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的风还是刮向了红果短剧。
不久之前,红果短剧启动了平台内的带货“内测”——在红果观看短剧的用户,暂停时页面会自动弹出“搜同款”的提示,点击即可打开剧中“同款”的购买页,无需跳转至抖音就可以完成购买。据公开消息,这一功能已基本覆盖平台内大部分短剧,像是爆款《盛夏芬德拉》《好一个乖乖女》《家里家外》《许我耀眼》等作品均支持用户搜索同款。
选择大促节点打通红果生态,抖音的考量不难想象。一方面,是电商端的增速放缓。据36氪数据,2024年抖音电商GMV约为3.5万亿元,同比增幅30%。过去一年(2024年8月-2025年7月)抖音电商GMV同比增长34%;另一方面则是红果短剧的狂飙突进——今年6月,红果月活用户达到2.12亿,这一月活数据甚至超越了优酷,而在供给侧,上半年红果贡献了多部播放量超20亿次的爆款作品。
对于急需新的流量入口的抖音,红果短剧无疑具备巨大的优势,二者生态的打通,也意味着抖音补齐了其电商生态的又一块拼图。
具体而言,这一模式能否走通?红果短剧要如何为抖音谋增长?

月活2亿后,
红果短剧进场“收割”
今年9月,红果短剧刚刚捧出一部爆款短剧《盛夏芬德拉》。这部走“先婚后爱”模式的短剧作品,凭借细腻的感情刻画被用户戏称为“短剧细糠”,上线首日播放量便实现破亿,18天内播放量突破30亿。
《盛夏芬德拉》同样是红果短剧内测带货的阵地之一。用户在播放页暂停,系统就会自动识图当前画面,弹出“搜同款”的提示,用户点击后则会跳转到具体购买页面,首推的商品会被打上“剧同款”的标识,其下则是类似商品,相当于“猜你喜欢”。

图源:红果短剧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页面上没有弹出同款提示,用户仍可以通过右上角标识点击“搜同款”。而从覆盖商品来看,不仅是剧中角色穿搭可以一键识图,腕表、婚纱、餐厅内的吊灯都可以搜出同款。在这一点上,其背靠的庞大的抖音商城功不可没。
此前,红果短剧的变现模式包括广告分账、内容分账,在迅速扩大内容规模和用户生态后,平台也尝试过会员付费的变现途径,推出了7天卡、月卡、季卡、年卡等套餐,价格从8元至260元不等。虽然要比“按集付费”的短剧划算不少,但红果“免费”心智在前,这一会员权益尚不够有吸引力。

图源:红果短剧
一定程度上,短剧“搜同款”带货也是“内容即电商”的典型模式,相当于为抖音电商增加了一个新的触达消费者的外置入口。这一模式将货品置于充满情感张力的场景中,进行情境化种草,并靠“演员同款”加速产品决策。在站内即时转化也简化了以往用户“搜同款”的路径,提高了转化效率。
这一模式的基础或许是红果短剧的快速崛起。一来,坐拥超2亿月活的红果本身便是庞大的流量入口,在用户增长达到天花板前,如何将流量进行高效变现也是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过去一年红果爆款频频,除了《盛夏芬德拉》外,还有《18岁太奶奶驾到》《念念有词》《一品布衣》《好一个乖乖女》等爆款短剧播放量均超过20亿。不仅爆款在手,红果短剧同样助力了短剧演员的“升咖”,演员出演短剧也可以变成通往“正剧”的跳板。

