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短剧行业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和“野蛮生长”阶段后,正步入一个以“强监管”和“内容精品化”为核心的新发展周期。行业的迅速扩张,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并带动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但其内在的快速、粗放发展模式也累积了显著的法律风险。本报告的核心发现是,内容合规、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管理、内部人员舞弊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已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核心法律挑战。
监管层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的“分类分层审核”制度和“总编辑内容负责制”,标志着监管重心从事后惩处转向事前备案与内容主体责任并重,显著提升了全行业的合规门槛。[1]面对日益复杂的法律环境,短剧企业对贯穿其全业务流程的法律服务需求日益迫切,特别是在剧本合规审查、知识产权确权与维权、多方合同管理,以及在国际化过程中应对属地化合规挑战等方面。本报告旨在为短剧行业的制作方、平台、投流方等相关主体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法律风险识别与合规管理体系,以帮助他们在规范化发展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实现稳健运营。
一、短剧行业概览与法律特性解析
1.1短剧行业生态与业务流程深度拆解 1.1.1产业链核心环节与角色定位
短剧行业已形成一个由上游内容生产、中游版权授权与分发,以及下游流量变现构成的完整生态体系。在上游环节,主要参与者包括剧本创作人员、影视制作公司、导演、演员等。该行业的一大显著特征是制作周期极短,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一部短剧通常仅需2-3个月便可上线并获得分账收益,其中实际制作时间甚至可压缩至6-8天,这与传统电影、电视剧数月乃至数年的制作周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高效率的制作模式,虽然降低了成本,但也对剧本采买、演员签约等前期工作的合规性及合同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中游环节的核心角色是版权商、长视频平台以及小程序平台。这些平台通过定制、采买或授权等模式获取内容。例如,红果短剧与行业主要合作模式就包括定制剧、版权剧和引入剧。长视频平台如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则主要通过会员分账和广告收入实现变现,分账规则因平台而异,通常基于会员观看时长或付费订阅进行分配。[2]
下游环节则聚焦于内容的市场分发与变现。主要参与者是分销方与投流方。分销方通过CPS(按成交付费)模式帮助小程序短剧进行推广,而投流方则是在抖音、快手等流量平台投放广告以扩大内容曝光度。在行业早期,投流策略的成败是决定一部短剧生死的关键,投资回报率(ROI)是其最重要的评估指标。
1.1.2商业模式演变与法律风险关联
短剧行业的商业模式经历了从单一到混合的演变,并直接驱动了法律风险的升级。此前,投流付费剧(IAP,用户付费解锁)是行业绝对主流,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投流成本攀升,投资回报率(ROI)逐渐降低,单纯依赖付费的商业模式变得难以为继。这种压力迫使行业转向广告免费解锁剧(IAA),即观众通过观看广告来解锁剧集,以拓宽收入来源。目前,IAA已占据短剧总收入的30%,并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扩大。[3]
商业模式的这一转变并非仅仅是商业选择,它反映了行业的深层逻辑。当竞争焦点从单纯的流量投放转向内容本身时,作品的质量变得至关重要。IAA模式下,广告收入与内容曝光量、用户留存度直接挂钩,这要求制作方必须提供更具吸引力、更少同质化的剧本内容。然而,在追求快速产出的模式下,剧本同质化问题普遍存在,甚至出现了对其他作品的直接抄袭和未经授权改编。这种内容创作上的无序状态,不仅损害了原创者的利益,也直接引发了监管机构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可以说,商业模式的演变正倒逼行业从过去的“流量为王”转向“内容与合规并重”,法律风险因此从边缘问题上升为核心挑战。[4]
1.1.3行业规模与宏观趋势
短剧行业已从一个小众市场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社会与经济影响力的独立产业。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占整体网民数量的一半以上。同时,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就业岗位约为21.9万个,间接带动了42.8万个岗位,总计支撑了约64.8万个就业机会,并且月均薪资普遍过万。在投资方面,2024年微短剧的投流规模已突破250亿。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短剧行业已形成一个巨大的法律服务市场,对专业、系统的法律合规支持需求迫切,法律服务机构若能深入理解其产业特性,将面临广阔的发展机遇。[5]
二、短剧核心法律风险深度剖析
2.1内容合规与监管风险:从“放任”到“总编负责” 2.1.1核心监管制度:分类分层审核体系
国家广电总局对短剧行业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强监管,核心是“分类分层审核”制度。该制度根据短剧的投资额度将其分为三类,并明确了不同的审查主体,旨在通过差异化、精准化的管理模式提升行政效能,同时将部分审查责任下放至企业主体。[6]
所有播出、引流、推送的微短剧均须持有《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或完成相应上线报备登记程序,并在片头标注备案号。未经审核和备案的微短剧,自2024年6月1日起不得上网传播。[7]
