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短剧行业迎来了新的高潮。观看量突破30亿的《盛夏芬德拉》以及一夜成名的“小孩叔”刘萧旭,再次展示了短剧的强大魅力与造星能力。然而,在这表面繁荣之下,短剧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短剧的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是继续保持短小精悍,还是迎来更长的篇幅?
在免费的短剧时代,短剧公司们开始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增加集数以提升收益,而不是单集的时长。以《盛夏芬德拉》为例,其82集的体量大约可以插入10个广告,展现了广告收益的无限潜力。在红果短剧的“时长*单价”分账模式下,单价是根据平台的净收益动态结算的,意味着一部剧中观众的广告观看量越多,剧集的收益就会水涨船高。这样的商业模式类似于热门网文,即使主线故事完结,作者仍会因丰厚的连载收益而选择续写。
然而,短剧的“系列化”并不是无限制的加长,而是集数的增加成为一种折中选择。随着制作成本的不断上升,今年以来成本达到两三百万级的微短剧已大量涌现,这无疑加大了盈利压力。因此,增加集数成为了短剧公司应对成本风险的直接方式。听花岛出品的《家里家外2》便是一个例子,其30天的拍摄周期几乎接近传统短剧的四部拍摄时长,但预计成片时长将超过300分钟。这一新模式可能会使单部竖屏微短剧的总时长进入一个全新阶段,集数增加而时长不变,最终总时长可能与横屏中剧相抗衡。
在短剧中,观众的完播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当前优质短剧的完播率仅在30%左右,如何在增加集数的同时保持完播率,成为了短剧从业者面临的新课题。赵优秀表示,短剧的总时长越长,收益呈正向增长,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内容的精彩程度。
除了《盛夏芬德拉》,近期还有几部短剧同样引发了观众的热议。《幸得相遇离婚时》观看量突破20亿,讲述了女主从全职太太到逆袭人生的精彩故事。该剧凭借精致的制作和感人的剧情,成功吸引了观众的关注。另两部剧《春深锁玉郎》和《国公府弃女,被狼群宠成小公主》也同样展现了女性觉醒与逆袭的主题,反映了观众对情感复仇的强烈共鸣。
在短剧的叙事中,观众的情感诉求成为了最为核心的元素。从被欺辱的弱者到掌握命运的强者,这种“改写结局”的快感总能精准击中观众的情感高点。无论是现代都市的婚姻战场,还是古代宅邸的内部争斗,这种情感共鸣无疑是短剧成功的重要因素。
转向横屏短剧的市场,虽然《朱雀堂》成功打破了横屏短剧的票房天花板,但整体市场仍显得模糊。横屏短剧尚在摸索阶段,亟需确定成功的公式。与竖屏短剧不同,横屏短剧不仅需要明星的加盟,更需要建立鲜明的受众定位。只有明确受众属性,横屏短剧的市场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总的来说,短剧行业正面临着集数与时长之间的博弈。在不断探索中,短剧公司们需要把握观众的情感需求,提升内容质量,以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未来,短剧行业的变革将会更加引人注目,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