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80姐妹的交换人生》里重生复仇步步为营的沈棠,也是《风风火火的她》中潇洒甩渣男一心搞事业的姜糖,如今她还是《回到70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中圈粉无数的姜南溪——26岁的演员马晓伟,用了两年时间就成了观众口中的“年代爽剧专业户”。在这部爆笑又温情的反套路年代短剧中,她饰演的现代社畜穿越成70年代作精女配,但她凭着“不内耗、不吃亏、飒爽干脆”的直球性格逆风翻盘,戏里她既演出了搞笑桥段的鲜活,又hold住了亲情与爱情的细腻,演技备受称赞,也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短剧女演员。接受大象新闻记者专访时,这个从焦作农村走出来的姑娘,谈角色聊剧情,说困惑讲未来,语气间透着河南人特有的大气和爽朗,也藏着对表演的踏实初心与热忱。对于身上的“标签”她不抗拒不反感“这是进入观众视线的入场券”,对于未来,她希望珍惜每一个机会,踏踏实实演戏,更希望能回家乡拍一个关于河南故事的作品,当然科班出身的她还期待短剧行业也有自己的“金鸡、百花、奥斯卡”,“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能拿到表演类的奖项”!

角色很鲜活
直球真诚可爱的性格最引吸她
现代社畜姜南溪穿书到70年代,与“糙汉忠犬老公”以及重生后巴掌甩到飞起的“掌公主”婆婆,联手暴打渣男逆袭成人生赢家……《回到70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上线后,凭借反套路的搞笑剧情、细腻又温暖的表演,成为10月热度与口碑双高的霸榜短剧,用网友的话说就是“每集都笑点密集,与让人欲罢不能”。“其实看完剧本后,我是真的非常想演这个角色”,马晓伟直言,吸引她的不仅是姜南溪的直球、真诚与可爱,还有密集的情感戏——无论是跟妈妈的母女情,还是跟周寂的爱情,都是她当时想攻克的薄弱项。虽然同样是年代剧,但与她之前大火的《风风火火的她》中“靠自己打拼”的姜糖比,姜南溪的核心是“被爱包围”:“姜糖更偏女强人,事业心比较强,一心搞钱,独挡一面,能保护家人;但姜南溪其实是被保护的比较多,妈妈和周寂给她的爱比较多,所以她要回应的时候要表达的非常细腻”。
04:29
问:看剧本时,姜南溪最吸引你的点是什么?
答:她的性格很吸引我,比较直球,真诚、可爱、单纯,更吸引我的是情感戏会比较多,不管是跟妈妈的还是跟周寂的,这也是我现在比较薄弱的一个地方,所以就很想演。
问:剧中有很多搞笑桥段还有穿书、用眼泪激活灵泉的奇幻情节,在表演时如何把握“搞笑不尬演”的尺度?
答:我觉得搞笑不尬演就是要建立信念感,你要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设定很不真实,但是你一定要表演得非常真实。这样观众感受到之后才不会觉得设定突兀、“好颠”。印象最深刻的一场,就是我用眼泪给周寂治疗,当时他被晒伤了胳膊,我是一个本身出眼泪很快的演员,调动情绪我觉得还是挺快的。但是那一场因为没有任何支点,突然要哭——那是我酝酿最久的一次哭戏。大家在等我酝酿时导演突然说了一句“晓伟,我们321直接开机,你在拍摄的过程中酝酿就行,反正你也是挤出眼泪要给他治病嘛,所以你怎么酝酿都是对的,然后我就直接开机,各种的挠头、咬手指、掐自己,最后被剪进去了,大家都觉得很好玩那一段。但后来他被蛇咬伤流眼泪救他又很感人,我们的摄影老师在拍摄现场就哭了,那时候我们也是建立了感情了,已经拍了一周了,再去演那场戏的时候,其实大家代入感都非常强。

问:这个角色的哪句台词或哪个情节最能让你产生共鸣?
答:我记得有一场戏就是和李敏老师在河边,她说“你不喜欢谁,妈去给你打他,你不想做的事情,妈去替你做”,我还挺共情的,因为我觉得所有的妈妈都是这样的,(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是的,当时我拍完那部戏的时候,我就说我一定要在杀青之后回河南,一定要在家待一段时间,然后我就在家待到了现在,哈哈!这部剧上线时我是跟妈妈一起追的剧。
问:妈妈对你的表演和作品有没有说一些什么?
答:有,我妈妈觉得我演的已经非常生活化了,相对前面几部,她觉得这部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的细节。我妈特别逗,因为我生活中是“i人”,在家话不是很多,我妈就会说“你演得这么活泼,为什么在家一点都不活泼呀?”我这部戏的发型也是我妈非常喜欢的,就是“扎紧一些”,哈哈。

