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网络微短剧自2020年起迎来了质量上的蓬勃发展,但因受到单集时长的限制,呈现出了相似的叙事特点。本文通过大量案例分析,结合真实数据,归纳出这一时期微短剧的叙事策略:叙事时间集中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叙事空间单一有限;同时采用多变的叙事视角和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以此展现矛盾制造的最大化效果。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浪潮中,我国的流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到9.62亿,相较于2021年12月增长了2805万。这一现象催生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化产物——网络微短剧。这些短剧由网络平台或个人制作,单集时长较短,内容简洁明了,可以视为一种“短”电视剧的创新形式。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早期的短剧如《通灵妃》等主要以娱乐和获取流量关注为目的,因此在制作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在叙事方面也有待加强。这种制作上的不足和叙事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剧的艺术质量和观赏体验。
2020年1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在《关于网络影视剧中微短剧内容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正式定义:“网络微短剧是指网络影视剧中,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剧集作品。”
在早期阶段,虽然存在一些制作较为粗糙但播放量高的短剧,例如《屌丝男士》等,但由于当时并没有微短剧的正式定义和命名,这些短剧只能被视为一种适应媒介传播的电视剧短片剧集,而不能将其归类为网络微短剧的范畴内。
直至2021年,抖音平台正式推出了一部精质量的竖屏微短剧《做梦吧!晶晶》,这也是媒体平台自制的第一部网络微短剧,截至收官,总播放量超过2亿,产生了极大的极大地流量关注度。于是各视频平台纷纷效仿,提升网络微短剧的制作水准,不再以量取胜,而是以质为准,掀起了自制精良网络微短剧的热潮。
因此,近年来的网络微短剧整体已然朝着质量高、内容精、受众广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叙事上却呈现出了同质化的特点。由此,本文从2020年后衍生的网络微短剧着手,结合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的不同角度,分析网络微短剧的叙事策略,指出微短剧普遍采用的叙事手法特征。
一、统一的叙事时空
在影片中,叙事时空的不同组合会对影片的风格特点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深入理解一部影片的叙事时空变化,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对于网络微短剧而言,其叙事时间不仅局限于影片的实际播放时间,还包括每一集内部的虚拟时间。同样,叙事空间不仅包括观众观看微短剧的物理环境,还涵盖了影片中主人公所生活的虚拟空间。
自2020年起,网络微短剧迅速发展,其中《我的二分之一男友》、《替嫁娇妻》、《虚颜》和《念念无明》等作品采用了统一叙事时空的手法。这种手法简化了观众的思考,使他们能轻松获得娱乐体验。这些作品受到好评,成为微短剧发展的代表,表明这一艺术形式正在成熟。
(一)叙事时间集中
网络微短剧的叙事时间既与空间相统一,构建出完整的叙事脉络,同时也导致了影片中单一事件的发展通常只占据几天或几个月的时间。整部影片的时间跨度相对较短,形成了紧凑的叙事节奏。由于叙事时间的集中,微短剧的主线事件得以充分展开,而副线线索则显得较为刻意,且往往有所省略。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微短剧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聚焦于核心情节,让观众更加专注于主线故事的发展。
微短剧的叙事特点要求采用集中的叙事时间,以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通过主线故事的细节拉伸,可以进一步拓展主人公之间的情感递进和个人成长的空间。这种叙事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微短剧的紧凑节奏,提高故事的吸引力。
在网络微短剧《心跳恋爱》中,时间跨度设定为数月。剧情集中于女主角在漫画世界的努力,紧凑的节奏促进情感发展并营造紧张氛围。女主角的身份转变突显了她的成长和剧情的深度。
