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短剧基地加速转型:产业集聚、长线IP将成为下一目标?

听花岛现象级爆款《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播放量破20亿,DataEye剧查查数据显示,累计热力值达5784.6W。

听花岛现象级爆款《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播放量破20亿,DataEye剧查查数据显示,累计热力值达5784.6W。

剧查查显示,《十八岁太奶》拍摄地,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的宁波博地短剧基地。完美世界、听花岛、奇树有鱼、容量等行业头部微短剧平台,也与该基地展开了合作,目前入驻该基地的微短剧企业达几十家。

除了与各头部合作外,该基地特别之处不少:

其一,它此前主要承接长剧业务,转型微短剧后,定位高规格,以长剧场景品质助力微短剧精品化,却只收竖屏的价格,也因此获得大量头部厂商青睐,承接过《汪汪的爱不说谎》《你好!同窗妈妈》和《再婚爱人》等精品微短剧;

其二,它的运营高管,来自短剧资深业内——最开始曾是短剧男主,也做过出品和制作业务,现在成功转型集团短剧负责人,对微短剧全产业链颇为熟悉,现在以完善的市场,产品和外联团队,专业的运营模式打造短剧产业新样本;

其三,虽说是影视基地,但其还布局了制作、发行、政策申报、地方生态IP等,比如,可以在这对接版权、发行、播出平台,也能找到制片、演员,从业者可以实现真正的“拎包入住”。

微短剧,如何改变、重塑一家长剧影视基地?转型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机会?

从《大江大河》《小巷人家》《三体》的长剧殿堂,到《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汪汪的爱不说谎》《再婚爱人》的短剧爆款工场,这家“长剧宝地”如何用“横屏质感、竖屏价格” 撬动各大头部平台?又如何让短剧从“流量生意”升级为“IP生态”?

以小见大,通过拆解该影视基地转型案例,能看出哪些行业风向、变化?

带着这样的疑问,DataEye短剧观察找到了博地短剧业务负责人——杨鹏熙,聊聊影视个人及基地转型、布局的方方面面。

一、谈高品质:大型长剧影视基地转型做短剧,“横屏质感、竖屏价格”的机会和挑战

DataEye短剧观察:微短剧成本有限,基地定位高规格初衷是什么,如何推进?又如何助力短剧精品化?

博地集团杨鹏熙:我们宁波影视基地之前一直拍长剧,像《大江大河》《小巷人家》《以爱为营》《三体》《滤镜》,还有《飞驰人生》这种头部长剧、电视剧和电影都接待过。

IMG_256

我们有个45万方博地影秀城商业综合体、210亩的影视基地,还有10个上千平的专业影棚。这就决定了我们做短剧的质感差不了——我们是拿长剧和电影的标准来做短剧,这是第一个特点。

IMG_257

资料显示,博地(宁波)现代影视基地拥有3600平米道具库,提供各类豪车以及房车和特种车辆供剧组使用,可调配群演、特约、中外籍演员超500人。基地内产业集聚丰富,共有800间剧组公寓,可容纳多个短剧剧组。

IMG_258

博地集团杨鹏熙:第二个特点是,我们新建了2万方的短剧片场,后续还会扩建。建设前我们考察调研了全国二三十家短剧基地,发现很多基地规模大,但场景质感不够精品,也未必能满足横竖屏都能拍的需求。所以我们的片场横竖屏都能拍,却只有竖屏的价格,质感很有保障。也正因如此,很多精品短剧都会来我们这里拍摄。

第三个特点是配套和产业链。很多除了横店、西安之外的基地,吃住行、器材、车辆、演员这些配套都不够完善。但我们有两个底气:一是拍长剧时积累了大量三方资源和配套,都在本区内;二是博地集团本身资产优势,自营多家酒店、80多个商户的商业综合体,很多产业都是集团内部的资源。比如4月举办的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上千人的大会从办会、场地到执行,全是集团内部执行,没有外包人员。

我们统计过,能给剧组提供15个配套,除了承接制作、包括艺人经纪,出海、发行、出品、也都在做。比起一些基地,我们的场景质感、配套和产业链生态优势很明显。

对内容创作者来说,这既能节约成本,也很方便,能让他们专心在拍摄上。腰部制作公司来拍摄,我们还会帮他们解决很多版权和发行问题,不管他们想对接各大平台,我们也会全力支持。另外,我们也会根据剧组需求,派制片、演员进组,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此外,基地在运营方面也比较完善。来基地拍摄的公司,基地都会把公司的代表作放在很多影秀城的LED大屏上,配合公司进行剧宣。开机时,博地也会在自己的五星级酒店打造定制化宣传方案,通过细节来体现基地的重视程度并提高剧组体验。

DataEye短剧观察:目前有上百家企业在博地注册,“横屏品质、竖屏价格”外,还有什么政策给到企业?