搭档趣事多
一不小心演成了一部“打戏”
在剧中,除了直接可爱的女主,蔡欣洋饰演的周寂耳聋但宠妻,憨憨的糙汉形象也很圈粉,扮演姜南溪婆婆的李敏表演细腻,母女俩的感情戏也是一大亮点和泪点;男二沈傲天人称“最惨工具人”,剧中他与“传统女人”孙翠红这对老妻少夫也是“惨点”与“笑点”齐飞,翠红每次说“我是个传统的女人”,弹幕全是“哈哈哈”一片……群像戏精彩,几乎每个人物都有出圈的桥段和金句,所以也被观众称赞“全员上桌”。马晓伟说,这份默契离不开与搭档的磨合,尤其是和“妈妈”李敏的二搭。早在《风风火火的她》里,两人就演过婆媳,当时马晓伟是“保护全家的大女主”,李敏是“温柔贤惠的妈妈”,但这次却反过来,李敏成了“护着姜南溪的霸道婆婆”。“每次见到她,我都不喊‘李敏老师’,直接叫‘妈妈’”, 马晓伟说,两人围读剧本时就特别有默契,讲到“认亲”和“夕阳下散步”两场戏,还没开口演,看着彼此就先泪流满面。“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真正看到了演员的可塑性,戏都是对手给的,她的表演总能给我‘刺激’,希望未来能向李敏老师看齐,做一个特别优秀的演员”。

问:除了与“妈妈”默契合作外,和扮演男主角周寂的蔡欣洋合作时,有没有一些即兴发挥的戏?
答:有很多“现挂”,比如戏里的周寂帮我擦药的那一场后面有吻戏,这是剧本没有写到的,当时我们现场拍的时候,王亚导演可能觉得氛围到了,就在对讲机里cue我“晓伟,亲他”,我就亲了,蔡老师也是接得非常自然,戏里他是那个年代的人,看到屋里还有别人,会觉得不太合适就会说“有人”,然后就表现的手忙脚乱,特别羞涩……那场戏很多观众也特别喜欢。
问:跟扮演男二沈傲天的清川,也有好多“打戏”,拍摄时有什么趣事么?
答:哈哈哈,有太多了。基本看到他的脸全是带“伤”,在不同地方。每次我们拍摄的时候,所有人坐在饭桌前就说“等谁呢?”“等清川呢”“青川干嘛呢?”“改妆呢?”然后清川就化了不同的伤妆过来,他一坐到那儿,我们一家人就开始复盘“这是哪一场?谁打的?”然后就开始认领,帮他复盘:“知道了,这场是我打的”,周寂说“这场是我打的,两个熊猫眼加一个鼻血”,然后妈妈会说“哦,这场是我扇的”,哈哈,现场有很多好玩的趣事。
问:包括清川戏里的老婆孙翠红的扮演者王薪媛的演技也很好,经典台词“我是一个传统的女人”,每次说情绪都不同,下线时说的那一次又很催泪……
答:对,编剧孙尧老师就是把翠红的这句台词从头贯穿到尾的,现场围读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后面会成为一句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台词,包括(最后一次说那句台词)我们现场拍的时候,导演就在监视器前哭了,她下线的时候还是非常惋惜的,演得特别好,还是要向老演员学习。