2.1.2内容审查细则与法律红线
除了备案制度,短剧内容创作还必须严格遵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及相关细则。禁止制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歪曲历史、丑化英雄烈士、散布淫秽色情、血腥暴力、宣扬极端复仇心理等。这些细则从政治、历史、公序良俗等多个维度划定了不可逾越的法律红线。[8]
值得注意的是,广电总局提出的“总编辑内容负责制”以及对未备案作品的“一刀切”禁播令,其背后蕴含的监管逻辑是:监管部门无法以传统影视剧的逐一审查模式应对海量短剧内容,因此通过制度创新,将内容审核的“守门人”责任从政府转移至平台和制作方。监管部门通过要求平台设立总编辑、配备审核人员,并承担内容审核的“主体责任”,促使平台为规避法律风险而主动加强自查自纠。这种监管责任的转移,虽然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但也迫使那些依靠投机和低俗内容获利的企业出局,为真正优质内容的生产创造了更健康的市场环境。
2.2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风险:从“避风港”到“共同侵权” 2.2.1法律定性与权属争议
在法律上,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产品,如果其在剧本创作、拍摄手法、画面编排等方面体现了独创性的智力劳动,则可以被认定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视听作品”。这一法律定性为短剧的知识产权保护奠定了基础。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短剧通常采取委托制作模式,其著作权归属问题常常引发争议。虽然委托制作合同可以明确约定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但对于作品的署名权、二次开发权等具体权项的界定,以及委托方、承制方、编剧、演员等多方权利义务的划分,仍需要精细化的合同条款进行约定。[9]
2.2.2核心侵权类型
短剧行业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剧本侵权:鉴于短剧制作周期短、数量需求大,部分编剧为追求速度,直接搬运、抄袭或未经授权改编其他影视作品或网络小说的内容。例如,一些短剧被指控对长视频内容进行二次改编时,并未取得原权利人的授权,这构成了对改编权的侵犯。[10]
二次创作侵权:平台上的二次创作短视频也面临巨大的侵权风险,尤其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已有影视剧进行剪辑、切条或搬运。此外,二次创作还可能侵犯原作的音乐著作权以及演员的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11]
2.2.3平台侵权责任的认定与司法实践
短剧行业的司法实践正呈现出对平台责任认定趋严的新动向。法院正在突破传统的“避风港原则”,即平台仅作为信息存储空间提供者不承担侵权责任的抗辩。近年来多起高额判赔案例表明,如果平台通过设置话题、分类专区、主动编辑和推荐等方式,实质性地参与了侵权内容的传播和商业化,并从中获利,则会被认定为对侵权行为具有“明知”或“应知”的主观过错,进而承担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或帮助侵权责任。
下表总结了近期短视频/短剧行业中的典型侵权案例及其裁判要点,这些案例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司法风向标。
数据来源[12]:
这些司法判例的意义在于,高昂的侵权成本正迫使平台主动加强内容审核和版权管理,并从源头打击盗版内容,而非仅仅在收到通知后进行删除。这一趋势正在重塑市场秩序,鼓励正版原创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为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3合同管理与运营风险:从“简单粗暴”到“精细化”
短剧行业高频、快速的业务节奏,使得合同管理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风险点。
剧本采买与创作合同:风险在于权属约定不明,如对剧本的著作权、改编权、后续开发和衍生作品等核心权利的界定模糊。此外,若剧本本身存在抄袭、剽窃等侵权风险,将直接影响下游制作方的合法权益。[13]
委托制作合同:需明确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属、主创人员的署名权,以及成片的验收标准和违约责任。
演员聘用合同:除了片酬支付方式和税务合规问题外,还需明确演员肖像权、名誉权的使用范围和期限,特别是将演员肖像用于电商营销等非宣发目的时的授权范围。[14]
此外,短剧的授权上线通常涉及独占、排他、普通三种模式,每种模式都对应不同的法律风险。独占授权下,被授权方享有独家权利,法律风险在于授权方可能违约将权利再次授予第三方;排他授权下,授权方保留自行使用权,风险在于未经明确约定可能导致权利人与被授权方之间的权利冲突;而普通授权则允许授权方将同一权利授予多个主体,风险相对较低,但需明确约定授权范围、期限和地域,以防止超出授权范围而引发侵权。[15]
2.4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从“诱导”到“透明”
短剧行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许多短剧小程序利用人性的弱点,设计“付费解锁”和“诱导充值”等模式,并常常通过“免密支付”或“刷脸支付”等方式,在无明确说明的情况下,导致用户尤其是对网络环境不熟悉的中老年群体,产生高额、无法退回的消费。一些案例显示,有老年人因观看短剧而累计充值高达4万多元。[16]
短剧的消费者权益问题,已不仅仅是商业纠纷,更是一个涉及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问题。由于部分短剧经营主体在受到监管后直接“跑路”或更换“马甲”,使得消费者投诉无门,维权困难。这种现象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并要求平台建立健全退费机制、优化界面、明确收费价格和会员权益,并提供便捷的退订退费和投诉入口,严禁诱导付费和隐藏付费行为。法律责任已从单纯的民事纠纷范畴,上升至行政监管和行业治理层面。[17]
