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发展到底有多快?
在国庆假期前的某次业内交流过程中,巨日禄AI创始人杰夫向短剧自习室表示,“(现在)AI制作基本就是全包了,顶多配音环节留给人,但我觉得这个往后看也悬,现在AI搞不好(配音),但可能它往后哪天就搞定了。”
而就在假期第一天,OpenAI向AIGC行业投下转变的信号弹,新一代AI视频生成模型Sora 2横空出世:
With Sora 2, we are jumping straight to what we think may be the GPT‑3.5 moment for video.
Sora 2迭代的功能之一便是在视频中自动添加音乐、音效和对话,克服了此前配音、改口型等后期痛点。
时隔年余,一如第一代Sora模型推出时,Sora 2再次引爆了AIGC行业,被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称为“‘ChatGPT for creativit’ moment(创意领域的ChatGPT时刻)”。
这个“时刻”很有意思。
同样作为AI内容,AI漫剧如今发展得如火如荼,数据日新月异。
而年初热闹过一番的AI真人短剧却逐渐在舆论场上失去了踪迹——被反复报道的样片确实已经能够掌控人物,但讲得了完整故事且观众愿意买单的成片寥寥无几。
业内对AI真人短剧的预期有所减退,大多认为至少要等到明年才能有大的技术突破,届时才能有更多成熟的作品跑出来。
实际上,根据短剧自习室的观察,AI真人短剧爆发的节点恐怕会提前,技术迭代已经来到了当下。
此次推出的Sora 2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个推测,哪怕仅看国内市场也能有所感知:
一方面,市场上已经有一批AI真人短剧悄悄在跑并且跑通了。
比如几次登上抖音热播榜的AI真人短剧《奶团太后宫心计》,目前更新至68集,累计播放量高达2.1亿,首集点赞量8.3万,超过了不少真人实拍短剧的成绩。
另一方面,部分技术方已经开始端上来可商业化的制作工具。
就拿头部的漫剧制作工具“巨日禄AI”来说,其首页在国庆假期前就已经官宣更新了AI真人短剧的相关功能,直指新的内容缺口。
(截图自巨日禄AI官网:https://video.jurilu.com/)
本期,短剧自习室将围绕AI真人短剧,探讨这一内容品类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一起看看其会不会成为短剧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Sora 2对于业界意味着什么?
Sora 2的推出被其开发团队认为可能是“视频的GPT-3.5时刻”。
Sora 2 can do things that are exceptionally difficult—and in some instances outright impossible—for prior video generation models: Olympic gymnastics routines, backflips on a paddleboard that accurately model the dynamics of buoyancy and rigidity, and triple axels while a cat holds on for dear life.
(图源:OpenAI官网 | 两个片段的提示词分别为: figure skater performs a triple axle with a cat on her head / a man does a backflip on a paddleboard)
但从业内人士体验情况来看,Sora 2确实有进步,对比其他模型也有一些创新优势,在生成视频的性能方面却没有一骑绝尘式的提高。
“在Sora 2出来之前,AI做真人本身从技术上就已经成立了,是已经可行了。”
我们不妨对比巨日禄AI在国庆节前给短剧自习室展示过的AI真人短剧制作。
同样只需要一句提示词:
女人深情的看着远方,眼角落下了一滴泪水,她缓缓地下了头,头发飘动,衣服飘动,雪花不停落下有一些落在他的头发上。
(相关截图)
几次抽卡就可以生成如下分镜——尽管“落泪”动作的物理理解还有些飘忽,但人物基本稳定,表情自然,甚至能看出不输真人的情绪表演,背景飞舞的雪花也不出错。
更有甚者,AI连天寒地冻时说话会呼出白气都能理解了。
提示词:男人低头看了一下地面,然后抬头看向镜头,嘴巴不停的说话嘴里有一点点白色气体流出,头发飘动衣服飘动,雪花不停的落下落在他的头上和衣服上
(巨日禄AI制作的分镜片段)
可以看到,现阶段两者在生成AI真人内容方面各有千秋:Sora 2的效果更接近于生活化的短视频,巨日禄AI的效果更适用于影视制作——Sora 2在生成AI真人方面未有颠覆。
在这个层面上来看Sora 2的更新,其迭代的价值更多是在用户体验上。
一个是平台属性的延展。
随着Sora 2一同推出的名为“Sora”的App被OpenAI寄予众望,邀请码裂变用户的方式几乎让人仿佛回到互联网产品神仙打架的那几年。
邀请码没能拦住全球的用户热情。应用情报提供商App figures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自上线以来,Sora App首周在iOS平台下载量约62.7万次,超过ChatGPT发布首周的60.6万次iOS下载量。
这个被称为“AI版TikTok”的App,其实是OpenAI给自家技术搭配的精准使用场景——App里全是AI生成的短内容,左边连着AI内容生成工具Sora 2,右边连着爱看AI内容的用户,这不就闭环了?