问:作为一个年轻的演员,拍年代戏时会做哪些准备工作?戏里还有茶山摘茶等农活,这些有专门学习么?
答:在没有拍年代剧之前,我就非常喜欢看年代剧。我小时候是在河南焦作的农村里长大,我小时候家里有地,去河边挑水、洗衣服、请人到家里掏大粪,真的就是小时候经历的事情,所以耳濡目染也会干一些农活。有时候在拍摄现场我会给我妈妈发一些花絮,我妈就会说“诶,你们戏里居然全是点马灯,我小时候就是这种灯”,她还会给我讲很多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所以都是从身边人包括我看的一些剧中学习来的。
问:看剧中除了有很多漂亮的实景,家里的道具摆设确实也很有年代感……
答:我们这次是在四川乐山夹江县一个村子里拍的,很多是实景,为了剧中的“家”美术老师也下了很大功夫。我们第一天去的时候,看到房间是非常写实的,就很贴近那个年代,墙上挂的那些老照片,都是他们提前用我们的照片AI做成黑白的,那个老照片其实没有任何特写,但剧组仍然把屋里所有的细节都做得非常真实,这对演员来说也是很大的帮助,很有代入感。
问:短剧中有很多受欢迎的作品都是年代剧,你认为这种“年代 + 逆袭”的设定,为什么能持续打动当下观众?
答:之前我们主创在连麦时候蔡欣洋说过,我们这部剧是老少皆宜,像中年人他们看年代剧更多是怀旧,比如说看到一些自己年轻时经历过的场景,看到那些道具就会有亲切感和归属感。我觉得年轻人更多是好奇,像我就是常听家里长辈讲那个时候的事情,那我就好奇想去看看那个年代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年代+逆袭的话,我觉得是更有爽感,相比在现代+逆袭,它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会有一种破局爽感,而且看他们的生活感觉幸福指数也很高。我们拍摄的时候有很多吃饭戏,我看有评论说“这么多餐桌戏,餐标经费是不是搂不住了?”其实我们每次吃的都是非常还原的,就是青菜加窝窝头、咸菜,但是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就很幸福。

困惑与收获
现阶段的“标签”是进入观众视线的“入场券”
表演科班出身的马晓伟,短剧之路始于2023年一次偶然的试戏。从南京农业大学表演系毕业后,马晓伟就留在南京发展寻找表演机会。当时试的戏是听花岛短剧《美人在八零》中的一个戏份不多的配角,她记得当时的拍摄地是在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取景地,“那次拍摄让我印象非常深,到了现场发现,短剧现在制作这么好,剧情也细腻,我就想‘要接更多短剧试试’”。从那以后就开启了她的“短剧之旅”,去年夏天拍了第一部女主戏后,现在已陆续拍了16部短剧,从配角走到女主,她也见证了短剧行业的 “精品化转型”,“以前的短剧可能注重大情绪、强冲击,追求‘卡点的夸张表情’,现在虽然拍摄节奏快,但表演更细腻了,能把每个层次都演出来”,看到有观众说“她像长剧演员下来拍短剧”,会让她特别开心“无论什么载体,表演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关键还是基础扎不扎实”。

问:短剧行业已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向精品化转型,作为演员你感受到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制作上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有目共睹,站在演员的角度说,我觉得表演更细腻了。我看了很多评论,大家会说“哇塞,完全可以去演长剧”,“这是不是以前经常拍长剧的演员下来拍短剧了?”……有这种评论我觉得是因为表演更细腻,以前的短剧可能比较注重大情绪,喜欢冲击力比较强的,但现在虽说拍摄节奏和剧情发展仍比较快,但是演员的表演是更细腻了,把每个层次都演出来,我觉得在表演上是越来越好了,不像之前一味地追求“我这集要做个卡点,你给我一个夸张的表情”……已经过了这个时代了。
问:对于这种节奏快、周期短的高强度拍摄,有表演上的困惑么?
答:短剧拍摄比较快,需要演员保持专注,非常快速地调动情绪,我大学毕业没有太多经验的时候,拍摄遇到最大的困惑就是:你怎么去调整,能迅速给到导演想要的这个情绪,或者剧本上刻画的这个情绪高点,并且准确。但是我觉得还是跟经验有关,因为表演是一个实践性专业,你实践的多了,自然就能掌握到的一些表演技巧和方法。

问:作为科班出身的演员,最初进入短剧赛道会有一些犹豫或纠结吗?
答:我倒是没有犹豫和纠结,有戏演、有戏喊我,“好!”我就去了。我当时就是一个新人,有戏演就很开心了。而且无论什么载体,它的本质要求都是一样的,学表演的到最后还是看你的表演基础扎不扎实。
问:大家会觉得你擅长演带喜剧色彩的“悍妻”角色”,但这种标签会对你有一些困扰吗?你如何看待短剧演员角色“同质化”问题?
答:对于现阶段来说我觉得是好事,因为这是我进入到大家视线里的一个入场券。有这种标签,反倒是观众对我的认可,我完全不抵触,也不拒绝。包括我现在可能会被人认出来,他们不知道我名字,但他们会喊姜糖、沈棠、姜南溪,听到后我就很开心,因为他们记住了我塑造的角色,我本人是谁都不重要了,对于演员来说特别有成就感。我觉得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怎样把同样类型的角色演出不同的层次。在过程中表演够扎实,得到业内很多从业人员和观众的认可,到时候再去找别的突破。
问:你对短剧行业未来的期许是什么样?
答:我希望短剧也有“金鸡、百花、奥斯卡”,哈哈哈,许个愿!希望未来某一天,我也能拿到表演类的奖项。

