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商平台还在双十一价格战中厮杀时,字节跳动旗下的红果短剧悄然抛出了一枚“炸弹”——上线“搜同款”带货功能。
用户在追短剧时只需暂停画面,就能一键下单主角同款服饰、腕表,无需跳转抖音即可完成全流程购买。这场小范围内测的背后,是6.6亿短剧用户与3.5万亿抖音电商的强势碰撞,更预示着内容与商业融合的全新风口已然成型。

功能拆解:短剧里藏着“即看即买”的生意经
红果短剧的带货玩法精准踩中了用户“追剧种草”的核心需求,其运作逻辑呈现三大特点:
场景化植入:在《盛夏芬德拉》《好一个乖乖女》等爆款短剧中,系统会在暂停界面自动弹出“搜同款衬衫”“搜同款连衣裙”等标签,长按画面也能触发商品搜索,将剧情热度直接转化为消费冲动。
生态闭环:推荐商品均来自抖音品牌旗舰店,用户在红果APP内即可完成咨询、下单、查物流等全流程操作,无需跳转其他平台,大幅缩短“种草-下单”路径。
全域覆盖:目前该功能已覆盖平台绝大多数短剧,连《家里家外》等年初老剧也同步上线,借助长尾流量持续挖掘商业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功能并非从零搭建,而是直接复用抖音成熟的“搜同款”技术框架,体现出字节系内部资源整合的高效性。

数据支撑:2.1亿月活撑起的变现底气
红果敢于试水带货,底气源自其爆发式增长的用户规模与内容影响力:
用户量级突破:截至2025年6月,红果免费短剧月活用户达2.1亿,不仅首次超越优酷(2.006亿)等长视频平台,与哔哩哔哩的月活差距也仅1300多万,用户规模同比增速更是高达179.0%。
内容流量池庞大:平台内破10亿观看量的短剧已超20部,精品内容形成“全网追更”效应,为商品曝光提供了天然流量场。
电商协同潜力:抖音电商2024年GMV达3.5万亿元,同比增长30%,红果的流量导入有望成为其“全域兴趣电商”战略的新增长极,尤其在双十一前夕上线,更显冲刺GMV的战略意图。

行业混战:谁在争抢短剧带货这块肥肉?
红果的动作并非个例,短剧早已成为各大玩家争夺的“流量富矿”,赛道呈现多元化布局:
拼多多:采用“短剧+带货视频”的组合玩法,用户观看7-9集短剧后,会自动弹出带货视频,视频内挂载商品链接,点击可跳转至购买页面;不过目前该尝试已取消,主要原因是内容与带货的融合度不足,未形成稳定转化。
淘宝:在“逛逛”板块的二级页面开设“小剧场”短剧专区,专门播放各类短剧内容,并在短剧中植入商品链接,希望推动用户“边看边买”;当前更侧重内容生态搭建,商品转化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只羊(小杨哥旗下公司):结合自身主播流量优势,推出首部付费短剧《傅爷你的替嫁新娘是大佬》,试图将私域流量与短剧变现结合,探索主播IP的多元化商业价值。
洁丽雅集团:通过自制短剧《毛巾帝国》剧场版,以总裁家族“爱恨情仇”的故事为品牌产品赋能,该剧播放量突破1亿,不仅提升了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也为产品销售开辟了新增长路径。
百度、京东、小米:均处于入局初期,百度于今年6月推出“好看免费短剧”APP,主打甜宠、穿越、逆袭等多类型内容;京东大规模招聘短剧运营岗位,计划整合优质短剧资源并结合算法推荐提升转化;小米则发布全新免费短剧APP“围观短剧”,已在小米手机应用商店上架,下载量超两万,三者目前均聚焦于短剧流量的抢占阶段。
相较于这些竞品,红果的核心优势在于字节系算法的加持——能够结合用户的追剧偏好与购物习惯,精准推荐匹配度高的商品,同时其与抖音电商的生态协同性,也远超其他平台的独立运作模式。

现实挑战:流量变现的“甜蜜烦恼”
尽管前景可期,但红果的带货模式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暗藏三大隐忧:
算法精准度不足:部分推荐商品仅为风格相似款,并非剧中主角使用的真实同款,这种“货不对板”的情况容易消耗用户信任,长期可能影响用户对带货功能的接受度。
分成机制空白:目前红果尚未与短剧制作方建立明确的带货收益分成规则,多家头部制作公司对商品销售后的收益分配情况并不知情,这种“单向获益”的模式长期或降低内容方参与带货的积极性。
内容商业平衡难:若为了突出带货需求过度定制剧情,可能导致内容质量下滑、剧情逻辑生硬;且从数据来看,红果用户增速已从早期的551%降至179%,说明内容吸引力仍是维持用户留存的核心竞争力,商业化与内容质量的平衡成为关键难题。

趋势展望:634亿市场的破局关键
《证券时报》数据显示,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达634亿元,同比增长超36%,但行业正从“野蛮生长”阶段转向“精品化竞争”阶段。对红果而言,要突破当前瓶颈、在赛道中持续领跑,需重点做好三件事:
技术优化:进一步提升商品推荐的精准度,建立“剧情场景-商品信息”匹配数据库,例如针对《盛夏芬德拉》这类服化道设计突出的剧集,提前与正版服饰、配饰供应商达成合作,确保推荐商品与剧中同款高度一致。
生态共建:参考短剧创作服务平台常见的“保底合作+流量分成”模式,尽快推出明确的带货收益分配方案,让制作方能够从商品销售中获得合理收益,联动内容方共同打造“内容创作-商品带货-收益共享”的共生生态。
内容升级:避免商业化需求侵蚀内容创作核心,通过推出《爆发吧,短剧》等短剧相关综艺、扶持优质原创剧本等方式,拓展内容边界,用精品化、差异化的剧情内容维持用户粘性,为带货功能提供长期流量支撑。

从动态漫的题材创新到短剧的带货尝试,内容平台的商业化始终围绕“流量获取-消费转化-用户留存”的核心逻辑演进。红果此次“搜同款”带货的内测,不仅是自身变现路径的重要突破,更可能为国内6.6亿短剧用户打开“边看边买”的全新消费范式。
当2.1亿月活用户的注意力能够稳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力,短剧或许将成为电商行业下半场竞争中的关键变量,推动“内容即渠道”的商业逻辑进一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