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江苏省网络视听协会、省网络作家协会、宜兴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创美江苏·宜剧宜兴”创作生态伙伴采风活动第二期、第三期在宜兴举办。本次活动以“光影赋能文化 创意共绘新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影视机构代表、微短剧创作者及新媒体达人齐聚“中国陶都”,通过实地调研、主题研讨等形式,探索微短剧与宜兴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微短剧+”行动计划注入新动能。
本轮采风活动分为两组,分别围绕古装言情/武侠剧与现代都市剧两条精品拍摄线路展开调研。A组聚焦古装题材,沿着“瀛园-徐氏宗祠-龙背山森林公园-蜀山古南街-玉龙潭明清古街-竹海风景区-窑湖小镇”的线路,深入体验宜兴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参与者们纷纷表示,宜兴的古建遗存与自然风光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视觉奇观性”,为古装剧创作提供了稀缺资源。B组则走进现代都市剧线路,走访东风巷、文化中心(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陶二厂、雅达阳羡溪山小镇、大有秋、龙池山自行车公园、隐龙谷。有创作者表示:“这里既有江南水乡的诗意,又具备现代都市的时尚感,是‘古今碰撞’题材的理想取景地。”
在采风结束后的交流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微短剧市场趋势”“文旅深度融合”“创作服务保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话微短剧创作与城市品牌的共融共生。
江苏广电网络产品部微短剧项目负责人武俊其提出,宜兴的紫砂文化、东坡文化等IP亟待年轻化表达,建议通过“非遗+剧情”模式,将紫砂工艺融入微短剧情节设计。艾元(南京)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文捷建议加强场景配套建设,如完善内景拍摄条件、建立本地影视资源库,以降低剧组成本。利物浦大学传媒传播学院影视艺术与交互设计方向博士张寒雪表示,当下沉浸式、交互式的影视创新生态模式能够很好地与微短剧形式融合,可成为适配多种文旅场景的新尝试。
针对微短剧如何反哺城市品牌,微短剧创作者们分享了其他区域文化品牌与文旅微短剧打造的成功经验,提议宜兴打造“陶都生活”题材短剧。无锡广电电视中心融推部的石雯建议通过系列化短剧串联紫砂、茶文化、东坡文化等元素,形成品牌IP矩阵。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亮点,宜兴市发布了“微短剧公益拍摄服务”升级举措,涵盖场地优先开放、住宿交通费用减免、景区门票优惠等七大支持政策。宜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正加快建设全域外景拍摄基地,目前已经在全市推出100个公益取景地数字地图,并设立“微短剧创作专班”提供全流程服务。
宜兴不仅有千年陶文化的底蕴,更有拥抱新业态的开放姿态,通过“创美江苏·宜剧宜兴”系列活动,宜兴正在逐步形成“文化资源-创作场景-产业服务”闭环,以文化赋能、政策护航、场景创新为支点,撬动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随着微短剧行业精品化趋势加速,未来,宜兴将持续深化“微短剧+文旅”融合模式,推动更多优质微短剧落地宜兴,让更多创作者以镜头为笔,书写“中国陶都,世界陶醉”的光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