“我觉得Sora 2为生成10秒内容提供的解决方案已经非常好了。这次的动作不像是在给别人做工具,而是直接用自己的能力去构建一个类似抖音(的场景),充分发挥它做泛娱乐化短内容的优势,这个探索的价值远大于它(这次)模型性能的提升,不仅是技术创新了,还是应用创新。”杰夫如此表示。
正如业内人士的看法,这一动作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相当于把即梦AI和抖音无缝融合,让更广泛的用户愿意使用指定的AI内容生成工具,并参与到AI内容生态的建设中来。
(截图自OpenAI官网)
另一个是工具属性的使用门槛再度被拉低。
相比部分工具较长的使用链条,Sora 2可谓是大开方便之门,一句话的提示词就能生成10秒视频——如此低的上手难度几乎在公告,它瞄准的是普罗大众。
更重要的是,Sora 2在音画同步方面的更新,大幅减轻了后期压力。
根据短剧自习室了解,此前部分AI真人视频成片的制作需要分两步走,先有画面,再用专门的AI模型改变角色说话口型,最后再用AI工具配音,甚至是找专业配音演员配音。
但Sora 2的出现改变了这样的制作流程,10秒的视频内容已经不需要另外配音了,嘴型和声音在生成的同时一站式匹配。
杰夫认为便捷性提高了,“把制作步骤拆开,每个步骤之前就有AI技术可以实现,现在变成一站式了。尽管还没有完全突破阈值,但可以看到趋势:往后AI生成视频可能会省去配音、配口型等后期步骤了,这可能是早晚的事。”
据悉,巨日禄AI平台已经接入了Sora 2模型,以期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单剧拿下2亿播放,AI生产力被验证
从业者对业内风向的转变最为敏感。此前提起巨日禄AI,直接挂钩的标签就是AI漫剧制作工具。国庆期间,巨日禄风漫剧连续登上了10月1日到10月8日的抖音动态漫日榜,霸榜前列席位。
(截图自剧查查)
而现在,巨日禄AI也开始提供AI真人内容的生成功能了,市场反馈带来的认知冲击推动了工具的升级。
“我们发现AI真人市场是比我们想象中好的。我觉得很大的转变在于我们的心态,由原本自己质疑AI真人剧这件事情,转到我们认为也有可能、甚至大概率会变成大批量规模化的生产和生意。”
杰夫坦言,早期团队内部并不看好AI真人剧,觉得实现难度大、市场不一定买单。
但随着短剧行业发展,部分实验性质的内容拿到了不错的播放量和投流成绩,让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新的潜在红利——AI真人短剧的市场接受度远超预期。
同时,AI技术也在这个过程中持续进步,达到了可以拿出来做商业化作品的成熟度。
另一方面,真人短剧市场的增长尚未封顶,仍有内容消费潜力。
理论上来说,AI真人内容有机会打破内容同质化,增加题材多元性,或能成为短剧行业的新增长点——既承接了真人剧大盘的增长红利,又借助AI技术降低了门槛,能够填补市场空白。
比如当前在漫剧中常用的大场面特效,放到真人实拍短剧中意味着“烧经费”,因此限制了部分三幻题材的发展。
而这一痛点已经能够被AI“咒语”解决大半——三幻题材中常见的“龙”,只需要用提示词就能够在镜头中凭空出现,匹配场景的搭建和摧毁也都是一句话的事。
提示词:地面上的人群惊恐的四散逃窜,巨大的龙拾起左脚踩向地面,碎石四起,龙张开大口向镜头冲来。镜头剧烈摇晃
(相关截图)
最终生成的分镜片段已经有了巨兽大片的雏形:
观众对AI真人短剧的接受度高,市场上限也就高。我们可以基于成品剧《奶团太后宫心计》来聊这件事。诚然,它也把AI真人短剧该有的雷都踩了一遍。比如人物一致性这个最大难点,并没有完全解决,且不说远近景别的镜头一切,角色的脸就不稳定,只单论主角,小姑娘虽可爱,但脸变得实在快。此外,部分角色在做大表情时,恐怖谷效应如影随形,经不起细看。
但如果暂时撇开这些AI共通缺点不说,《奶团太后宫心计》的高播放量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点。首先是内容制作。