三、法律服务与合规管理体系构建
3.1覆盖短剧全流程的法律服务体系
针对短剧行业的业务流程和核心风险,法律服务应贯穿始终,提供系统化的合规管理。
前期(策划与剧本):在项目立项之初,法律服务应介入剧本审查,排查内容是否触及法律红线,并对剧本的知识产权进行尽职调查,确保其原创性,避免抄袭或未经授权改编的风险。
中期(制作与签约):在制作阶段,法律服务应负责起草和审查各类核心合同,包括剧本采买、演员聘用、导演协议、委托制作协议等,确保各方权利义务清晰,特别是知识产权归属和使用范围的约定。
后期(发行与运营):在短剧上线后,法律服务应协助进行版权授权合同审查,并建立完善的侵权监控和维权体系,对侵权行为进行及时取证和法律追诉。
3.2企业内部合规管理建议
为有效管理法律风险,短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管理机制。建议企业设立专职的法律或合规团队,并落实“总编辑内容负责制”。同时,建立“先审后播”的内部审核制度,制定详细的内容审核标准,并建立侵权内容数据库,以提升审核效率和准确性。此外,企业应标准化核心业务合同范本,并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3人员舞弊与职务犯罪风险控制
短视频等新兴业态逐渐暴露出舞弊问题。这些舞弊行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导致核心人才、技术、竞争优势和客户的不可逆转流失,并严重损害企业声誉。此外,相关责任人还可能因此面临法律风险,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职务侵占与商业贿赂风险:在短剧行业,一些人员可能利用手中的职务便利,为供应商或合作方获取业务资格、项目合作等利益,并从中收受贿赂或要求按比例分成。例如,一些互联网企业高管曾因利用管理职权收受供应商巨额贿赂而被调查。[18]
侵犯商业秘密风险:员工利用职务便利窃取公司的客户资料、专有技术或运营数据等商业秘密,并用于个人经营或提供给第三方,这会给公司造成重大客户流失和业务损失。
风险控制建议:企业应强化内部监督和治理,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潜在的舞弊风险,并建立健全的举报和合规调查机制,以实现对舞弊行为的主动监测和排查。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包括健全的治理结构、权责分配、内部审计和人力资源政策,以确保人员具备专业的职业操守和胜任能力。同时,应完善举报机制,对举报人提供保护并给予奖励,以鼓励内部风险的揭示。
3.4法律与技术的融合应用
在短剧这一技术驱动的行业中,法律服务也可以与技术手段深度融合。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剧本进行内容合规和侵权风险初步筛查,提升审核效率。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剧本、短剧成片等进行版权存证,可以为知识产权提供不可篡改的证据,为未来的法律维权提供有力支撑。
四、微短剧出海的法律挑战与策略
4.1跨境知识产权风险:ReelShort案的启示
随着中国短剧在全球市场的迅速扩张,跨境法律风险日益凸显。以国内短剧公司对海外平台ReelShort的侵权指控为例,该事件暴露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维权面临的诸多困境。[19]
中国《著作权法》遵循“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时自动产生”的原则。然而,在海外一些重要市场,例如美国,其法律制度与中国存在根本差异。尽管根据《伯尔尼公约》成员国身份,中国作品在美国也自动获得版权保护,但在实际诉讼中,如果权利人未能提前在美国政府版权办公室进行版权登记,则无法获得法定赔偿金和律师费等关键救济手段。这意味着,即使侵权行为成立,权利人也难以获得足以弥补损失的赔偿,从而导致维权成本高昂且收益有限,极大地降低了维权的动力。这种法律体系的差异,是阻碍中国短剧出海知识产权有效保护的核心挑战。[20]
因此,对于计划出海的中国短剧企业而言,在目标市场进行版权登记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一种获取高效法律救济的战略性投资。此外,短剧出海还需关注
数据跨境传输合规风险,确保在处理和传输涉及用户数据、IP信息等内容时,遵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
4.2内容属地化与文化合规
短剧出海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适配。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独特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禁忌。出海短剧的内容需要充分尊重当地文化,避免因内容不当引发法律风险或文化冲突。在海外授权合同中,应明确允许被授权方根据当地文化特点对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4.3海外合同与商业模式合规
海外市场的付费习惯和运营模式与国内存在差异。法律服务应帮助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付费策略和计费方式,并在合同中明确相关条款,避免因付费模式设计不当引发法律或商业损失。
五、结论与展望
结论
短剧行业的法律风险与挑战是其快速发展期的“阵痛”,而强监管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成功的短剧企业必须将法律合规视为其核心竞争力,将法律服务贯穿于策划、制作、发行和出海的全流程,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管理。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展望