然而,过于紧凑的叙事时间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它对网络微短剧的播放周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集与集之间的时间跨度较短,剧情联系紧密,如果播放周期过长,加之每集时间较短,可能会导致观众忘记剧情的记忆点,从而降低关注度。其次,这种叙事方式对观众的关注度要求较高。由于省略一集可能会错过关键信息,导致观众无法完整地串联剧集内容,因此需要观众及时观看。
(二)叙事空间单一
网络微短剧的拍摄制作过程通常具备较短的时间周期。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剪辑完成,这一过程通常在一个月内高效完成。然而,由于大部分网络微短剧的资金投入有限,剧组往往面临资金紧张的挑战。为了降低成本,剧组通常会将故事情节的拍摄限制在少数几个固定的摄影棚内,以节约资金和资源。
在叙事构建中,单一的空间环境会直接导致故事情节的展开受限于某一特定范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物行动和场景设计的自由度。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物的活动被迫局限于一个固定的区域内,他们需要借助更多的肢体动作以及与镜头运动的精准配合,以避免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单调感受。同时,由于叙事空间的局限性,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更加依赖于人物行为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然而,这种做法的一个明显缺点是,它可能无法为观众提供足够丰富和新颖的视觉体验,因为叙事空间的不足限制了场景的多样性和视觉冲击力。
快手平台悉心打造了一部网络微短剧《长公主在上》,全剧共计26集,每集时长约2分钟。在剧中,主要场景基本局限于公主寝室、公主府庭院、城墙及竹林小径。鉴于场景相对单一,观众的关注点将主要聚焦于剧中主角间情感波动及互动细节的丰富呈现。
在男女主角的初遇场景中,整个画面设计在狭窄空间内。前景聚焦主角,后景有配角。纱帘分隔,突出主角存在感,暗示地位差异。单一叙事空间不完整,更多描绘环境,为后续情感高潮铺垫。
二、多变的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的切换不仅指剧集内切换了主人公的不同视角,同时也包含观众观影视角的变换。剧集内主人公的不同视角切换可以促进观众对主人公完成情绪的带入,同时也是制造双方矛盾,面对“有苦衷”的一方时,使观众对主人公做出的行为表示理解。
叙事视角的分类可以参考“热奈特所描述的三大类别五种方式的聚焦手段:第一种是叙述者大于人物的无聚焦叙事(叙述者叙述得比人物知道得都多);第二种是叙述者等于人物的内聚焦叙事,其中又分为固定内聚焦(由单一人物视点展开叙事)、不定式聚焦(由多个人物视点展开叙事)、多重内聚焦(由多个人物视点共同叙述同一件事);叙述者小于人物的外聚焦叙事(叙述者叙述得比人物知道的少)”。即,可以简单理解为观众观影时的叙事视角往往指“站在谁的角度观看”,主要分为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全知视角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上帝视角”,观众可以完整地知道时间的起因和发展脉络,全知全能。内视角往往指观众观看的内容和剧集中主人公知道的内容一样多,观众几乎可以等同于主人公,这样也更能使观众带入主人公。外视角指观众知道的内容少于主人公所知的,影片中的主人公对观众有所隐瞒,一般是有秘密的背负或是留有悬念。
(一)主人公视角的切换
在电影类型中,叙事视角通常以主人公的视角为基准,大部分影片均保持视角一致,以一个视角为主线展开故事。然而,在长片电视剧中,为了满足多线叙述的需求,通常会客观地切换主人公的视角,以此展示矛盾冲突对主人公生活的影响。而在网络微电影中,由于制作者需要在固定的时长和空间内交代更多的内容,刻意变换主人公的视角。当一个情节对主人公产生双向影响时,可以通过展现主人公们不同的视角来压缩剧情时长,同时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事件本质。
例如在影片《夜色倾心》中,第十一集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斗嘴的戏份和女主人公打工的戏份形成视角的转变。而此处的视角转变是为了增进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联系,推进男主人公解密真相的进度,制造两人之间的矛盾。
(二)观众观影视角的变换
网络微短剧作为一种新的影片制作形式,在视角的选择上比较多变,为了适应剧情发展用以吸引观众的播放需要,往往采用多种视角的不同变换,制造悬念和冲突,完成剧集的衔接和情节发展的过渡。一般以全知视角为主,结合内视角或外视角,共同完成叙事视角的变换。
例如爱奇艺平台推出的网络微短剧《虚颜》,就采用了全知视角和内视角的切换。在影片的建置部分,就已经明确观众了影片最大的冲突是“女主人公的脸被换了”,同时,也已知男女主人公内心都早已心有所属,这些信息都是以全知视角的方式直接展现给观众的。而关于影片的第一个情节点,女主人公为解救姐姐与他人达成交易,关于“交易”的原因和完成交易的方式都是未知的,此时的叙事视角内视角,观众所知的内容和主人公所知的内容一致,观影者和剧内人物共同对事件下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疑问。两种视角的转换达到了吸引观众的目的,使得观众产生了观看欲望,同时连续了剧集的衔接点。
