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评论

孙萍:微短剧应打好文化牌

西安微短剧的爆发令人瞩目。2023年,这座城市贡献了全国60%的微短剧产量,包揽了80%的爆款微短剧,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微短剧之都。

谁能想到,曾经废弃的纺纱厂,如今被打造成西安造梦工厂影视基地,成为全国微短剧产业的核心片场。从刀光剑影的古装权谋剧到甜度拉满的都市甜宠剧,每一帧画面都在诉说着西安微短剧产业的惊人变化。

西安微短剧的爆发令人瞩目。2023年,这座城市贡献了全国60%的微短剧产量,包揽了80%的爆款微短剧,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微短剧之都。《九霄龙帅》《镇域明王》这些极具网感名字的剧目,在短视频平台牢牢抓住用户注意力,成为票房破亿元的现象级作品。《凤凰鸣天》不仅在国内热播,还成功登陆北美市场,让“东方玄幻”成为海外用户的新宠,将西安微短剧的影响力延伸至全球。

这爆发力源于西安微短剧独特的产业基因。本土头部微短剧公司大多脱胎于信息流广告团队,他们将3秒抓眼球、15秒留用户的广告思维深度植入剧情,开篇必现激烈冲突,随后高潮迭起,爽点贯穿始终。与此同时,西安高校每年输送大批影视相关专业毕业生,充实演员、后期剪辑等队伍,形成稳定的人才供应链。“广告思维+本土人才”,搭建起剧本快写、演员到位、后期精剪的创作流水线。就像西安人钟爱的肉夹馍,讲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平衡,西安微短剧精准把握用户心理,既保证剧情节奏,又不失内容张力。

不过,西安微短剧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早期,不少剧目陷入套路化困境。逆袭剧情雷同、场景多为室内拍摄,缺乏地域特色,用户新鲜感逐渐消退。焦虑之下,人们开始思考,兵马俑、大雁塔、西安城墙这些顶级文化IP,为何不能成为微短剧的加分项?如何让沉睡的历史“活”在剧情里?答案藏在《南辕北辙的我们》中。这部剧将西安城墙等20多处地标融入剧情,让观众跟着故事“云逛”西安。该剧不仅拿下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还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梦 新征程”原创优秀网络视听节目等殊荣,为西安微短剧的转型提供了参考。

西安微短剧的进阶之路,不仅是一个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崛起,还是一座古城在数字时代盘活文化资源的生动实践。唯有扎根本土文化,才能走得更远。文化自信不是把文物锁进玻璃柜,而是让千年文脉与现代传播载体碰撞,让传统文化在数字土壤里重新生长,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