博地集团杨鹏熙:这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化产业政策,覆盖了整个文化行业。

另一方面是今年我们区里的短剧专项政策,市里的短剧政策也正在拟定中。目前针对拍摄制作,发行,分账,版权交易和出海都有很好的扶持力度,让我们有实质性合作的客户享受到政策红利,所以这个政策对短剧公司是很有针对性的,而且兑现力度和可持续性非常高。

DataEye短剧观察:基地覆盖的产业链较长,这有哪些优点或缺点?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弥补缺点?

博地集团杨鹏熙:最大的挑战,就是产业链铺得很长很广泛,三方配套环节较多,很多环节存在不稳定性。不过我们也在一直在完善,比如引入审查备案中心,还有优质的内容公司、后期公司。

我们的思路不是每个环节都自己做,而是帮大家把每个环节都落地。比如遇到剧本公司,而是给他们政策、场地,帮他们对接制作方和平台方,这样他们就愿意注册到我们基地来。

IMG_259

再比如三方单位,像车队,我们不会自己买很多辆车,而是让当地很多车队驻扎过来,形成区域产业集聚,这样也能避免自身负担太重。我们只抓最核心的东西在手里。

最终是希望内容方、后期方、制作方、平台都聚集到我们这,形成产业生态。这样每个合作方都能互利共赢。所以我们是产业平台的思路,而不是说什么都要攥在自己手里。

DataEye短剧观察:当下出海本土剧在国内拍摄是行业刚需,在您看来国内拍摄可行吗?

博地集团杨鹏熙:北仑区是全球级别大港口,出口外贸发达,市里区里对短剧出海特别重视,我们的短剧政策也向出海倾斜了。目前我们在短剧出海这块有几个布局:

第一,海外短剧片场的二期规划已经做好,效果图都出来了,会包含日式榻榻米、东南亚拳馆、教堂这些适配海外内容的场景。

第二,针对外籍演员工作签难办的问题,我们专门做了汇报。北仑区外贸业发达,区里也在积极推进外籍绿色通道,解决工作签证问题。

第三,关于外币在境内流通、外资进出的事,我们正在研究。我们也多次讨论过,想看看能不能直接和银行合作解决跨境结算—毕竟现在很多海外平台在境外,得想办法打通这个环节。

等场景、演员、资金、政策这四块都全部完善了,我们还会筹办一场全国性的短剧盛会,这就是目前的整体布局。

当下基地对拍摄海外短剧的优势不限于此。在基地拍摄的出海短剧,基地可以直接解决海外发行问题,帮助短剧进行海外变现。这一个环节的打通也解决了很多腰部制作公司的诉求。

DataEye短剧观察:基地在技术应用等方面有哪些差异化?是否有涉及动态漫?

博地集团杨鹏熙:我们科技公司,之前主要做动画、三维建模,还有AR、VR这类高科技体验项目。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VR体验馆、良渚文化体验馆,都是我们做的。

今年了解到动漫剧后,我们也在持续关注——毕竟我们本身就有高端技术基础,还和宁波、杭州的不少大学有校企合作,现在拍摄技术一直在突破,我们也会持续性关注。要是合作方有需求,不管是给平台方供片,还是帮制作方转型,我们都会提供支持。

DataEye短剧观察:基地目前设下了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的目标,这些规划的出发点是什么?

博地集团杨鹏熙:我们的思路是首先扎根浙江地区,再以全国视角去做长剧和短剧业务。

第一步,短期内要通过产业基地的优质场景和配套,再结合政策、短剧大会、基金等方式,先把产业生态搭建起来。不管规划多宏大,第一步得先吸引更多项目、更多公司进来,把基础打牢。

IMG_260

第二步,等生态起来后,我们会去孵化优质平台和公司,比如AI、内容、品牌相关的领域。

最后一步,是把我们这套模式推广出去。也有外地找我们合作,毕竟建产业园不难,难的是运营。但我们目前还是想先把宁波、杭州的模式跑通,之后再复制到其他地区,让短剧产业生态遍地开花。

二、从个人转型谈行业变化:影视基地正引发产业集聚,拍摄场景反向影响剧本创作

DataEye短剧观察:在您个人的经历来看,从演员到幕后转型,有这么丰富的行业经历,有没有什么观察可以分享?