在电影的拍摄制作中,观众观影视角的转变是常见的现象。为了在网络微短剧中实现观影视角的转变,通常会采用快速剪辑的手法。为了突出视角的差异,创作者会运用不同的色调来区分不同的视角,或者借助视角主人公的解说词来引导观众理解。然而,由于短篇幅的限制,微短剧往往只能简单交代事件的核心内容或隐秘细节,而不会深入探讨后续影响或支线情节的发展。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剧情更加紧凑,观众能够快速理解故事情节。
三、传统的叙事结构
“网络微短剧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既可以解释成剧情化的短视频,又可以被视作迷你化的网络剧”。这也说明带有剧情化的短视频需要适应媒介平台的特点,而如果将网络微短剧视为迷你网络剧它的接受程度就要比一般的电视剧有更高的要求,因为需要适应更大范围的观众。
大部分网络微短剧的叙事结构遵循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一般很少涉及倒叙、复合式等叙事结构,但会有片段状的回忆或是对未知真相的解密以插叙的形式出现。
微短剧的叙事构造,与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电影线性叙事结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它们不仅在时间线的推进上遵循了单一向度和线性原则,还在故事的逻辑连贯性上达到了较高的标准。具体来说,微短剧中的故事发展往往遵循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完整的叙事阶段,这种结构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三幕式结构”。
在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中,微短剧注重矛盾冲突的构建和解决。这些冲突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使得主人公在困境中得以成长和蜕变。大部分微短剧的结局以正向为主,主人公通常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或者在经历挫折后重新找到前进的动力。
由于微短剧的题材多以“爱情”为核心,为了吸引观众的关注,创作者们通常会在剧情设定上采用大胆、跳脱的情节设计。然而,在叙事手法的本质上,微短剧却展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和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表现在对线性叙事结构的遵循,对完整叙事因果逻辑的保持,以及对矛盾冲突和结局处理的相似手法。
(一)遵循线性叙事
在微短剧的创作中,线性叙事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法。由于微短剧的篇幅较短,线性叙事能够确保剧情按照时间顺序流畅展开,使得观众能够快速理解故事情节。这种叙事方式在短时间内传递了大量的信息,并且让观众有更强烈的代入感,从而增强了观看体验。
由于网络微短片的本质还是承担吸引流量关注或是购买资金的一种视频商品,一些热播的微短剧要么是负责对平台的引流,要么是需要充值流媒体平台才能进行观看。因此,绝大多数的网络微短剧都采用线性叙事,例如《拜托了!别宠我》《牌局》《瓦舍》等等,既能让观众接受度高,获得引流的效果,同时扩展受众的年龄范围,因为剧集内容的接收方式比较简单,所以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都可以观看,视频平台也就达到了引流效果。
尽管大多数微短剧遵循线性叙事原则,但仍有一些特例并不完全符合这一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非线性叙事的微短剧大多并非出自网络流媒体平台之手。例如,《池塘怪谈》这部独特的台湾地区微短剧,其非线性叙事方式探讨了“平行世界”的概念,为观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听体验。该剧在制作上展现出了电影级别的质感,从画幅的选择到后期剪辑的调色制作,均展现出了高于大陆地区流媒体平台出品微短剧的品质。这进一步证明,网络微短剧的发展趋势正朝着更为精良的制作方向前进。对于流媒体平台出品方而言,除了考虑作品是否符合自身传播特性外,更应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保所出品作品的品质与价值。
同时,单一的主线叙事也是最适合网络微短剧的叙事方式,减少或是几乎没有支线人物的的存在往往更适合两分钟一集的短剧叙事。而在十分钟一集的短剧中,除主线人物外,一般还需少篇幅支线人物为主人公的发展推波助澜或是为剧集制造看点。
(二)戏剧冲突密集
“危机必须是真正的两难之境——是在不可调和的善两的选择,或是两恶之轻的选择,或者是面临两种情况的选择,它能将主人公置于生活中最大的压力之下”。传统的叙事结构里包含的戏剧冲突是能够使主人公发生根本性转变的矛盾,或是可以通过这一危机事件看出主人公深层的性格。