AI生成内容带来的新挑战:随着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不断发展,AI生成短剧将带来新的法律问题,例如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训练数据侵权以及对用户隐私的侵害等。未来,法律服务将需要深入研究AIGC技术,并协助企业应对由此产生的法律风险。[21]
互动短剧与真人游戏的法律定性:互动短剧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其法律定性仍有待明确。相关法律服务可以借鉴真人互动游戏在著作权和真人作为载体等方面的司法实践,为其合规发展提供指引。
国际化与法律服务升级:短剧出海正从内容出海向产业出海迈进。随之而来的,是法律服务需求的全球化,需要具备跨法域、跨文化的综合法律服务能力,以帮助中国短剧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建立稳固的法律屏障。
参考文献:
1.抖音、快手、微信公布微短剧备案细则须获得备案号后方可播出
https://news.pconline.com.cn/1746/17462588.html
2.2024年短剧游戏行业研究报告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0710/herald/f3452d460dd7e6345226ac251e8ceb09.html
3.300亿短剧江湖:超八成亏损!流量争夺“卷上天”!玩家探寻变现新模式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4-09-04/doc-incmyeak2717605.shtml
4.付费订阅模式下的微短剧变现:挑战与机遇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4529
短剧平台ReelShort被指抄袭,律师称海外维权难度更大
https://so.html5.qq.com/page/real/search_news?docid=70000021_2956889edd937852
5.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
https://www.sohu.com/a/849283868_122029326
6.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
http://www.nrta.gov.cn/art/2025/2/5/art_113_70148.html
7.微短剧分级备案今日正式开始施行:未经备案不得播出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JC8D5P0531KHEM.html
8.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1215/c1001-32309186.html
9.“偷偷搬运”微短剧?法院认定侵权!
https://news.iqilu.com/china/gedi/2025/0403/5796292.shtml
10.短剧平台ReelShort被指抄袭,律师称海外维权难度更大
https://so.html5.qq.com/page/real/search_news?docid=70000021_2956889edd937852
11.一部网络微短剧引出版权纠纷,晋江、哇唧唧哇“开撕”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50625/herald/ec9bc9e8cc63b5c252e8e589daa5f070.html
12.短视频平台侵权《狂飙》案判赔三千万!影视剧盗版何时休?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506131094590.html?layer=2&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wxuid=ogVRcdObzElc9Qnaq5VWnjabGVb8&wxsalt=1f8a75
抖音被判赔偿腾讯超3200万元,《云南虫谷》的“二创”之争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L3RJLHC0519AT9B.html
“偷偷搬运”微短剧?法院认定侵权!
https://news.iqilu.com/china/gedi/2025/0403/5796292.shtml
13.互联网短剧运营的法律问题研究系列文章(一):聚焦短剧制作的知识产权风险
https://mp.weixin.qq.com/s/ueeKFtcRsOyhsGqy7u4V9g
超短剧出海之海外IP风险
https://mp.weixin.qq.com/s/nCRhFvo4UHbY0nuCcOiwdA
14.关于新发布《演员聘用合同示范文本(试行)》及配套《使用说明》的要点解读
https://mp.weixin.qq.com/s/UO3mTssgyhnZI72g56Uyrg
短剧被质疑“碰瓷”华为小米,谐音梗能随便玩吗?
https://mp.weixin.qq.com/s/GJQ0Yi5Wnq9Mrh7QNv1RnQ
15.互联网短剧运营的法律问题研究系列文章(二):聚焦短剧输出主要法律风险
https://mp.weixin.qq.com/s/ugl_5V1QjpegocecX4CRRA
16.短视频平台微短剧的盈利模式及当前困境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252
17.遭遇微短剧付费陷阱怎么维权
https://mp.weixin.qq.com/s/BRk5IvE5jZopipx2IUHDsA
18.互联网大厂反腐,多位高管落马,有基层员工违法获利近亿元
https://mp.weixin.qq.com/s/4kapSq3OLcymVacragGbMw
19.ReelShort连遭侵权指控,短剧出海如何避免版权风险?
https://mp.weixin.qq.com/s/XOJko6NJC9TOjdtgaxeeYg
20.短剧平台ReelShort被指抄袭,律师称海外维权难度更大
https://so.html5.qq.com/page/real/search_news?docid=70000021_2956889edd937852
21.以案“视”法丨谨防侵权!用AI生成内容,要注意规避这些风险
https://www.sxxynews.com.cn/2024/0523/33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