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评论

清华女博士勇闯短剧圈,别轻言“浪费学历”

世界无比广阔,无论成败,遵从内心、打破边界的探索都应该被尊重

学术领域注重严谨低调,“坐冷板凳”是常态,这无疑与短剧圈快节奏、高曝光度的特点形成强烈反差。对于袁小格的这一“另类”选择,有人表示惊喜、支持,认为人生不该被设限

最近,“90后”清华女博士袁小格(化名)兼职参演了一部以传播“围棋”为主题的短剧,引发社会关注。据报道,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她,所学专业为市场营销学,目前在一家省级实验室工作,此次是因偶然机会代替朋友出演短剧。

学术领域注重严谨低调,“坐冷板凳”是常态,这无疑与短剧圈快节奏、高曝光度的特点形成强烈反差。对于袁小格的这一“另类”选择,有人表示惊喜、支持,认为人生不该被设限;也有人吐槽这是“浪费学历”,劝她“走智慧路线,别混圈”。

IMG_256

↑袁小格的剧照。图据九派新闻

女博士试水短剧虽然小众,却不该被轻易打上“格格不入”的标签,这对于高学历群体和短剧圈而言,都隐含着不小的成见。正如袁小格所说:“读书的意义在于赋予个体更多选择权,这种选择权体现在职业选择、生活方式乃至人生决策的自主权上。”

学历是光环,不是枷锁,不能以“博士应该做什么”的固有成见去框定别人的选择。就拿袁小格的经历来说,毕业两年的她,职场经历可谓才刚起步,完全可以在各种机缘下探索不同领域。而且,人生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特别是对于兴趣广泛、精力充沛的斜杠青年来说,不同行业的特点能够实现互补,反而可能让生活更为充盈、有趣。

近些年,短剧行业蓬勃发展,难免会出现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问题,不少人也因此形成了“浮躁”“低质”等刻板印象。只是,短剧的发展路径不会一成不变,野蛮生长之后,也面临着如何精品化、标准化等新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更需要多元人才的助力。

比如,短剧虽短,却可以承载相当厚重的文化内涵,成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带动文旅产业、提出深刻哲学命题的新兴载体。此前《逃离大英博物馆》《重回永乐大典》等微短剧,就展现出了用心雕琢的专业精神,让观众获得了更多文化享受。谁又能说,投入这类短剧创作中的古籍修复专家、文物人才,是在“浪费才华”呢?再如,随着短剧领域的产业化运作,无论是融入AI、虚拟现实等技术,还是以专业视角梳理制作、宣发流程,都意味着对优秀人才的巨大需求。短剧向精品化发展,与行业内“人才含量”的提升,本身就是事情的一体两面,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从硕士投身家政、安保等领域被热议,再到如今清华女博士勇闯短剧圈受关注,高学历人才与看似低门槛行业的组合,总是容易因预期违背而受到各种质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用实际行动突破固化认知,展现出更多可能,“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的理念也正逐渐深入人心。

说白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与生活,归根到底还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对此,社会还需摒弃固有成见,以包容、欣赏的态度,看待年轻人探索人生新航线的选择。世界无比广阔,无论成败,遵从内心、打破边界的探索都应该被尊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