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发布“万象短剧”计划,从非遗民俗文化的角度面向创作者征集选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抖音集团成立短剧版权中心后首次发布微短剧计划。本期DataEye将聚焦这次“万象短剧”计划,分析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此次尝试的机遇与挑战。
一、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发布“万象短剧”计划
(一)“万象短剧”计划具体内容
“万象短剧”计划围绕非遗、民俗文化展开,分为戏剧类、乐器类、地域文化类、武术类、工艺品类和舞蹈类。
其中戏剧类范围最广,包含梆子戏/秦腔、昆曲、越剧以及霹雳布袋戏。前三者作为人们熟悉且常见的剧种,改编的背景较宽泛,现代、古代或架空皆可。而霹雳布袋戏的背景则比较特殊。霹雳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它通过演员操纵布袋木偶,以地方方言和民间音乐为表现手段,难以通过真人演绎。因此这类微短剧则可以加入奇幻因素,基于霹雳布袋戏的独特世界观和设定体系来改编。
乐器类有唢呐文化。唢呐艺术是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决定了其改编可以通过文化传承的角度来作为主线。其次,唢呐常用于婚丧嫁娶等重大节日,因此在剧中可以担任推动主角人生节点的支线。
地域文化类则包含萨满文化。萨满文化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文化,与祖先、土地、自然有关。这个特点能够支撑其可以通过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进行改编。
此外,“万象短剧”计划中各品类也设下了对应的改编方向。总的来看,多数方向都是当下热门的微短剧题材。
梆子戏、昆曲、唢呐文化、萨满文化等品类都可以通过文化传承方向改编,部分品类特征性较强。例如具有红白事特征的唢呐文化以及具有宗教色彩的萨满文化,这两项则可以通过悬疑奇幻的方向切入,具有女性意识觉醒特征的越剧则可以通过女性力量的方向切入。
(二)为何平台重点关注非遗赛道
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万象短剧”计划的推出,也是积极响应广电总局“微短剧里看非遗”的举措,通过“微短剧+非遗”的方式达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推动地方文旅的目的。
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万象短剧”计划的发布,旨在通过非遗与微短剧的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计划中的萨满文化、瓦猫等非遗项目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失传,知名度大幅下降。但与微短剧这一热门形式的结合,则能带动这种逐渐小众化的非遗项目重新走向大众,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微短剧+非遗”不仅能带动文化传播,也具有较大的商业潜力。由山海制作的《傩戏》就以傩戏这一非遗项目为主题,讲述了主角带动傩戏振兴,守护文化根脉的故事。据ADX数据,微短剧《傩戏》累计热力值达807.7W,抖音端原生播放量达8053.8W。目前该剧被翻译为12种语言,在山海海外平台Stardust TV上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
因此,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万象短剧”计划的推出,不仅能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是开发“微短剧+非遗”领域的新抓手。
二、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首次“出手”:全面资源整合
(一)机遇——整合抖音、红果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平台优势互补
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的成立旨在统一向红果短剧、抖音等平台产品提供短剧内容,“万象短剧”计划是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自5月29日宣布成立后发布的首个计划。这意味着“万象短剧”计划将整合抖音、红果资源,利用双端优势来布局非遗赛道。
从这一方向来说,“万象短剧”计划能利用抖音庞大的自然流量和精品短剧厂牌建立基本盘,同时利用红果短剧积累的下沉市场,扩大观众覆盖度。在流量和用户两方面实现资源互补。
同时,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对抖音、红果相关BD团队进行整合,在制作、宣发等环节中能避免内部消耗,提升运营效率。版权中心能根据不同平台的不同特点进行资源分配,为“万象短剧”计划提供更精准的扶持。
最后,版权中心对抖音和红果资源的整合,也能使其形成更强的合力,提升字节系在微短剧行业的竞争力。版权中心对决策权的统一带来的不止效率的提高,还包括精准性、前瞻性的提升。
(二)挑战——跑通各端通道
但首次出手也代表着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在跑通各端通道时会面临新的问题。
首先,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对红果、抖音等各端微短剧供给负责,统一负责与微短剧创作者的合作。但不同平台的分账、激励等扶持政策各有不同,资源整合后收益计算逻辑将更加复杂。版权中心也需要重新更新具体算法以及扶持力度,更新结果需在各平台原有基础上进行叠加,叠加力度大小也将影响创作者创作热情与产出效率。
其次,抖音和红果两平台在商业模式上有所不同,抖音平台微短剧以IAP为主,红果短剧则以IAA为主。双端统一后,微短剧的盈利模式或将发生改变。不论是保持原有模式,还是提前/延后微短剧在不同平台的上线时间,都可能会对微短剧流量产生一定影响。这一方面也需要版权中心进行具体协商。
但无论如何,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发起的“万象短剧”计划,是推动非遗文化以及地方文旅的有利举措。尤其在各地文旅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当下,“万象短剧”计划也能召集更多地方文旅、民俗文化机构入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呈现在大众眼前,借平台之力,传非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