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具有短小精悍、情节生动、贴近生活等特点,为普法宣传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可能。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的普法系列微短剧《秒懂民法典》,在探讨微短剧应用于普法宣传上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成效。该系列微短剧以“宣传法律条文、弘扬社会正气、服务身边群众”为宗旨,通过改编百姓身边典型纠纷案例与热点话题进行剧本创作,结合专业人士解读,在广播、电视、新媒体三端同步传播,在增强普法效果、提升法治传播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短剧;普法宣传;民法典;媒体融合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对媒体做好法治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普法宣传方式在信息碎片化、传播多元化的全媒体时代,显现出传播面有限、受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以其短小精悍、情节生动、贴近生活等特点,为普法宣传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可能。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的《秒懂民法典》微短剧,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普法宣传领域对传播模式创新做出的一次成功探索。
一、《秒懂民法典》项目概况
《秒懂民法典》的策划与制作始于2024年6月,该项目以“宣传法律知识、弘扬社会正气、服务身边群众”为宗旨,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条文,选取百姓身边的典型纠纷案例及社会热点话题作为创作题材,精心改编成微短剧剧本。通过生动的故事演绎,将法律条文与对应的日常生活场景紧密互嵌,让法律规定以鲜活的生活画面呈现。为确保内容专业权威,该项目邀请了检察官、法官、民警、律师等专业人士,围绕民法典权威条文进行深度解读。他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易于大众理解的内容,真正做到法律条文的“接地气”阐释,使观众在轻松追剧的过程中就能系统学习法律知识。截至2025年5月,《秒懂民法典》系列已推出108集,凭借好看、易学、易传播的特点,成为家庭、社区群高转发率的短视频。该系列打造全民“沉浸式”普法课堂,不仅在网络端广泛传播,更成功登陆广播端和电视端,实现三端全覆盖,达到全方位、无死角的普法效果。如今,“秒懂民法典,学法如此简单”已广为人知,成为该项目深入人心的宣传语。
二、《秒懂民法典》微短剧的创新普法模式
(一)内容创新:选题来自百姓日常生活多个方面
贴近生活的选题是微短剧普法能够吸引受众的重要基础[1]。《秒懂民法典》紧扣百姓日常生活场景,选题涵盖家庭、消费、职场、社交等多个领域。家庭领域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未成年人监护权、赡养继承纠纷等问题;消费领域聚焦网购维权、虚假宣传、霸王条款;职场方面关注劳动合同纠纷、工伤认定、加班权益保障等。例如,短剧通过“小区公共收益归属”案例,清晰阐释《民法典》中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规定,帮助业主明确自身权益。这些选题来源于生活,能够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让观众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观众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形式创新:制作过程全员参与,法律问题专业解读
只有不断创新法治宣传的形式,才能让普法深入人心[2]。采用“情景短剧+专业解读”的创新形式是《秒懂民法典》的一大特色。严肃的法律条文与大众喜闻乐见的短剧演绎形式相结合,不仅降低了法律知识的理解门槛,还帮助观众掌握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方法。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于潜移默化间增强了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情景短剧部分,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编辑、摄像、主持人等全员上阵,参与到不同剧集的演出中来,通过对现实案例的故事化呈现,增强了内容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创作团队邀请了法学界权威人士、资深法官担任顾问,从剧本创作到成片审核进行全程把控,确保法律解读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同时,依托主流媒体与司法系统平台矩阵传播,构建起“专业内容+官方背书”的传播体系,增强作品在业界与社会公共层面的双重传播效力,在法治宣传中加入“情景短剧”的演绎,突破了单向法律知识灌输,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兴趣,并引发了社会对法律精神、道德伦理与公共利益的深度思辨,推动《民法典》从文本条款转化为全民法治信仰。同时,以短剧为载体搭建公众与法律的对话桥梁,助力法治社会建设从理论层面延伸至全民实践,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
《秒懂民法典》宣传海报 图源:长江云说法
(三)传播创新:构建三端融合的立体传播矩阵
《秒懂民法典》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优势,构建起广播、电视、新媒体三端融合的立体传播矩阵。在新媒体平台,通过长江云新闻App、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视频号、微博、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等多个账号进行发布,借助新媒体平台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实现了快速传播和广泛覆盖,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已播出的108集微短剧产品在新媒体平台总播放量超过1800万,其中在长江云新闻App和抖音平台播放量就超过1000万,成为抖音普法热门视频。在广播端,作为FM104.6湖北之声《长江说法》广播栏目中的重要板块,节目以音频形式为听众提供法律知识讲解,满足了多元受众群体在不同场景下的收听需求。在电视端,节目于湖北广播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长江说法》栏目固定时段播出,借助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进一步扩大了普法宣传的影响力。三端同步,相互补充,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格局,实现了对不同受众群体的全覆盖,极大地提升了《秒懂民法典》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秒懂民法典》微短剧的社会影响
(一)提升专业影响力,扩大行业认可度
《秒懂民法典》以短小精干、通俗易懂的特点将民法典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受众群体,实现了法治精神的广泛传播[3]。其受欢迎程度不仅体现在流量数据上,还表现在网友们的积极反馈中。众多网友留言评论“多发,爱看”“演得不错,讲得更好”“法律知识这样学的话,一点都不累”,充分体现了观众对该系列微短剧的认可和喜爱。
