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评论

短剧“脑洞”,在同质化中寻找新出口

当前短剧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真正称得上爆款的作品并不多。不少业内人士明显感觉到,内容同质化的问题正日益加剧。

当前短剧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真正称得上爆款的作品并不多。不少业内人士明显感觉到,内容同质化的问题正日益加剧。

都市霸总、亲情伦理、乡村世情等传统题材仍在各自赛道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脑洞悬疑、玄幻仙侠、伪灵异,以及融入“偷听心声”“透视眼”“老千”“鉴宝”等元素的设定类短剧,正持续吸引大量观众入场。

IMG_256

尽管眼下短剧市场上的“脑洞”层出不穷,但并非每一个创新设定都能持久存活。不少短剧编剧透露,随着免费短剧市场持续开放,观众对新鲜内容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也倒逼所有类型的短剧加速迭代。

归根结底,短剧作为内容快消品,还是要靠扎实的知识储备与优秀的创作能力赢得观众与市场。骨朵与几位短剧编剧聊了聊,怎样打造出色的“脑洞”,才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天马行空

“脑洞”通常是具有新鲜感和想象力的设定,也就是“高概念”设定。在编剧看来,目前市面上的脑洞向作品有很多。

编剧阿秋认为《冷宫弃妃升职记》是很好的例子,“闺蜜组合穿进女主自己写的狗血宫斗小说里,闺蜜变成书里的太后,成为女主跟男主的最强助攻挂件。”她由此发现,短剧受众不仅限于中老年群体,正逐渐实现“用户群体的无限兼容”与“内容的百花齐放”。

在编剧大杨看来,今年爆火的《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就打破了常规。

她分析道:“这部剧的核心其实很传统,即常见的‘虐渣打脸’套路。这种设定在以前的网文中其实很常见,但它套了一个新外壳:女主改为80岁返老还童的教授,同时赋予她多种能力——既会跳舞,又会调酒,还精通理工科等等。下沉市场或普通观众对高知形象是有崇拜心理的,给女主赋予这样的身份,大家会觉得更有看点。”

IMG_257

这类创新也源于当前短剧生态的推动。一方面,短剧制作往往追逐热点,“一本多拍”和跟风模仿容易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广电总局提出减少“霸总”题材,对这类“常青树”主题的限制,也倒逼创作者在想象力上寻求突破。

对脑洞的追求推动编剧不断创新,然而大家的共识是,男频和女频在脑洞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写男频剧的卷子表示:“甜宠、女强虐渣等女频,即便引入脑洞,通常也是在现有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很难构建出完全高概念的世界观。”更擅长女频的大杨认同这一观点:“女频的脑洞只是观众情绪的引子。最终还是要看脑洞够不够新,在当前市场上是否突出,能否与后续常见手法结合。”

她举例王小亿出演的《云渺》:“通常的写法是男频中常见的‘退婚流’,女主一开始是弱势身份,慢慢成长为大佬。但《云渺》反其道而行之,一开始女主就是大佬下山,剧情推进靠配角对她的质疑,她不断收服新角色、展现能力、与反派交锋,也是一种创新。”

IMG_258

在卷子看来,男频创作则不受太多限制。“男频的故事结构相对简单,观众对高概念设定的接受度更高。最基础的爽点需求可以归纳为金钱、权力和美色,许多脑洞设定其实都是在‘美色’这一爽点上做文章。只要提供吸引人的女主和略微脱离现实、富有想象力的脑洞设定,男频观众通常都能接受。”

男频的“金手指”依然有很多玩法,比如“透视眼”、“被困在同一天一万年”,或是前段时间流行的“每日情报系统”。还有一些设定直接改变世界规则,例如“物价贬值1000倍”。

