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新农人”题材音乐短剧《风吹稻浪》在苏州开机

国内首部音乐短剧《风吹稻浪》在苏州相城区望亭镇举行开机仪式。该剧作为“新时代新农人”系列微短剧第一季,是一部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音乐短剧,由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广电传媒集团、相城区联合打造。

IMG_256

10月31日,国内首部音乐短剧《风吹稻浪》在苏州相城区望亭镇举行开机仪式。该剧作为“新时代新农人”系列微短剧第一季,是一部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音乐短剧,由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广电传媒集团、相城区联合打造。

IMG_257

南艺党委书记俞锋,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捷,苏州广电总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台长沈玲,苏州市相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管傲新,南艺党委常委、党校办主任、宣传部部长李志鹏,南艺苏州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院负责同志等出席开机仪式。

俞锋表示,南艺乘着中宣部等七部委要求“文艺赋美乡村”的东风,主动担起文艺赋美乡村、推进文明乡风、宣传乡建成就的使命职责。以首部音乐短剧《风吹稻浪》开展一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打破学院与专业壁垒,实现跨学科合作,整合政府、媒体、市场力量,致力于探索“政产学研”融合创作新模式。该剧讲述的是当代青年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故事,希望通过音乐、数字技术的加持,把大学青年到农村广阔舞台进行创业的故事艺术化呈现,希望引起更多大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的实现路径,激励更多大学生到广袤农村去创业,把农村家乡建富建美。希望该剧成为微短剧浪潮里的一部代表作品,并通过该音乐短剧作品发行推广,让到农村去创业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新国风新国潮。

IMG_258

俞锋讲话

沈玲表示,为响应中宣部等七部门《“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的号召,实施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计划,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广电传媒集团、相城区联合打造了《风吹稻浪》音乐短剧。短剧充分体现了精品化创作思路,在艺术创新上,融合了音乐叙事、影像美学与乡土情怀,是内容与形式上的双向破圈升级。在实践创新上,该剧以“政产学研”融合架构探索重塑了微短剧的产业逻辑,推动微短剧实现生态跃迁。

IMG_259

沈玲讲话

管傲新表示,《风吹稻浪》是一部应时代而生的作品。它积极响应党中央“文艺赋美乡村”的号召,以艺术为媒介,讲述新时代农村的变迁、新农人的成长以及乡土中国的现代风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艺正是铸魂的笔、传声的麦、点灯的种。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人看见乡村之美、感知土地之情、听见振兴之声。

IMG_260

管傲新讲话

《风吹稻浪》以苏州相城区望亭镇新农人代表为原型,通过青年返乡、代际沟通、乡村创业等现实议题,展现新时代农村的变迁与希望。在文艺创作上,该剧的一大看点是音乐剧与微短剧的首次深度融合,每集融入原创音乐唱段,推动剧情发展与情感升华,形成“剧中有歌、歌中有剧”的叙事节奏,提升艺术感染力与观众黏性。

《风吹稻浪》通过写实场景与梦幻唱段的交替,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土地的情感连接,形成独特的视觉与听觉风格,并以“稻田咖啡馆”作为主要空间,融合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消费场景。

IMG_261

稻田采景地实拍

《风吹稻浪》以“艺术高校+区镇政府+广电集团”三方联动的创作主体架构,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全程参与策划、制作、宣发各环节,旨在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政产教融合范式。

IMG_262

近年来,微短剧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新趋势。《风吹稻浪》同样是一次从“剧”到“旅”的文化探索,将音乐剧的艺术感染力与微短剧的现代传播力相结合,用温暖而真诚的视角展现面向现实的勇气,展现扎根于土地的浪漫与诗意。剧中稻田、咖啡馆民宿、美术馆、现代发电厂、北太湖旅游基地等场景均取材于乡村实景。

剧目播出后,苏州计划推出“稻田咖啡馆”主题旅游线路、乡村音乐节、农产品文创市集等,并开发衍生文创产品、短视频内容、乡村咖啡品牌等,形成可持续运营的乡土文化IP,实现“一部剧带火一片地”的文旅融合效应。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