未来有期许
珍惜每个机会,踏踏实实演戏
作为河南姑娘,马晓伟的表演里其实也藏着不少家乡印记。有观众说“大大咧咧、爽朗,一看就是北方人”,她笑着说,这都是刻在骨子里的,“有场戏,周寂误会是我给他下药,我急得跳脚,拍摄现场我用的是河南话‘啥?我给你下药?我是正经的大黄丫头,你当你是吴彦祖了,你个信球!’全组都笑疯了,因为我们剧组河南人特别多”。还有姥姥的生活习惯,也成了她设计角色的灵感,“《风风火火的她》里,我把钱藏在裤腰带里,就是跟姥姥学的”, 她回忆,小时候看姥姥总把钱用手帕包着,放在裤子的内兜里,她觉得这个细节很真实又生动,就加到了角色里。如今郑州短剧产业势头迅猛,河南籍从业者越来越多,也让马晓伟特别骄傲“每个剧组里,河南人都是重要力量”,现在的她特别希望能回河南拍一部本地故事的剧,为家乡的短剧产业出点力。
03:43
问:如今郑州的短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不少河南籍演员也在行业中崭露头角,你如何看待“河南力量”在短剧市场的崛起?未来会想要回河南拍戏么?
答:“河南力量”就是每个剧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我们的灯光老师好多都是许昌“灯光村”的,我也非常开心,现在我们河南本地有这么多剧组,包括我们家乡焦作影视城也有在拍戏,“河南力量”对于影视包括短剧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我之前在郑州拍过很多次,每次回来就特别开心,能吃到很多想吃的东西。有次刷到一部河南方言的年代短剧,我一口气地全看完了,好激动,好想上去演两集,就很亲切,希望下次能回去拍一个关于我们河南故事的剧,因为我们河南故事能讲的太多了,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作品,我非常非常希望能参演。

问: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有没有可能会去尝试一些长剧或中短剧?
答:下部戏也是一部年代剧,是红色主题的科研题材的短剧。我现在对自己的规划就是:珍惜每一个机会,踏踏实实的演戏。我希望我每一部戏都有进步、有收获,长剧、中短剧或者电影无论什么样的载体我都不抗拒,我都希望有机会去尝试。希望后面的戏演得越来越生活化,因为我觉得观众还是很喜欢这个人物离他们很近,不是说这个人物很飘渺像书里的人物,我希望演得更像他们身边的朋友邻居,更真实。
问:现在凭借一系列作品收获了很多粉丝的喜爱,心态上有什么变化么?
答:会让我变得更自信了,让我觉得我选的这条路没有错,(很开心)现在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我大学的同学,还有之前认识的同样学表演的人,很多人都已经不再做演员了,之前遇到一些挫折,也会想自己这条路走得对不对?要不要继续走下去?所以大家的认可对我是一种鼓励,对我继续往下走是一个非常大的加持。

问:短剧行业中一夜成名、顶流演员变换的节奏都很快,你会如何看这种现象?
答:我觉得是短剧(观众)自然的选择。短剧节奏快、周期短,需要演员去适应,同样短剧迭代也很快,非常高效地产出情绪价值,演员与故事设定的人物适配度高,抓到了观众那个“点”就会有更多的曝光,我觉得是市场选择。而且我觉得并不存在一夜成名,像我们每个演员背后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以前只是没有被大家看到,但并不表示一直停滞不前,也不代表啥也没干,可能有人拍了很久,才遇到了自己的“人生角色”,有了更高的曝光度,让大家认识了。像我们这部剧所有演员被看到,网友说“全员上桌”,真的都会为彼此高兴,因为演员是最懂演员了,知道自己来时路多不容易。
问:作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新人,你未来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答:我一开始可能心态不好,因为每个创作者都需要被认可,就像前段时间我经纪人给我发了一句话:晓伟,努力就会被人看到,你现在就被人看到了……即使说我后面隔了很久才遇到下一个“人生角色”,或者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演但没有被大家看到,我的心态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焦虑了,就像上次周寂(蔡欣洋)说的“我们这个剧就是可遇不可求”,而且我觉得这个角色进入大众视野了,并不意味着我就成功了,但是我们并不会因此就摆烂,我还是会继续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