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与泗洪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出品的文旅微短剧《一觉醒来!我和外婆做姐妹》在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举行开机仪式。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何宁,泗洪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及主创团队共同出席活动。该剧作为泗洪县首部以“微短剧+文旅”为模式打造的影视作品,致力于通过轻量化、年轻化、数字化的内容形态,深度融合地方文化资源与当代叙事美学,探索区域文旅品牌传播的新路径。
该项目自策划初期即确立了“文化为核、影视为媒、文旅共赢”的创作原则,由省广电总台专业团队与泗洪县文广旅局共同牵头,依托卫视频道与“ai荔枝”内容工作室的内容策划与制作能力,结合泗洪本地文化资源与非遗传承体系,构建出一个兼具戏剧张力与文化厚度的叙事作品。该剧以三代女性的时空穿越为叙事主线,聚焦家庭和解、代际理解与乡土认同等主题,力图实现“小切口、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导向。
《一觉醒来!我和外婆做姐妹》以当代青年莫小渔(由青年演员郑楠汐饰演)意外穿越至1986年的泗洪乡村为故事起点,通过其与青年时期的外婆(许爱秋,由满昱彤饰演)共同经历蟹塘创业、家庭变故与文化传承等一系列事件,逐步揭示出三代人之间复杂而温暖的情感联系。剧中不仅再现了80年代苏北农村的生活图景与社会风貌,也通过角色成长弧光的精心刻画,探讨了个人与故乡、传统与现代、记忆与认同之间的深层关系。
在剧本构建过程中,创作团队尤其注重文化符号的有机植入和叙事逻辑的自然生成。通过组织多轮实地调研、专家座谈与本地居民访谈,团队深入挖掘泗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转化为剧情中的重要元素。如“洪泽湖大闸蟹养殖”“泗州戏表演”“洪泽湖渔鼓”等,不再仅仅作为背景出现,而是直接参与叙事推动,成为角色情感与命运转变的关键节点。
全景呈现泗洪“三色”资源体系
作为一部扎根于一地一城的文旅微短剧,本剧全部场景均于泗洪县内取景拍摄,充分展现其自然生态、历史人文与当代发展的多元面貌。
以洪泽湖湿地5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展现湖泊湿地、水生植被、鸟类栖息地等生态景观,突出泗洪作为江淮生态经济区重要节点的绿色形象;
取材于红色文旅地标大王庄抗日根据地旧址,通过场景还原与历史影射,强化地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贡献与记忆;
引入顺山集文化遗址所代表的江苏文明源头叙事,结合非遗表演如泗州戏、洪泽湖渔鼓等,构建从史前至近现代的文化连续性。
剧集通过影像叙事将上述“三色”资源串接成有机整体,不仅增强了剧集的文化质感,也为观众提供了一幅立体、真实的泗洪文化地图。
现实主义美学与影视工艺的结合
在演员选择上,剧组采取“专业演员+本土素人”相结合的混合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合遴选,既吸引了一批具有表演经验的专业演员,也开放部分角色予泗洪本地市民参与演出,进一步增强作品在地性与真实感。
,时长00:07
女主角郑楠汐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与情绪层次,塑造出一个从疏离到认同、从迷茫到坚定的当代青年形象;满昱彤则以其对地方性知识的深入学习——包括蟹塘养殖实操与泗州戏基础唱腔——成功诠释出一个坚韧聪慧的乡村女性创业者;童星邵韵辰则以其天真质朴的表演,强化了剧集的情感凝聚力与代际沟通主题。
此外,素有泗洪“网红书记”之称的李练也将在剧中客串出演,其真实的本土生活经验及公众形象,将进一步拉近剧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在视觉表达上,该剧强调现实主义影像风格与时代氛围的营造。摄影组广泛运用自然光效与实地景深,突出苏北乡村的田野质感与水乡韵味;美术部门通过细致考据,还原80年代农村的生活器具、服装样式与建筑风貌,避免符号化、奇观化的历史表达。
剧集还特别注重声音设计的叙事功能,将融入多段泗州戏经典唱腔和渔鼓节奏作为背景音乐与情节动机,使地方音乐元素成为情感抒写与时空转换的听觉媒介。
《一觉醒来!我和外婆做姐妹》的出现,为当前微短剧内容形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案例。它不仅证明微短剧能够承担严肃的文化表达与地域传播职能,也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地域文化再生产方式:即通过情感叙事激活观众对地方的历史想象与文化认同,进而推动文旅资源从“被看见”到“被体验”、从“被知晓”到“被理解”。
在媒介融合与消费升级的双重背景下,这种以“影视为载体、文化为内涵、文旅为目标”的创新模式,或可为更多县域级地区提供内容开发与品牌建构的新思路。
该剧成为一部凝聚文化记忆、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视听作品。通过其精致的剧作、扎实的制作与创新的传播设计,该剧不仅有望成为泗洪文化的一张动态名片,也更进一步拓展了微短剧类型的社会功能与艺术边界。该项目是区域文化传播与影视产业化协同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其经验与成果,必将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文旅影视融合创作提供有益借鉴。该剧计划于年底在江苏卫视、ai荔枝“热荔微剧场”及红果短剧等平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