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产业

影视公司“卷”短剧:有人赚麻了,有人哭晕了

综合来看,短剧已成为传统影视公司业绩分化的重要变量,但其最终是成为增长引擎还是“救命稻草”,仍取决于各家公司的战略布局和执行效率。

短剧正在重塑传统影视公司的业务模式与战略走向。

这一边,迪斯尼近期宣布投资点众科技旗下的海外短剧平台DramaBox,引发行业对于全球影视巨头正式入场的关注;那一边,国内各大影视公司纷纷发来半年报,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IMG_256

有人凭借短剧成功扭亏为盈,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有人虽然收入大涨,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还有人仍在艰难转型中,将其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短剧这条愈发拥挤的赛道上,谁真正抓住了红利,谁又只是在赔本赚吆喝?现实似乎远比表象更加复杂。

有人赚麻了,有人哭晕了

纵观已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尽管部分公司未单独披露短剧营收细节,但从其年报强调的影视业务增长及战略布局中,仍可清晰捕捉短剧所带来的业绩影响与分化趋势。基于此,我们可以将传统影视公司在短剧赛道上的表现,划分出三大阵营。

第一是以完美世界、华策影视、幸福蓝海和柠萌影视为代表的“领跑者”。对于这些公司而言,短剧已从试水业务迅速成长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IMG_257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完美世界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营收达36.91亿元,净利润达5.03亿元,同比增长384.52%。其中,短剧成为重要增长动力,推动整体影视业务收入飙升至7.67亿元,同比暴涨756.35%。今年,完美世界加大短剧赛道布局,推出了一系列现实题材短剧作品。其中,《夫妻的春节》播放量突破5亿,成为2025年首部播放量破亿的微短剧。虽然游戏业务仍是公司营收主体,但短剧业务俨然成为了完美世界影视业务扭亏的关键抓手。

华策影视表现同样亮眼,上半年净利润达1.18亿元,同比增长65.05%。作为电视剧内容龙头,虽然《国色芳华》《锦绣芳华》等长剧仍是营收主力,但公司通过“长短联动”策略,积极拓展短剧赛道,使其成为重要的战略增量和产能补充。目前,华策影视短剧的月产能已稳定在20部,其中《以爱之名》正片播放量达5.1亿,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号召力。

IMG_258

同样实现扭亏为盈的还有幸福蓝海,上半年净利润达900万元,同比增长128.99%。这一转变得益于公司的影视全产业链发展战略。作为国有企业布局重点,幸福蓝海的短剧业务已成为与电影业务并重的核心业务线,报告期内播出、上映短剧、电影作品均为3部。今年在“潮计划”的推动下,幸福蓝海与更多新兴短剧创作团队展开合作,大力布局文旅题材短剧,其中《神兽河行记》入选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

柠萌影视则是传统影视公司转型的典范,上半年营收达4.01亿元,净利润达14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其中,短剧业务收入超5000万元,月产能稳定在16部以上,成为公司明确的第二大增长支柱。作为行业先行者,柠萌影视通过“好有本领”和“星柠”两大短剧子厂牌深耕细分赛道,采用厂牌化运营策略,协同长剧积累的制作能力、行业资源和招商优势,持续产出精品短剧。

第二是以欢瑞世纪和华谊兄弟为代表的“挣扎者”。这一阵营公司虽然凭借短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收入增长,但却普遍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IMG_259

其中,欢瑞世纪无疑是典型代表,上半年营收达1.98亿元,但净利润却亏损600万元,由盈转亏。虽然公司旗下短剧主体天津星链视界营收达1.25亿元,成为推动整体增长的关键动力,但为搭建全链路团队、开发海外短剧平台而投入的高额成本,严重侵蚀了利润空间,导致净利润亏损300万元。也正因如此,当下短剧之于欢瑞世纪,更像是一根不得不抓的“救命稻草”,而成本控制的失衡使其显得愈发沉重。

华谊兄弟的处境则更为严峻,上半年营收仅1.53亿元,同比下滑50.37%,净利润亏损更扩大至7400万元,其中传统影视业务收入下滑50%。虽然公司在短剧领域积极布局,创建“华谊兄弟火剧”厂牌并推出9部作品,但其带来的收入仍难以抵消主业萎缩形成的巨大缺口。尤其近年来华谊兄弟深陷“七连亏”困境,影视主业呈断崖式下滑,资金压力持续加剧。在此背景下,短剧对其而言更像是“未来的希望”,而非“当下的救星”。