卷子举例:“‘一觉醒来,全世界都不认识拼音’也很有代表性:男主穿越到一个需要念拼音修炼的世界,因识得拼音占尽优势,甚至用九九乘法表来修仙。这类设定的底层逻辑,是满足观众对逆袭的渴望。背乘法表、读拼音都是普通人也会的技能,通过这种设定,观众可以幻想自己凭借平凡能力‘装X打脸’、逆天改命。”

IMG_259

编剧圈有个词叫作“微创新”,过于超前的内容观众未必接受。但从长远看,能够跳出传统框架的作品始终具备市场潜力。脑洞的真正价值并非猎奇,而是能否在经典套路中注入新的气息。

情绪+商品

脑洞要新奇,也要简单。不过,脑洞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某类题材一旦受欢迎,跟风之作就会大量出现,观众逐渐审美疲劳,转而寻找新的刺激。等到新题材火爆一段时间,他们可能又会对老题材重燃兴趣。因此热门类型总在轮动、循环。

卷子以“心声”这个设定为例,它其实并非短剧首创,早在几年前就在网文界流行过一阵。“通过微创新——比如从‘全家听到我的心声’发展到‘我听到别人的心声’,再进一步变成‘全家听到反派的心声’‘我还能修改反派的心声’——能够不断挖掘脑洞的潜力。”

不同类型的脑洞,生命周期也大不相同。“心声流”从去年四月出现爆款,至今依然有《爹爹不哭,我带生死簿给全家续命》这样的热门作品,说明它是能跨越周期的脑洞。“听心声、透视眼这类‘金手指’之所以持久,是因为它们切中了观众深层的心理需求,比如偷窥欲。”卷子解释道。

IMG_260

相比之下,“每日情报系统”或“九九乘法表修仙”这类脑洞,生命周期就短得多。卷子认为,观众对这类短剧的喜爱至多持续四到五部。

大杨也觉得,单个脑洞的生命周期往往不长。“时尚是个轮回,短剧也是,新脑洞出来后很快就会被模仿。如果是低水平复制,观众不买账,但完全复制自己过去的成功也不行。”她以网文为例:“脑洞类作品起量快、降温也快,因为观众要么看过了,要么看腻了。”

阿秋则认为,好的脑洞永远不过时。“就像香港影视黄金时代的作品,至今看来仍然有趣。所以关键不在于脑洞能火多久,而在于编剧能不能基于它写出打动人心的情节。只要故事好,脑洞从来不是问题。很多人误解这行,以为光靠脑洞就能成功,它固然重要,但不是全部。”

IMG_261

说到底,脑洞要创新,但不能脱离观众的底层需求,核心是抓住情绪。

阿秋表示:“脑洞和剧情并不冲突,甚至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复仇’是一个大类,你加入重生、穿越、逆袭等元素,就能锦上添花。”卷子则强调,首先要明确观众的情感需求。“所谓的金手指、脑洞,其实是提供一些超自然的方式,帮观众创造出白日梦,解决现实中的困境;所谓代入感,就是主角的困境和观众现实中的压力相似。”

“像‘每日情报系统’这类剧,一开始就抛出男主的难题:失业、缺钱、付不起房租和父亲的医药费……然后系统出现,帮他逆转局面。”

同时,剧中设置的反派,也往往是观众现实生活中反感的人——比如黑心老板、势利导购、为富不仁的富二代、物质的前女友等等。“这些角色不是为了恶心主角,而是要激起观众的情绪,让大家期待打脸、渴望宣泄。这就是代入感的核心。”

IMG_262

男频和女频在情绪诉求上也很不同。

大杨指出,“被困同一天一万年”这样的设定,放在女频很难成功。《吞噬星空》《诡秘之主》这种自创世界观的写法放在女频,可能有一批忠实读者,但很难成为爆款。她举例柳甯此前主演的《我有一张小丑牌》:“设定很精彩,但交代设定就要一段时间,这是典型男频式的想象。这部剧播出效果一般,没有她演女频时那么爆,因为中年女性和大部分女性观众对这类题材都不太感兴趣。