图源:红果短剧
从结果来看,“搜同款”的功能的确惠及了一些商家。比如,《盛夏芬德拉》女主白清枚在夜店吐槽男主时,闺蜜穿的一件红色小背心即标注有“剧同款”标识,目前已售超千件,店内仅有这一款商品有着不错的销量。
但与此同时,这一功能也有着不少不足之处,比如,推荐精准度不足,即便是同一件商品,画面一变识别出来的依旧有可能是不同商家,而即便是被标为“同款”的商品,也有概率存在“图不对货”的嫌疑;搜索到的“同款”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新店或铜牌、银牌店铺,难免让消费者下单时心存顾虑;
尽管覆盖了大部分热门短剧,但卡思实际试验后发现,还有不少古装题材的短剧在暂停时并不会弹出同款提示。此外,“搜同款”是否能为商家带来切实的销量提升,这一点还有待验证。
据公开消息,目前,抖音尚未就“同款带货”和短剧公司沟通分成问题,其动作更像是粗糙地将平台内地“搜同款”功能做了移植,而如何完善这一功能模块,让红果短剧更好地融入抖音电商生态,或许是平台准备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抖音电商,需要短剧“带货”
红果短剧“电商化”,最为直观的利好点就是为抖音开辟了新的流量入口和消费场景。抖音电商虽然已足够庞大,但维持增速的关键还是在于“好内容”。红果短剧具有强剧情、快节奏、高情绪价值的特点,天然能使用户产生沉浸感,再加上2.12亿月活,如果能转化为电商流量,将是一个全新的、高质量的流量来源。
目前,红果短剧的带货模式复用了抖音电商体系,包括商城、支付系统等,也意味着抖音正在尝试进行产品生态的打通,强化“内容+电商”的护城河。为此,抖音首先在内容上进行了生态协同:今年5月,抖音宣布成立短剧版权中心,整合抖音短剧、红果短剧BD团队,统一提供短剧内容。
短剧,对大厂以及电商平台越来越重要了。今年7月,小米上线首部短剧《时空合伙人》,进军短剧赛道,不久之前更是推出了一款独立APP“围观短剧”,主打无广告、免费短剧;支付宝也在首页新增了短剧入口,10月,百度搜索旗下的AI短剧生成平台还官宣公测。同时,京东、拼多多、淘宝等,均以不同形式强化着短剧在站内生态的作用。对抖音来说,红果短剧所覆盖的,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种草场景。
不仅是短剧带货,字节也在尝试推动将旗下各类产品接入抖音商城,完成流量的打通。今年10月,豆包刚刚完成了一次升级:用户在询问消费相关问题时,豆包在给出具体建议的同时还会直接推送相关链接,这些链接所关联的正是抖音商城。据公开消息,豆包同样整合了本地生活与抖音团购服务,全方位服务用户的“衣食住行”。也就是说,豆包所覆盖的主要场景,是用户主动搜索、“做攻略”“求链接”时,再通过精准推送减少用户决策成本。
当然,对红果短剧来说,生态的打通也有助于平台开拓新的变现模式。某种程度上,红果短剧的“搜同款”有些类同于品牌的定制短剧,后者的典型案例如韩束,2023年,韩束与6名以上的头部达人合作了22部定制短剧,剧情中高度植入“韩束红蛮腰”单品,为品牌带来了75亿次曝光,助力韩束以33.4亿元GMV拿下抖音美妆赛道年度第一,短剧的带货力度可见一斑。

@姜十七×韩束 定制短剧
相比之下,红果“剧同款”的“定制”对象指向的不再是单一品牌,而是指向抖音商城中的海量货源,这种初级形态的“进阶”可能就是商家、品牌参与短剧生态中,进行场景定制,而剧情创作者可能需要在剧本阶段就考虑商品植入的逻辑。目前看来,鞋服、家居生活类产品更有场景优势。
当然,对商家来说,短剧“同款”不重要,只有将同款卖成“爆款”才有意义。在这一层面,平台还面临着诸多风险与限制。
从“货”的角度,一方面,短剧的场景植入有限,不同题材的短剧作品带货适配度更是有强弱之分,且在建立起心智前,用户既可能对低价商品心存顾虑,也可能一时间很难接受高客单价商品。另一方面,剧中商品因滤镜、灯光、剪辑等手段显得完美,和用户收到的实物之间有所差距,有可能被质疑货不对板。
从商业模式上,同款商品能否卖爆依赖于短剧自身的质量和商品周期,也可能面临可持续性风险,比如热度过去后销量下跌。
红果短剧本身也需要应对诸多挑战。比如更好地平衡用户体验与商业化,以更少干扰的触发方式,在用户沉浸式追剧的过程中自然带动转化;以及优化购物体验,对“同款”产品进行审查与筛选,提高推荐的精确度。
从当前的进展来看,距离短剧带货全链路的跑通仍有很长的距离。对抖音来说,还需要建立一个公平、透明、能激励内容创作者的分成机制,才能让短剧的同款带货更具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