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甜宠”“爽文逆袭”“穿越重生”......这些曾攻占年轻人心智的大火短剧题材,如今正成为银发赛道的流量密码。截至2025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总规模已达6.96亿,其中60岁以上用户占比达15.8%,并呈增长态势。他们日均观看时长1.8小时,月充值最高达数千元。当年轻人还在为“9.9元奶茶自由”纠结时,老年人已撑起一个百亿级市场。
0
1微短剧为何能攻占老年人的心?
短剧之所以能在老年群体中迅速流行,首先是因为老年人上网需求的变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4年新增网民中,60岁以上群体占比超过20%。超过43%的老年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智能手机普及后,老年人对数字娱乐的需求被极大释放。短剧以其短小、易懂、操作简单的特点,天然适配了老年人的使用习惯。
其次,短剧满足了老年人强烈的情感需求。比如《闪婚老伴是豪门》这类爆款短剧,剧情套路但情感浓烈,主角多为中年或老年女性,故事围绕家庭困境、亲情团圆展开。短剧通过密集的“爽点”设计,满足了老年人对公平、温情、被理解的心理诉求。
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QuestMobile数据显示,46岁及以上观众占比近四成,且约半数用户月均在线消费1000至1999元。银发群体的高频消费,直接撑起了短剧市场的半壁江山。
02从内容到产业链:老年短剧的盈利密码
老年短剧的盈利逻辑远不止“卖剧情”。头部公司如九州文化、古麦嘉禾、阅文集团等已构建起覆盖IP孵化、内容生产、分发渠道、衍生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在上游,大量编剧团队和内容工作室专门针对老年用户开发剧本,题材从家庭伦理、情感治愈到晚年逆袭,紧贴银发群体的兴趣和生活场景。内容生产端则以小团队、低成本、快产出为主,制作周期短、投入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热点和用户反馈。目前,单部短剧的制作周期已从以往的30天大幅压缩至7天左右,成本也有效控制在10万至50万元区间。
中游分发环节,平台通过算法精准推送,将内容与用户需求高度匹配。同时,平台与内容方合作,通过买量投流等方式扩大用户规模,形成流量闭环。平台还积极引入广告主和品牌方,推动内容与银发商业的深度融合。
下游的内容消费、广告植入、版权分销和演员经纪等环节,构成了短剧产业链的多元盈利模式。健康、保险、家电等适老品牌通过剧情深度植入,实现高效转化。数据显示,短剧广告用户的消费转化率超过40%,远高于传统广告渠道。
03短剧+:银发经济的下一个风口?
短剧的爆发不仅仅是内容消费的升级,更为银发经济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短剧+电商、短剧+社区团购、短剧+医疗保健、短剧+文旅等新模式正在快速涌现。
短剧+电商
拼多多、淘宝、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短剧扶持计划,通过剧情植入商品、设置一键购买等功能,将看剧与购物无缝衔接。老年用户在追剧过程中被剧情带动,顺势完成消费决策,转化率比传统广告高3倍。
短剧+社区团购
美团则推出美食题材短剧《厨神小福星》《幸福双重奏》等项目,通过剧情植入社区团购商品,吸引老年用户边看边买。这种“剧情+消费”模式极大提升了老年用户的参与感和便利性,也为社区团购平台带来新的增长点。
短剧+医疗保健
纽崔莱、汤臣倍健、百多邦等医疗保健品公司也积极布局短剧赛道,通过定制健康科普类短剧,将产品知识、健康理念巧妙融入剧情。短剧中常见的“健康讲堂”“家庭医生”等桥段,既传递了科学养生知识,又自然植入了保健品推荐,提升了老年用户的信任感和购买意愿。
同时,短剧也带动了枸杞、燕窝、人参等“药食同源”产品的热销。数据显示,短剧带动的健康产品咨询和下单量持续增长,成为医疗保健企业触达银发群体、实现精准营销的新渠道。
短剧+文旅
2024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启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动微短剧与地方文旅深度融合。不少老年用户在看剧后,主动组团前往剧中取景地旅游,带动了景区门票、民宿、特产等消费增长,也促使文旅业开辟了“短剧引流+旅游消费”的全新商业盈利路径。
结语
老年短剧市场的崛起,是银发经济数字化转型的缩影。围绕短剧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内容付费、广告、电商、医疗、旅游等多元变现路径逐步成型。未来,随着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短剧有望成为银发经济的下一个超级入口。对于产业链各方而言,如何在内容、技术、服务等环节持续优化,真正理解并满足老年人的深层需求,将决定在银发经济浪潮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