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影像产业的创新发展,传统媒介遭遇艰难的阵痛和巨大的挑战。相比之下,影像新业态伴随互联网传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这突出地表现在网络微短剧的快速发展方面。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去年,我国微短剧的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微短剧市场的总规模突破500亿元,超过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25亿元的数值。2025,微短剧发展势头不减,近期发布的《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将突破634亿元,截至今年6月,用户规模达6.96亿。最乐观的预测,中国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在2027年有望突破千亿元。
产品规模方面,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今年9月2日正式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报告显示,过去12个月,全国网络视听平台新增微短剧(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9.8万部,同比增长34.6%;累计播放量达3950亿次,占网络视听总播放量的18.7%。仅2025年8月,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公示共278部、9037集。浙江等地的影视基地(如横店、象山)已成为微短剧拍摄热土,横店在2025年前7个月就接待了超过2300个竖屏微短剧剧组。
微短剧作品数量的激增,需要投入更多的制作团队,聘用更多的创作、制作人员,这在当下经济转型时期,就业难度凸显的情况下,为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首次披露微短剧持证制作机构已达2.4万家,其中传统影视公司占比从2022年的12%升至27%,显示出长视频团队正加速切入。数据显示,2024年微短剧行业直接或间接带动了64.7万个就业机会。
同样,微短剧的快速发展,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始走向海外,获得了突出业绩。今年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数据显示,微短剧出海的市场潜力是国内市场的7倍至12倍,总规模有望达百亿美元量级。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有超2.7亿人次下载中国微短剧,带动收入突破24亿元大关。许多中国公司在海外注册制作机构,在美国、东南亚、欧洲等地制作微短剧投放市场,获得突出的成绩,出现了一些爆品。鉴于中国本土的成本优势,也创设了“外籍演员+国内制作”的模式,一些面向海外市场的微短剧作品也尝试在中国拍摄,为此,去年10月,横店成立了国际短剧联盟,致力于让更多外籍演员来中国拍摄。
微短剧的爆火,主要是因为这种媒介形式顺应了内容消费碎片化的大趋势,适应当下受众的观赏喜好。当然,也和政府机构、行业力量因势利导、做大做强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引导紧密相连。2024年,广电总局制定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引领微短剧创作和文旅发展相结合,服务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重大使命。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25年伊始,广电总局进一步部署了涵盖文化旅游、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红色历史、科普教育、法治宣传等多个领域的“微短剧+”六大创作计划,为微短剧的创作和发展打开了广阔的视野。
各地政府也从微短剧的发展中,看到了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点。微短剧的内容传播,更让地方政府看到了它带动文旅、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动能,纷纷出台促进微短剧产业发展的政策,力争利用微短剧的新契机实现当地文化产业的“弯道超车”。河南郑州利用自己地处中原的交通区位优势,异军突起,着力打造百亿规模“微短剧创作之都”。目前郑州汇集了800多家短剧制作企业,从业人员达3万人,郑州郊区的市镇、小镇,涌现出微短剧行业的“小横店”。浙江作为国家级影视产业试验区,横店作为成熟的影视基地,利用先发优势,成为微短剧制作的重镇——“竖店”。横店成立了竖屏剧运营中心,建设改造近千个专供微短剧拍摄的场景,2025年1-7月,横店共承接了2300多个竖屏微短剧剧组。
在这种大好势头之下,也应看到,微短剧狂飙突进之下的发展短板。
首先是剧情内容方面问题较多,开始时粗制滥造,随后有了成功爆款之后,出现剧情同质化问题,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而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优质剧本,也在于未能吸引优质编剧加盟。
其次,网络微短剧一直存在作品质素不高的问题。缺乏专业演员的加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生长初期,由于预算低、时间紧,面临无专业演员可用的困境,引用非职业演员、表演素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剧组人手不足时,导演等幕后人员也被迫粉墨登场,亲自出演某个角色。发展起来之后,为借力引流,一些网红、达人、模特也进入微短剧演员行列,也有一些艺术院校的表演专业学生、演艺公司的练习生加入,虽然活跃壮大了表演队伍,但是表演经验大多是不足的。所以,缺乏有塑造力、有表演经验的专业演员是微短剧发展的一个硬伤。这就造成了一个困境,因为缺乏有素质的专业演员,造成大部分微短剧艺术水准不高;因为微短剧艺术水准不高,也吸引不了有水准的专业演员。
面对这个困境,政府部门在引导,制作公司在努力,播出平台也在想办法。2025年2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针对微短剧提出了“持续抓好创作提升”的理念,“统筹微短剧题材、类型、风格多样化发展,鼓励微短剧创新话语表达、视听呈现、生产传播、商业模式,努力推动微短剧成为反映新时代伟大实践、人民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的新载体,成为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和主流文化的新渠道。”而红果自制平台,则面对编剧和演员这两个痛点,在2025年8月推出了“红果自制剧剧作政策全面升级计划”、9月推出了“红果自制剧演员合作计划”。
“红果自制剧剧作政策全面升级计划”立足于吸引好编剧创作好的微短剧剧本,开出了最高保底20万、分成40%的政策;“红果自制”刚发布的演员合作政策,旨在搭建演员、制作机构、播放平台开放共赢的合作机制,为优质演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怀揣演艺梦想的新人快速成长。“红果自制”将引入具有短剧项目或选角经验的机构,承接演员合作服务事宜,发掘具备表演天赋但缺乏机会的新人。同时,新机制下,演员收入不再局限于固定片酬,通过分账模式,其收入将与作品的市场表现直接挂钩。这也促使演员更加关注作品的市场表现和观众反馈,他们不仅是表演者,更成为作品成败的关键参与者。演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要关注作品的宣传、口碑维护等环节,因为这些努力与自身收入有关。“个人形象与作品收益” 的深度绑定,不仅让演员形成了“自律意识”,更推动了行业 “德艺双馨” 价值观的形成,为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红果自制的相关政策开了好头,通过探索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必将逐渐提升微短剧的艺术水准,也将产生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平台、制作公司共同改进微短剧制作、创作生态环境,为从整体上提升网络微短剧制作水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者:王海洲,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