博地集团杨鹏熙:我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学生。2020年短剧刚兴起时,当时在学校就主演过几部短剧当男主。当时就想试试自己做公司;加上家里本身做生意,就开了家制作公司,2022年正式起步。

之后两年,公司大概拍了40到50部剧,全职人员有三四十人。我从演员出身,对制作比较了解,平常比较喜欢沟通交流,也有很多的业内资源,想换个赛道试试,身边朋友和客户也很支持,这期间也积累了更多短剧平台和业内资源。

到了2024年底,我加入了博地集团。最开始是客户关系,博地一直在做长剧项目,我的公司拍短剧。当时某平台找我们拍短剧,巧的是博地正好在拍这个平台的长剧,还在同一个地方,就这么和博地集团认识了。后来跟集团开了几次会,做了很多短剧产业规划,双方理念比较契合,去年年底就正式加入,负责短剧业务一直到现在。

DataEye短剧观察:从您的视角去看,您认为现在西安、杭州这些您熟悉的地方,微短剧发展现状怎么样?

博地集团杨鹏熙:西安那边,你应该也知道,我们最开始都是做信息流的公司,大概2020年前后吧。当时短剧刚出来,这些公司都觉得它是信息流的升级版,就纷纷转型做短剧。也正是借着这个契机,西安的短剧制作产业发展得很快。

到了浙江我发现环境不太一样。除了横店这边主要是平台方多,还有各行各业的资方、出品方,和西安的环境还是区别挺大的。

DataEye短剧观察:您认为微短剧行业目前发展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博地集团杨鹏熙:我2020年刚开始拍短剧时,成本也就几万块,内容多面向下沉市场,还会有一些男频擦边的情况。但现在不一样了,我觉得目前短剧行业的精品化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我们博地本身是做长剧的,我不少客户也做长剧转型,现在长剧和短剧的界限、层次越来越模糊,不管是内容创作者还是演员,都没那么区分长短剧了。

现在的短剧,首先有商业上的成功,除此之外,还获得了社会认同,有了社会价值,甚至能带动地方经济,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好模式。

DataEye短剧观察:过去,微短剧产业更看重成本、投流、编剧,拍摄基地很少被提及。但现在,为何基地逐渐走到舞台中央,成为比较重要的一环?

博地集团杨鹏熙:我之前做过演员、也做过出品制作,所以很清楚剧组的需求——不管是控制成本、保证质感,还是完善配套,我们在基地前期规划和现在的执行中,都能满足这些诉求。

IMG_261

另外,我们不只想做拍摄基地,更想推动短剧精品化、形成产业集聚。我们自己也做出品、制作,还搭建了政策和基金投资框架。比如跟平台合作时,我们会明确:可以把博地当成精品剧生产基地,平台需要什么场景我们就建设,需要什么政策我们就支持,需要什么配套我们就完善,让剧组能把精力全放在内容创作上。现在有些熟悉的客户,写剧本时会直接照着我们的场景来写,我们的场景也能给编剧灵感。不少制作公司直接驻扎在这,租我们的公寓长期拍摄,连编剧、后期公司也过来,实现“楼上写剧本、楼下拍”。后续我们还想把发行也整合进来,让全产业链生态在这就能完成。

2026年,短剧是博地集团重要的战略规划。在电影工业化的成功验证之下,我们也开始探索短剧的工业化体系,也愿意投入更多建设成本、运营成本。

DataEye短剧观察:想问问您怎么理解短剧精品化?现在很多短剧具备精品化的场景,但并不能算精品化短剧。可能这部剧花了200万去拍,但商业模式上并不成功。您认为影响短剧精品化和商业成功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博地集团杨鹏熙:不管是站在我个人,还是我们集团的角度看,短剧的精品化和商业化肯定不冲突。

就拿我们拍的《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来说,拍这部剧之前,我们集团有人因为兴趣等原因根本不看短剧,还带着“粗制滥造” 的误区。但剧拍完后,大家看了之后都改观了。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头部内容方、制作方,不管是制作、内容,还是宣发、社会价值层面,都在发力,短剧现在已经到了比较精品的阶段。

