当下女性受众的普遍情绪是反感“虐女”情节,而由女导演主导的作品往往会尽力规避这一点。哪怕许多短剧中所谓“原配斗小三”的陈旧戏码依然存在,它们的剧情主线却转向聚焦女性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以及展现女性之间如何从误解、对立走向理解与扶持。
在对“她困境”的刻画上,女性导演也会更多地选择从真实的社会现实与女性生命经验中汲取灵感,挖掘具有普遍性的痛点。例如安奈之所以被看作“离婚专业户”,在于其作品往往切入了婚姻关系中更为隐蔽的冷暴力、情感忽视等深层因素,也让看似“无脑”的短剧有了现实厚度。
短剧这一业态需要女性导演的视角与才华,与此同时,短剧的兴起也为新生代女性导演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与动辄投资过亿的传统长剧集、制作周期漫长的电影相比,短剧制作成本相对灵活、决策链条短、试错成本较低。“轻量化”的产业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使得许多有创意、有想法的女性创作者,得以绕过传统影视圈固化的资源壁垒,凭借一部引爆市场的作品直接获得行业关注与话语权。
内娱女观众苦“登味”久矣,这种需求并非情绪化的宣泄,而是内容层面的深层需求。女性导演与短剧的结合是一种双向选择,各取所需的共生关系让更多女性故事得以被看见,或许也会重塑影视行业的创作生态。毕竟,当女性视角不再是小众标签,所谓的“女性题材”才会成为叙事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