女性更偏好感情戏,这是社会结构决定的,男性往往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机会。而很多女性,尤其是下沉市场的用户,更关注情感和家庭。”

也因此,男频作品往往更天马行空,设定自由度更高,观众也更能接受前期花时间铺垫世界观;而女频作品往往限制更多,在感情向剧情上不断打转。

无法预测的未来

脑洞来源千千万,编剧们也认为游戏、科幻小说、日漫或社交媒体的有趣设定,也许有可能被改编成短剧。

“其实不只是在短剧时代,早在网文阶段,就有很多作者从动漫、游戏和科幻作品中汲取灵感。”大杨举例,男频中很有代表性的“迪化流”(通过配角过度脑补主角行为制造幽默反差效果的创作流派),源头就可以追溯到日本动漫。

“网文作者借鉴并本土化之后,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进而催生出多部热门作品。短剧也从中挖掘出不少爆款。”卷子也肯定了这一点。

不过,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编剧们往往难以判断哪类脑洞更具市场潜力。

“这真的很难预测,短剧市场变化太快,谁也说不准半年之后会流行什么。”半年前还几乎无人问津的悬疑题材短剧就是个例子,很多制片方认为这类题材太新、缺乏市场验证,不愿冒险。“但随着《蛇园》的走红,平台也开始出现更多悬疑剧。也许随着一部分观众逐渐变成‘老白用户’,他们对内容的需求会进一步细分。”

IMG_263

判断一个脑洞是否有市场,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贴近人的深层欲望。越接近人性根本的设定,生命周期往往越长,潜力也越大。经典的金手指哪怕形式再老套,只要找到新鲜的载体或表达方式,就能持续引发观众兴趣。

不管形式怎么变,脑洞类短剧的核心不能脱离“人性”和“情绪”两个基础。“没有情绪投射作为支撑,再好的设定也很难成立。”当前短剧的金手指设定实际上在不断简化,从早期玄幻文的“升级系统”到“签到就能变强”,观众的理解门槛一直在降低。

卷子引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论来说明:“最底层的是生存需求,比如吃饭、喝水、睡觉——这一层覆盖人群最广,也正是短剧主流受众最集中的部分。任何脑洞,哪怕再天马行空,最终也要回归到这些根本的欲望,才能真正被观众接受。”

短剧的本质是‘情绪剧’,“业内常说,短剧不是在写剧情,而是在写情绪。”无论是女频的“打脸渣男”还是男频的“逆袭上司”,本质都是在帮观众宣泄现实生活中难以抒发的不满。“让观众‘爽’,这一点至关重要。”

IMG_264

大杨还观察到市场趋势的变化:“短剧抓热点的速度特别快。长剧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太高、拍摄周期太长,有时热点过了就没了。”她判断,“接下来脑洞会更轻松、更欢快,爽感非常明显。因为文艺作品一定要与时代背景契合,如今经济下行,现实沉闷,大家就不爱看苦大仇深的内容。”

她同时指出市场的变化:“以前刷抖音经常会刷到短剧,但现在更多用户转向了漫剧。传统短剧如果不在脑洞或形式上裹一层‘新糖衣’,很可能会亏本。”

卷子最后提到,脑洞类内容依然被市场强烈需要,红果平台近期举办的创作者沙龙就重点讨论了男频脑洞文。“这类题材能够为市场带来新鲜剧情,因此非常受欢迎。”

他还注意到动态漫画、沙雕漫等强调强设定的内容形式也在快速兴起,“它们实际上正在承接一部分短剧用户的需求。如果我们希望把这部分观众拉回来,就必须在脑洞上多下功夫。”

总结来说,判断一个脑洞有没有市场潜力,要看它是否根植于基本人性、能否带来情绪宣泄、是否经过一定验证,以及是否贴合当下的社会情绪。短剧终归是情绪生意,能让人共鸣、让人爽的脑洞,才是值得押注的好脑洞。

关键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