不过我觉得,短剧目前在品宣和社会包装上还有很大空间。举个例子,我们之前投了做长剧,其中很多成本都用在宣发包装上,做到了未播先火,社会价值、内容价值也都充分体现。但反观短剧,一部100万制作成本的剧,宣发费用可能很低,甚至没有,这和长剧比有明显差距。

不过现在也有变化,比如很多头部平台,他们的宣发费用慢慢跟上来了,像长剧一样,既有制作成本,也有内容成本、宣发成本。这么一来,在外界看来,我们短剧就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项目了,慢慢也能往大IP的方向靠,目前其实已经到这个阶段了,而且也会衍生更多的行业可能性。

三、谈微短剧+文旅:行业亟需一套长线IP的商业模式

DataEye短剧观察:您提到微短剧推动地方经济和区域协同,能以宁波为例分享吗?

博地集团杨鹏熙:宁波市经济实力很强,排全国前十左右。它有很多制造业和外贸出海企业,不少制造企业在全国单项排名里是第一。

我们基地在宁波北仑区,这里有世界最大的港口——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 16 年全球第一,这些网上都能搜到。但更多是传统制造业和外贸企业。

今年年初我们做短剧产业规划时,区里希望把微短剧产业和短剧出海的优势打出来。我们集团作为区里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就承担起这个责任。

之后我们规划了短剧基地,还联合区里出台了短剧政策,现在也在大量招商:让制作公司直接在这注册,跟很多平台签了战略框架,后续还会有更多公司来注册、拍摄、发展,提升这里的感知度和影响力。

其实短剧产业能协同千行百业,比如我之前提的那些制造业企业,知道我们做短剧后,都会来合作品牌定制、品牌融入,不只是投融资,还想借短剧这个性价比高的渠道做宣传推广,他们很需要这样的机会。

DataEye短剧观察:基地如何助力宁波短剧产业形成新标杆?

博地集团杨鹏熙:我们基地已经运营快10年了,之前引入的长剧大概有200部左右,在宁波市区是最多的。

所以不管是对接政策、提供场地,还是完善配套,我们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一直都很密切、默契。当地政府也给来基地拍摄遇到政策问题的剧组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

今年我们想做短剧,市里区里也比较支持,我们很快就出台了短剧政策,建起了短剧基地。我觉得能这么快推进,一方面是跟着市场变化走,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本身有很强的内驱力,从地产资产再到做影视。

DataEye短剧观察:您是否有计划从基地的角度带动文旅发展?

博地集团杨鹏熙:之前电影行业出了很多电影小镇、影视体验街区,成了文旅流量池,之前拍《小巷人家》《滤镜》的地方,后来都成了打卡点,带动了流量。现在短剧越来越精品化,商业价值、社会价值也在提升,我们也想做类似的事——把我们博地影秀城打造成短剧IP。把来拍过剧的演员的合影、签名留在这里,既能带动当地流量和产值,还能打造出短剧街区、短剧景点这样的IP。我们不想只停留在产业链层面,更想做成文旅综合IP,进一步提升短剧在全行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DataEye短剧观察:基地在打造成IP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比如说街区建设成本高,但短剧带来的明星效益可能不会像“唐探IP”那么高。

博地集团杨鹏熙:目前来看,全产业链模式还不算成熟。比如之前的电影小镇,里面有编剧村、注册的制作公司、工作室、后期中心这些,但我们调研后发现,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百分百成熟的模式。

很多地方要么是拿了一波政策,要么是有想法建了基地,但没把变现价值、商业价值研究透彻,也不愿意做太大投入,更没想过要做十年八年的长期规划,没能把短剧生意打造成长期IP 生意。

所以我觉得,能不能做成这事,一是看有没有长期做的决心,二是看愿意投入多少——毕竟全产业链的投入确实很高。现在这还是处在探索的模式,能不能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还需要继续摸索。

当下,各影视基地在配套、置景、器材、资源等方面卷出新花样。博地影视基地则专注高规格赛道,利用高端化的置景以及扶持政策吸引产业集聚,带动发展演员经纪、版权发行等产业,推动地方文旅发展,为文旅IP注入新活力,成为微短剧赋能产业、激活文旅的 “价值枢纽”。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