《奶团太后宫心计》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尚在襁褓中的秦雨薇刚被册封皇后,老皇帝就驾崩了,新帝登基后,她一夜之间成了太后,真正的故事从三年后展开,三岁半的太后靠着读心术成为宫斗王者,在后宫如鱼得水。这完全就是普通短剧的故事框架,节奏甚至更快,第一集以婴儿身份被封太后,第二集就开始打脸欺负她年纪小的一众妃嫔、宫女。也就是说,在没有一个短剧演员进组、不需要任何灯光、摄影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一部内容和真人实拍几乎无异的短剧就这么制作了出来。单部剧自然难成气候,但如果进入量产阶段呢?对于产业来说,影响或许是颠覆性的。而在巨日禄AI相关负责人看来,尽管更精细的技术细节仍然在不断积累量变,但这个阶段已经开始,“我们觉得当下的技术就可以(做到)了。”再来说说观众画像。根据剧查查的剧目信息显示,该剧观众的男女比例为4:6,女性观众居多,整体年龄偏大,51+岁的用户占比近半,次之是41-50岁(29.04%)和31-40岁(22.66%)。此前,AI短剧的题材集中在三幻和男频,因而大众对于AI短剧的认知大多是男性用户偏多。但短剧自习室发现,仅看剧查查一周内的AI短剧榜单,女频内容在每日TOP10中占据了约7席。这意味着,随着AI技术的发展,题材天花板正在悄悄抬高,AI制作的女频内容也依然有市场。
(相关截图)
此外是用户的反馈。
与以往AI短剧的评论区大多是一边倒的群嘲不同,《奶团太后宫心计》的评论区有不少正面反馈,包括内容好看、AI制作的人物个个好看、惊讶于AI的发展等等。
即便有提出AI人物不灵动,也有人帮腔:一些真人演员也没好到哪里去。
(相关截图)
从这些信息点中,我们不难感受到,AI真人短剧这个赛道正在发生变化。
因此,深思熟虑之后,巨日禄AI便决定把自己的AI模型能力迁移过来。“我们从质疑,到理解,到发现真行,就过来了。”
杰夫透露,在AI的世界里做真人内容也好,做动漫内容也罢,流程是高度相似的,能力迁移的技术复用占比几乎达到七八成。
约1000元/分钟,AI真人短剧成本持平漫剧
做AI真人短剧的门槛或许比想象中要低上一些。
首先,成本被打下来了。
“9月初,随着我们模型的更新,现在已经是可以做AI真人(短剧)了,场景、人物一致性的控制都已经解决得比较好了,而且成本不比漫剧增加多少。”
巨日禄AI在接受短剧自习室采访时,平台已经有用户在用新功能制作AI真人短剧,此时距离巨日禄AI入局做漫剧工具不过4个月。相关负责人直言,“对于AI来讲,它是克服了一种画风,流程其实都是一样的,成本不会增加很多,1000元左右一分钟就可以搞出来AI真人,(大概)十几万元搞定一部剧。”
相比AI漫剧,AI真人短剧的算力成本和制作时间会略高一点,因为真人角色更考究细节,抽卡成功率会相对变低,但制作效率并不会发生颠覆式的变化。“可能漫剧抽5次卡就有一张图可以用,AI真人可能需要抽10-20次定下来一张。”
而对比真人实拍短剧制作的降本增效,足以让业内重新审视这条赛道。
(巨日禄AI生成的AI真人角色三视图)
其次,部分真人实拍短剧的制作经验可以借鉴。
当前,有一部分AI漫剧的制作方是从真人实拍短剧制作方转型而来。
这部分制作方对于真人内容的剧集走向、画面表现等细节有实操经验;同时又因为这段时间在AI漫剧赛道的尝试,而具备了基本的AI工具使用技能,两者结合能够更快地做出结果。
不难看出,当前的内容风口迭代飞快,但并非一蹴而就,AI真人短剧的发展其实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去年下半年,随着AIGC备受关注,AI真人短剧便靠着“降本增效”火了,整个赛道摩拳擦掌,多部代表作品如《兴安岭诡事》等陆续在今年年初上线。
今年年中,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财报,“处于AI时代”是普遍共识,“AI”和“短剧”被不同程度地提及,甚至有财报将“AI短剧”单独列出,作为报告期内的业绩亮点。