第三是以慈文传媒和稻草熊娱乐为代表的“探路者”。这一阵营的公司仍处于短剧业务的探索阶段,面临明显的转型阵痛。

IMG_260

作为短剧出海先驱者,慈文传媒近年来将主要精力投向海外市场,与ReelShort、中文在线等平台达成出海合作。今年,其短剧项目《Love On The Sidelines》在登录五大国际平台后迅速登顶榜首,展现出一定的海外市场开拓能力。然而,虽然慈文传媒预计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将提升至15%以上,但其带来的收入增量仍未能帮助公司整体摆脱亏损困境,上半年净利润亏损达2300万元。

而稻草熊娱乐作为行业后起之秀,将短剧业务的主要方向定位于文化赋能。今年,公司推出了《祈安澜》和《舟楫千里号歌来》两部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的短剧作品,意图通过将非遗元素融入年轻化叙事,在IP延展与文化传播方面逐步积累价值。不过,稻草熊娱乐目前的短剧业务整体仍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规模。

IMG_261

综合来看,短剧已成为传统影视公司业绩分化的重要变量,但其最终是成为增长引擎还是“救命稻草”,仍取决于各家公司的战略布局和执行效率。

为何利润“冰火两重天”?

短剧赛道的分化并非偶然,而是战略与执行两大维度深度博弈的必然结果。领跑者与挣扎者之间的差距,正源于此。

首先是战略维度。成功者最大的共性在于战略上的前瞻性与深度布局,它们并非盲目跟风入场,而是基于自身核心资源优势切入,将短剧视为一条长期深耕的增长曲线。

柠萌影视作为国内最早布局短剧的传统影视公司之一,早在2017年便率先洞察这一赛道潜力。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形成“规模化+精品化”的成熟体系,其推出的爆款短剧《二十九》正是从热门长剧《三十而已》IP中衍生,显示出持续的内容复用与价值挖掘能力。

同样,华策影视依托“长短联动”战略,将经典长剧IP视为“母矿”,不断开发系列衍生短剧,例如《去有风的地方》与其衍生作品《我的归途有风》,通过长剧构建情感深度、短剧承接碎片叙事的协同方式,有效延长了IP的生命周期。

IMG_262

幸福蓝海与完美世界则凭借差异化路径确立自身优势。幸福蓝海依托江苏广电背景推出“潮计划”,从“潮流内容、潮涌传播、潮聚生态”三大层面,推动微短剧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完美世界则聚焦社会现实议题,打造《夫妻的春节》等具有社会温度的精品内容,建立起鲜明的品牌辨识度。

其次是执行维度。再卓越的战略构想,也需要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去实现。为此,不少传统影视公司主动打破传统长剧生产的架构束缚,着力构建更专业的新型组织体系。

柠萌影视通过成立“好有本领”和“星柠”两大独立厂牌,避免了传统“大剧组”模式的拖累;完美世界通过旗下完美宣言工作室,将在长剧领域积累的精品制作能力赋能到短剧;华策影视2023年就成立了微短剧创业中心,从组织架构上确保资源协同与快速决策;幸福蓝海则依托“潮计划”,积极与平台、专业机构开展合作。这种立足于执行层面的自我革新,正是它们能够响应市场变化、打造优质内容的基础。

IMG_263

反观以华谊兄弟和欢瑞世纪为代表的“挣扎者”,其发展困境恰恰揭示了短剧市场的另一面。正所谓“起大早,赶晚集”,入局早并不等于能跑得远。

事实上,早在2018年,华谊兄弟旗下控股子公司“春风画面”就曾推出过首部竖屏短剧《生活对我下手了》。然而,公司未能持续投入与布局,直至传统主业出现断崖式下滑,才被迫重返短剧战场。此时的市场早已强者林立、竞争白热化,其投入更像是一种弥补主业颓势的“焦虑型投资”,可谓“远水救不了近火”。 

IMG_264

欢瑞世纪也面临类似问题。尽管自2021年就传出关注短剧赛道的消息,但公司直到去年才开始真正布局短剧业务。战略节奏的滞后,导致其今年虽然实现了一定的收入增长,却难逃“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由此可见,短剧这场盛宴,并非对所有参与者都慷慨相待,最终回报的还是那些战略清晰、愿意长期投入的务实派。

结语

当下,传统影视公司在短剧赛道的战局,仅仅意味着第一阶段“跑马圈地”的结束。随着产能过剩、监管趋严与用户审美的提升,下半场的竞争注定更加激烈。

要知道,传统影视公司进军短剧赛道的真正优势不在于产能,而在于将多年积累的叙事功底、制片水准和资源整合能力,与短剧的传播特性深度融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维打击”。

IMG_265

而对于众多仍在摸索中的公司而言,更迫切的或许是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底牌:是以IP见长,还是擅长类型创新?是强于本土运营,还是具备海外视野?唯有跳出“挣快钱”的逻辑,真正把短剧视为长期战略的一部分,才能在这场行业大洗牌中守住自己的位置。

未来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关键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