在经典好莱坞作品中,爱情情节通常作为次要元素,对主线剧情起到补充作用。然而,在网络微短剧中,由于戏剧冲突的激烈程度相对较低,爱情情节更多地承担了推动主线剧情发展的角色。这些微短剧中的矛盾冲突不仅数量众多且密度极高,通常在每集中出现3-5个矛盾点。但在实际剧情发展中,每集只有一个“危机”看点对叙事起到关键作用。对于10分钟一集的微短剧,每集的矛盾冲突数量大致为3-4个,这些冲突往往对剧情发展产生实质影响。相较于2分钟一集的微短剧,其冲突程度略高,表现为后续情节变动更为丰富、涉及的人物范围也更广泛。值得注意的是,微短剧的长度与其矛盾冲突的数量和密度成反比,短剧通常在开头便抛出看点以吸引观众,同时在结尾处也会留下悬念以保持观众的兴趣。
例如在网络微电影《长公主在上》中,第一集短短两分钟就出现了4个冲突看点,这些冲突看点仅仅是为了吸引观众继续观看,每一集中只有一个最大的矛盾看点,从“选侍卫—脱衣服—有刺客—中选”,中,真正推进剧情的情节是“有刺客”,这一情节既交代皇上与公主关系不和,同时男主人公的才能被曝光。
而十分钟的网络微短剧,以《虚颜》第一集为例,第一集中的看点分别指“画私房图—亲眼见证秘密—被换脸—出嫁”,这些情节都在叙事上交代了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以及主人公面对的最大困境是“被换脸”。
这些矛盾冲突在剧情中被巧妙地转化为正向的结局走向,使主人公在不同情境中获得爱情或产生深刻的人生感悟。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最终结局抱有期待,盼望主人公能够幸福美满或取得成功。
结语
我国网络微短剧在叙事策略上普遍存在同质化的问题,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网络微短剧的出品方向,出品平台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其文化效益。在剧本的打磨和拍摄过程中,虽然带有“爽感”的看点能够吸引观众,但剧集内容如果无滋无味则会降低剧集的整体质量。因此,不能仅仅将爱情作为主要讲述的事件,微短剧中的矛盾冲突也不能仅仅围绕人物展开,而应该对剧情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只有在注重文化效益、提高剧集质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网络微短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2年12月27日,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在这一通知中提到,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针对“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进行了必要整治。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微短剧在受到观众欢迎的同时,也存在出品平台模糊、相应的网络监管不严和内容聚焦色情低俗等问题。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我国的网络微短剧发展变得更加规范化、精细化。2022年末,由山东省广电局指导、满格影业策划的网络微短剧《木匠奇事》已然杀青,这标志着网络微短剧的出品方不再只是流媒体平台,有了广电局的指导,我国的网络微电影的制作质量将会有大幅度提升,题材类型也绝不仅仅限于“爱情+”的模式,有了更全面和更规范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网络微短剧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其剧情设计是其主要的吸引力。然而,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和政府监管的加强,未来的网络微短剧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将有望实现更高的制作水平和更丰富的内容。作为流媒体平台上的新型视频形式,网络微短剧不仅融合了短视频与电视剧的特点,还充分适应了新的传播媒介,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潜力。除了作为吸引观众的手段,网络微短剧还可以承担起公益广告等新的内容形式,以弘扬主流价值观和传播正能量。因此,网络微短剧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致力于提升其制作水平和内容质量,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期待和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
刘沿言:西北大学2022级电影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温州技师学院财经商贸学院专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