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互联网大厂在短剧领域动作频频。
百度搜索AI短剧生成平台正式公测,宣布投入亿元创作基金和百亿流量扶持创作者; 小米上线无广告的“围观短剧”应用,主打差异化体验; 字节跳动则在抖音App内上线至少20款短故事小程序,进一步完善内容生态。
这些密集布局背后,是一个迅猛增长的市场。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亿元,同比增长35%,而同期中国院线市场规模估计是400亿,短剧市场已经超过院线。
预计2025年短剧市场将攀升至686亿元,用户规模达6.62亿,占整体网民的52.4%。
字节跳动:生态闭环,内容帝国的野望
字节跳动正在构建一个庞大的短剧生态系统。除了早已布局的红果短剧,字节还在抖音App内上线了至少20款短故事小程序,包括灵韵故事、桃夭故事、甜芒故事等。
这些小程序的运营方为巨量引擎,变现模式以广告为主。用户阅读时,不仅解锁后续章节需要观看30秒广告,即便停留在当前阅读界面,每隔几秒钟也会自动弹出一段全屏视频广告。
字节跳动的短剧布局建立在已有的内容生态基础上。通过抖音、番茄小说、红果短剧等多产品协同,字节正在构建一个从IP到分发的完整短剧生态闭环。
小米:体验差异化,硬件厂商的奇袭
作为硬件厂商,小米的入局方式独具特色。其新推出的“围观短剧”App,最大的卖点是全程无广告、免费观看。
该应用由小米集团全资持有的公司开发,目前仅面向小米手机用户,安装包体积仅23MB,较为轻量。内容方面,“围观短剧”题材丰富,涵盖都市、逆袭、言情、复仇、总裁、家庭伦理等20余种常见类型。
小米进军短剧市场早有铺垫。今年7月,小米旗下REDMI品牌联合抖音、万合天宜出品首部短剧《时空合作人》,公司员工亲自参演。
从品牌定制短剧到独立APP上线,标志着小米在短剧领域的探索从单纯的营销手段,向构建内容生态转变。
京东:内容为电商,打造新消费场景
在京东App内上线的短剧频道,以及传闻中的高薪招聘短剧相关人才,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将短剧作为提升用户停留时长和创造新消费场景的工具。
传统电商面临用户增长放缓、获客成本高企的困境。短剧以其强情节和快节奏,能有效延长用户在京东App内的停留时间,弥补电商平台在“用户粘性”上的短板。
京东的终极想象是 “边看边买”——当用户在剧中看到主角使用的商品,可以立即下单。这种“内容即广告,观剧即购物”的体验,将短剧从娱乐产品直接升级为高效的营销转化工具。
短剧之争:大厂的深层逻辑
各大厂纷纷布局短剧,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争夺用户时长。短剧以其强节奏、强冲突的特点,成为抢夺用户注意力的利器。数据显示,短剧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高达101分钟,这一数字让许多传统内容形式望尘莫及。
挖掘流量价值。字节跳动旗下红果短剧月活达1.73亿,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直逼长视频平台。如此巨大的流量,自然成为各大厂必争之地。
探索内容商业化新路径。短剧不仅能够通过广告、付费点播等方式直接变现,还能为电商引流、提升平台粘性、构建品牌影响力,商业想象空间巨大。
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对百度而言,短剧是AI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对字节跳动,则是验证其视频生成模型Seedance 1.0 pro能力的绝佳机会。
挑战与未来
短剧赛道虽然火热,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内容同质化严重,2024年TOP100短剧中,都市爱情题材占比超60%。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发展,用户审美提升,对内容质量要求愈发严苛,精品化成为必然趋势。
同时,广电总局也在不断细化短剧备案审核与内容导向规范,倒逼制作方提升质量。
展望未来,短剧行业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的内容之争,而是生态、技术、体验与商业模式的全方位较量。各大厂基于自身核心优势,选择了不同的切入路径,这场关于短剧的江湖之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