另一方面,各大平台方也没有放弃AI短剧。
9月初,百度和快手就前后脚发布了AI短剧扶持计划,狂砸流量和资源。
(百度扶持计划截图)
可见,AI真人短剧制作的技术和成效其实一直在发展,业内的关注从水面转向水下。
巨日禄AI也是如此,“我们基于AI真人的研究一直没停过,觉得它可以达到我们的技术要求了,我们就把它给放出来了。”团队将迭代归功于基层大模型能力的提高,再叠加成熟的内容生产工作流。
同样重要的一点是,低成本、小步快跑的短剧内容本身就和AI技术发展极度耦合,验证够快,包容度够高,“电视剧电影一拍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效果好与不好三年验证一次,三年都够AI发育多少轮了。”
巨日禄AI团队秉承的是高度实用主义,认为做技术应用的核心,不是为展示技术突破服务,而是帮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从这个产品理念来看,不难理解杰夫为什么会更关注Sora 2带来的内容制作便捷性。
此前,AI真人内容并非不能做,但技术门槛和成本都相对高昂,只有凤毛麟角的工作室或者创作者能完成,且过程繁琐、效率低下,难以规模化。
这对于巨日禄AI迭代来说是一个切入机会:用户不需要掌握复杂的技术,只需要像做AI漫剧一样,按部就班完成人物、场景、片段的制作,就能产出一定质量的作品内容,上手效率得到保障。
“技术的上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但跟我们有关系是,什么样的技术能够被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当中。第一代苹果手机出来的那一年,它做了很重大的技术革命和突破吗?没有,那一年根本没有什么(颠覆式的)技术迭代和进步,它只是对现有技术和对人们应用习惯理解的更加巧妙和合适的融合。”
因此,从技术够用这个层面来说,AI真人短剧时代提前到来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值得关注的是,新的内容风口将对行业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方面,AI真人短剧为行业带来了“重新排位”的机会。
正如漫剧时代开启,一些在真人实拍短剧赛道突围无望的公司凭借新机会崛起——AI真人短剧同样有成为新贵跳板的可能,愿意拥抱变化、快速学习的公司或许会在下一轮内容竞争中跑出来。
“你拿着旧大陆的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我们更看好本身有内容基因的公司,内部人员能打破思维惯性,把过去的经验结合AI用起来。现在有些用户完全没有AI基因,但是他们愿意打碎自己重建能力,一旦形成就会跑得特别快。”
另一方面,AI真人短剧也将重构内容生产逻辑。
以往短剧受成本限制,单集场景数量有限,部分题材和镜头难以实现。
随着AI真人短剧普及,短剧场景、镜头、题材等维度的丰富性都将有所提升,甚至剧本结构都可能迎来革新。
此外,虚拟演员的潜力逐渐显现。
AI公司Particle6创造了一位新“人”女演员Tilly Norwood,在社媒平台上营业得风生水起,生活照、剧照都没落下。其作为全球第一批正式以演员身份出道的AI,近来在好莱坞掀起轩然大波。
可以预见,未来或许将有大量的虚拟演员被创建、注册商标,甚至捧红。
(图源:X@Tilly Norwood)
从技术突破到市场反转,从工具落地到行业变局,AI 真人短剧正在走出“被质疑”的阶段,迎来实质性的发展。
而那些敢于在争议中布局、在实践中打磨的团队,或许正站在内容产业下一个周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