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爆红、粉丝追捧、品牌青睐,说句夸张点的话,短剧演员正成为影视行业的新流量财富。 这也难怪平台、影视公司、经纪公司纷纷加入这场抢人大战。 最初短剧演员进入主流视野,应该是当初广为流传的“短剧F4”,当时柯淳、何健麒、申浩男和马小宇四人的封面在《时装男士》亮相,其实已经算是短剧演员进入影视圈主流事业的标志了。
稍微了解时尚圈的应当对《时装男士》不陌生,在时尚杂志分类中属于准一线男刊,可以说是时尚圈内认可度颇高、具有一定分量和影响力的男性时尚杂志。 不管是明星也好,模特也好,上了《时装男士》无疑是对其时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认可。
而就在前不久,短剧行业领头羊红果短剧被爆出计划推出演员分账制——由平台提供底薪加分账,但未入驻者可能无法参演红果项目。 当然,很多人对此的也读也有说是为了抑制短剧演员片酬上涨,避免重蹈“天价片酬”覆辙。
不过,就目前的短剧市场状况而言,红果的这个分账计划,还是为了利用短剧演员明星化的势头,通过分账拉拢演员入驻,将短剧的星粉生态迁移到平台,方便平台实现拉新与提升日活的目的。 换句话说,平台开始借助短剧明星的势头开始构建自己的短剧生态了。 短剧演员开始成为热门资源。 其实平台出手抢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之前短剧的团建综艺《出发吧短剧!》,邀请柯淳、曾辉等22位短剧演员入驻,策划50位短剧红人作为“推剧官”。
不仅是平台,影视公司和经纪公司也早早加入了争夺短剧演员的行列。
听花岛是较早布局经纪业务的短剧公司,旗下拥有短剧霸总曾辉、《引她入室》主演赵佳、《家里家外》主演王道铁、《十八岁太奶》李柯以等艺人。
而且听花岛现在很多自制剧用的基本都是自家演员。
传统影视公司也不甘落后。于正的欢娱影视签约了男演员刘擎与女演员滕泽文;唐人影视签下头部短剧艺人姚冠宇;柠萌影视与壹心娱乐联合成立的心心传媒签下了马秋元。
短剧公司签约演员,一方面是为了业务拓展,尝试更多商业化机会。另一个实际理由是,在人气演员处维持时间与价格的优势——短剧立项快、周期短,但是人气演员档期却很难约。
除了影视公司,品牌方对短剧演员的嗅觉同样灵敏。随着短剧走出抖快,品牌与短剧演员的合作也不再限于定制短剧,而是扩展到短期代言、电商直播、线下站台等传统明星合作方式。
综艺节目也纷纷向短剧演员抛出橄榄枝。去年已经出现全短演综《开播!短剧季》,今年《演员请就位》《无限超越班》都引入了短剧演员。
腾讯视频的《一见你就笑》做了短剧演员踢馆特辑,优酷的《这是我的西游》也请过4位短剧演员助阵。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短剧演员明星化似乎才更符合多方利益。视频平台、制作公司、内娱生态、传统媒体都在伸出招揽之手。
比较残酷的是,眼下这拨短剧红人可能会被大浪淘沙,但短剧造星已成定式。更多成熟公司可能会去孵化科班出身、调教完备的新人。
不过,这里可能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就是程式化的演员越来越多,那些被大家所熟悉的、随性的带着点底层的亲和感和草根气质的演员,将会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