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关注的竖屏短剧《家里家外2》在重庆正式开机。
这部短剧拍摄周期长达30天,远超行业常见的7至10天,再一次将竖屏短剧的制作水平和品质提升到新高度,也为当下竖屏短剧行业的精品化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高投入与长周期:挑战传统制作模式
在以往认知里,竖屏短剧以低成本、短周期、高产出为特点,不少作品甚至被贴上“快餐化”标签。
但《家里家外2》反其道而行之,选择投入更多时间和资金,致力于打造精品。30天的拍摄周期,让剧组有更充裕时间雕琢剧本、打磨演技、完善服化道细节,以呈现更优质内容。
从制作细节来看,《家里家外2》为契合1986 - 1998年的时代背景,筹备800余套服装,部分为第一部留存,其余均根据剧情采购。
餐桌布景上,增添泡菜等川渝特色食物,更贴合本地生活习惯,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在拍摄地点选择上,重庆永川科技片场成为重要拍摄地,其完善的配套条件、齐全的道具库和场景设施,以及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剧组拍摄提供便利。后续剧组还将前往成都取景,进一步展现川渝两地地域特色。
内容深耕:回归生活,传递真情
除制作升级外,《家里家外2》在内容上也进行大胆创新。该剧摒弃刻意制造冲突的套路,以“生活流”呈现川渝地区80年代普通家庭日常,通过时代变迁中的家庭羁绊,传递“家与家人”的核心主题。
总制片人赵优秀表示,希望通过这部剧,让观众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力量,看到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与坚持。
这种对内容深度和情感价值的追求,与当下竖屏短剧行业精品化趋势不谋而合。
随着观众审美水平提升和市场竞争加剧,单纯依靠“爽点”和“反转”吸引眼球的短剧已难以满足观众需求,具有深度内涵和情感共鸣的作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行业变革:精品化成为必然趋势
《家里家外2》的开机,只是竖屏短剧行业精品化浪潮的一个缩影。目前,红果短剧平台和众多片方都在积极推动精品化内容,制作和投资进一步提升。
有权威信息显示,未来,30 - 50万投资的竖屏短剧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制作方需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提升作品品质,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在精品化趋势下,竖屏短剧行业也在不断探索新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除传统广告植入和付费观看外,一些平台开始尝试与品牌合作,推出定制化短剧,拓展盈利渠道。
同时,利用AI技术赋能制作端,提高生产效率和内容质量,也成为行业发展新方向。
《家里家外2》的开机,预示着竖屏短剧行业正在告别野蛮生长阶段,迈向精品化发展新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制作方需不断提升内容品质,创新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和观众需求。
只有这样,竖屏短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文化厚度和市场价值的文艺形式。
我们期待《家里家外2》以及更多精品竖屏短剧的出现,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视听体验,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