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短剧《姐姐的三条簪》编剧要求第一署名!业内:一直都没有

一位名叫“小撒”的编剧,自称是《姐姐的三条簪》的编剧,她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发文表示“《姐姐的三条簪》,还我编剧第一署名”。

随着一部头部短剧演员短剧作品的上线,一则维权纠纷也紧随其后的上演。近日,由短剧演员王格格主演的大女主题材短剧《姐姐的三条簪》在红果上线,一波精彩的剧情背后,牵扯出一桩编剧与公司之间的署名纠纷。

一位名叫“小撒”的编剧,自称是《姐姐的三条簪》的编剧,她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发文表示“《姐姐的三条簪》,还我编剧第一署名”。

文内大致介绍作者创作《姐姐的三条簪》的过程,“每一处非遗都是我查阅典籍考证,为了民族历史我飞去四五个博物馆,跨年夜里我听着烟火声敲字……”

IMG_256

小撒还附上了剧本的文稿。在另一份内容中强调《姐姐的三条簪》是自己从零开始策划故事大纲,文稿记录和修改字数都可以证明,因此,“第一主笔编剧的署名是我——小撒,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是我!”。

IMG_257

可是,在《姐姐的三条簪》上线后,该剧第一署名并非是“小撒”,而是“冬漫社编剧团队”。

IMG_258

在上文帖子的留言区,小撒说,“开机板上没有写署名。上了平台后,就把我的名字放在了编剧的最后一位上。”

IMG_259

截至发稿,编剧小撒发布的帖子已经删除。即便帖子已经删除,而关于编剧署名权的纠纷,倒是行业内值得关注的地方。新腕儿就此联系多位知名编剧,了解关于短剧编剧署名权的问题。先找到某榜单常见爆款作品的知名编剧询问他的作品是否会给加署名,对方表示,“从来不加。这个行业很多年都不加署名,大家只看分账。”

另一家头部平台的主编也表示,“大部分平台都不会给署名,除非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平台,比如中文在线,其他像是一些小平台才冲着吸引编剧,给加上署名。”

他继续讲到,“大平台觉得编剧是核心资源,不仅不给署名,还不让认证榜单平台,担心被挖走。”一位有过现象级爆款的编剧倒不太一样。“我这边一般都会给,因为我会额外要求,对方就会履行。但一般情况下,像是红果的一些百万级大制作,除非这个编剧特别有名,否则都不会给署名。”对于加署名这件事,他也有自己想法。

“这种主要还是看大家意愿,毕竟都是圈子里的。我要求加署名主要就是让身边朋友知道就行,如果这剧爆了,我认证得承认这剧是我写的,外界是不是认识我倒是无所谓。”不过,加署名也不全是优点,“好处就是不爆的剧,就不算编剧自己的,爆了才算编剧的,比较灵活,只要爆了算自己的就行。”

为了保证对于署名权观点的平衡性,我们还联系到某头部短剧公司的创始人,谈起关于署名权的问题,对方说,“还是平台的保护,如果给编剧署名了,那岂不是谁都能把他挖走。”具体到第一署名的安排问题,他进一步解释“可能是答应对方了,但没有给兑现。现在谁都不愿意继续做幕后了,署名了,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点评:

目前,编剧小撒所发布的帖子已经删除,想必事件已经在缓和了,而短剧行业中对于编剧署名权的潜规则问题,也随即显现。

短剧是个很纯粹的行业,当初大家面对这个难得的增量市场,加入其中,其实本质都是为了赚钱,而署名权所对应的成名,已经是其次的事情了。从新腕儿沟通多位编剧的回应来看,编剧们做短剧的目的也很纯粹。

因此,关于署名权类的纠纷在业界倒是很少见,多数还是关于分账的维权。这次事件纠纷的核心点不只是“署名权”,还是“第一署名权”,证明编剧更加看重自己精心创作的剧本归属权问题,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成长。

时下,在不少大制作短剧中还是能看到编剧署名的身影,这本身也是一种行业的进步。短剧本质还是逐利场,在这场生意中,编剧作为一个幕后角色,在争相走到台前时,于各家短剧公司而言就成为另一项风险所在,又是大家另一个需要补上的短板。短剧需要继续成长和完善。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