《秒懂民法典》的创新普法模式不仅受到了普通观众的喜爱,也得到了法律行业专业人士的认可。项目上线之初,就受到律师们的广泛好评,众多律师、检察官、法官主动要求参与短视频的拍摄,积极支持和参与到普法宣传工作中来[4]。专业人士的参与和解读,保证了法律知识传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也提升了项目在政法圈的影响力。2024年11月《秒懂民法典》荣膺“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第三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进一步彰显了该项目在法治宣传领域的创新性和节目品质的优越性,对提升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政法新闻部的品牌形象和行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秒懂民法典》通过生动有趣的微短剧形式,将民法典知识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该系列微短剧对社会法治意识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观众了解到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法律在解决生活纠纷、维护自身权益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二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读和分析,向大众普及了具体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定的相关知识,提升观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自身行为的意识;三是在社会层面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5]。
四、微短剧普法的发展启示与展望
(一)坚持内容为王,提升普法质量
《秒懂民法典》的成功经验表明,在以微短剧形式普法过程中,内容始终是根本。未来的微短剧普法应继续坚持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案例和热点话题,确保选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要注重提升剧本创作质量,加强情节设计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提高演员表演水平,使微短剧在保证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同时,能够准确、全面地呈现法律知识。此外,在专业解读环节,应进一步加强与法律行业专业人士的合作,确保法律条文解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不断提升普法内容的质量和水平[6]。
《秒懂民法典》第18集“楼上邻居家漏水造成损失,该如何维权”视频截图 图源:长江云说法
(二)深化媒体融合,拓展传播渠道
媒体融合是微短剧普法实现广泛传播和提升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未来应继续深化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的融合,充分发挥不同媒体平台的优势,拓展微短剧普法的传播渠道。在新媒体领域,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进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创新与多维布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传播和个性化推荐,提高普法内容的传播效率和效果。同时,加强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形成传播合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普法宣传格局。
(三)加强互动参与,增强普法效果
互动参与是提高观众对微短剧普法关注度的重要方式。未来的微短剧普法可以通过设置互动环节,如法律知识问答、案例讨论、线上法律咨询等,鼓励观众积极参与到普法活动中来。此外,还可以开展用户共创活动,邀请观众提供身边的法律案例和故事,参与微短剧的剧本创作和拍摄,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和归属感。通过加强互动参与,提高观众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及时了解观众的法律需求和反馈意见,为进一步优化微短剧普法内容和形式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增强普法效果。
(四)丰富普法形式,提升用户体验
在信息快速发展和受众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微短剧普法需要持续创新,不断丰富普法形式。可尝试将微短剧与动画、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相结合,打造更加新颖、独特的普法内容形式,提升观看体验。此外,还可以探索开展系列化、专题化的微短剧普法活动,针对不同的法律领域和受众群体,制作更具针对性的微短剧系列,满足多样化的普法需求。通过创新发展,持续为微短剧普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使其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结语
《秒懂民法典》微短剧,以创新的普法模式为微短剧在普法宣传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成功范例,为法治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后续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该系列微短剧通过贴近生活的内容选题、“情景短剧+专业解读”的形式创新以及三端融合的立体传播矩阵,有效提高了民法典知识的传播效率和普及程度,增强了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其成功经验表明,将严肃的法律内容与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普法效果。在未来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主流媒体应继续发挥微短剧的优势,坚持内容为王、深化媒体融合、加强互动参与、持续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微短剧普法的质量和效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悦.新媒体时代微短剧普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J]. 新闻研究导刊,2024(20).
[2] 苏俊豪.微短剧在法治宣传中的应用与创新 [J]. 传媒论坛,2025(05).
[3] 葛业锋.微短剧为普法宣传注入活力 [EB/OL].正义网,2025-04-29.
http://www.jcrb.com/fzxw/202504/t20250429_6936406.html.
[4] 王芳.微短剧:普法新利器 [N]. 法治日报,2025-03-15.
[5] 张鹏.以微短剧之力,筑法治宣传之基 [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12-08.
[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2022-12-26.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12/26/content_5733627.htm.
来源 | 《融媒》2025年第09期
作者 | 尹俊,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林慧祺,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政法新闻部副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