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访谈

演员许梦圆短剧之路:“短剧顶流女主”是如何炼成的?

从传统长剧到短剧赛道,她意外成为“破圈”的领跑者。从初次尝试到部部爆款,她被誉为“短剧顶流女主”。

IMG_256

许梦圆在CMG首届中国微短剧盛典上领奖

从传统长剧到短剧赛道,她意外成为“破圈”的领跑者。从初次尝试到部部爆款,她被誉为“短剧顶流女主”。

单部作品话题浏览超10亿人次、横扫行业多项大奖——演员许梦圆的短剧之路,看似偶然,却蕴藏着必然。

记者·河南商报记者与许梦圆展开深度对话,听她讲述爆款背后的故事。

论收获

短剧成就自己长、短剧有一定不同

记者:2024年春节时,《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成为开年的两部现象级短剧,相关话题登顶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当时对短剧了解多不多,有没有想过后期能爆火?

许梦圆:之前确实了解不多,也是机缘巧合,之前有合作过的制片人在短剧厂牌“听花岛”工作,告诉我有一个竖屏短剧剧本不错,要不要试试。

感觉自己挺幸运的,那年春节自己参与的两部作品都上了热搜,一部是电视剧《南来北往》,一部是短剧《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

记者:作为拍长剧出身的演员,拍第一部短剧时有哪些不适应吗?

许梦圆:在表演上倒没有不适应的地方,我觉得拍短剧时有两个地方与长剧不同。

一是画幅不同。短剧是竖屏,画幅上就和长剧不同,到了拍大特写的时候,演员不能动太多,不然会跑到画幅之外。

二是剧情不同。长剧剧情节奏慢一些,可能到第十集两个人还没谈上恋爱,没牵上手。

短剧特点是短平快,所有的冲突都放在前面了,能在最短的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

谈生活

鼓励新人迈出第一步爸妈成为宣传小助手

记者:转型拍短剧以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许梦圆:短剧播出之后,不管是业内的朋友还是行业外的朋友,大家都觉得我选择短剧没有错。

家里的亲戚朋友,甚至我爸妈的朋友们都很喜欢看我的剧。现在我爸妈的朋友圈发的全是关于我的内容,他们成了我的宣传小助手。总体而言,拍短剧带给我的更多是开心和幸福。

记者:对自己有哪些期望?对新人演员有哪些建议?

许梦圆:长、短剧我都会拍,我希望在每个地方都能开花。其实不管在哪个赛道,最后都是想让大家记住我所饰演的角色。只要活在荧幕前,其实我觉得都OK。

对于新人演员,如果碰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就抓住机会大胆去试、去做、去演。

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从多少岁开始接触这个行业,只要你喜欢,就要全身心去投入。第一步迈出去了,后面一定会越来越好!

话行业

行业两极分化严重“微短剧+”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记者:近年来,传统影视行业持续低迷,短剧市场却持续上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许梦圆:目前传统影视行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单部投入资源处于中腰部的剧被大量砍掉,只剩下单部投入资源小的中短剧和S+级大剧(最顶级、最被看好、投入资源最多的头部大制作项目),并且各个平台都在往中短剧方向发力。

短剧市场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救活了行业,不论是演员、灯光、摄影、制片等,都有了更多机会,有了更多剧可拍,也就有了横店变“竖店”的现象。

记者:“微短剧+”是这几年的热点之一,如何看待“微短剧+”未来潜力?

许梦圆:我认为“微短剧+”是未来一大趋势。以文旅为例,在短剧中加入地方特色,能带动各省各市旅游经济发展。

它不仅能让观众领略到当地的历史、景观以及美食,还能让大家看完短剧后有要来这个城市的想法。

【人物名片】

演员:许梦圆

参演作品:《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情感试炼》《破局之团圆之旅》《三井胡同的夏天》《无法抗拒的你》《她的小孔雀》《红线婚介所》《我的医妃不好惹》《刺客学苑》

成就:短剧顶流女主,横扫行业多项大奖,单部话题浏览量超10亿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