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产业看似规模爆发增长,为何相关头部公司却深陷亏损泥潭,盈利之路究竟在何方?
虽然短剧产业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相关头部公司如掌阅科技、中文在线和昆仑万维却面临着盈利困境。这是因为它们在规模扩张过程中,面临着高额的投流费用、AI研发投入、文化适配成本等问题,导致成本大幅增加,吞噬了利润。
盈利之路需要公司在成本端进行精细化管理,创新变现链路,同时充分利用海外市场和AI技术,将规模转化为稳定的利润。
规模不经济定律在短剧行业,当企业过度追求规模扩张时,会导致成本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出现规模越大、亏损越严重的现象,即陷入“规模不经济”的困境。
短剧行业的繁荣不应只是表面的规模狂欢,唯有解决盈利难题,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看似繁荣,实则亏损!短剧行业规模增长的假象在2025年的商业舞台上,短剧产业宛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掌阅科技、中文在线和昆仑万维这三家头部短剧概念股公司的财报数据,更是让人们看到了短剧行业规模增长的惊人态势。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是深深的盈利困境。
掌阅科技的短剧业务同比增长149%,相关业务收入达到8.38亿元,超越传统数字阅读业务,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但令人惊讶的是,其单月投流费高达1.8亿,销售费用达到10.9亿,远远超过了短剧总收入。这意味着用户每充值1元,公司就要倒贴1.3元买流量,形成了“规模自杀”的倒挂现象,归母净利润亏损1.7亿,同比下降205.09%。
中文在线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20.4%,其海外短剧平台FlareFlow上线3个月,每月用户充值收入增速在500%以上,累计下载量约千万人次。但公司净利润仍为-2.2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超过50%。销售费用由去年同期的1.86亿增加至2.66亿,同比增长42.78%,主要源于海外业务自投推广费。昆仑万维的营业收入达到37.3亿元,同比增长49%,海外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达92.17%。短剧平台收入5.83亿元,毛利率高达83.09%。但其整体净利润仍亏损8.56亿元,主要是因为AI研发和市场投入持续攀升。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短剧行业虽然在规模上取得了显著增长,但盈利状况却不容乐观。规模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和盈利难题。高成本吞噬利润!投流、研发与文化适配的三重枷锁短剧行业的盈利困境,主要源于高成本的吞噬。投流费用、AI研发投入和文化适配成本,就像三重枷锁,紧紧束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投流费用是短剧行业的一大成本支出。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和流量,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推广和获客。掌阅科技的销售费用高达10.9亿,新增的2亿元投流几乎直接导致了亏损的扩大。中文在线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2.78%,主要也是因为海外业务自投推广费的增加。
这种高额的投流费用,使得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利润被不断吞噬。AI研发投入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成本压力。昆仑万维虽然短剧平台毛利率高达83%,但由于AI研发和市场投入持续攀升,导致公司整体净利润仍亏损8.56亿元。中文在线用AIGC降低25%制作成本,但销售费用暴涨42.78%,节省的钱被转移至更激烈的投流竞争,技术红利被流量黑洞瞬间吞噬。文化适配成本则是短剧出海面临的特殊挑战。
中文在线的FlareFlow用户充值增速500%的背后,是为欧美用户支付的隐性成本。单集文化适配费比制作费高30%,相当于每部剧要交“文化过路费”,如同毒品贸易中的风险溢价。这使得短剧出海的成本大幅增加,盈利难度加大。用户留存难!短剧价值积累的致命短板短剧用户留存率低,是短剧行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三家公司财报隐藏的关键数据显示,短剧用户平均生命周期仅72小时,而对比Netflix的28个月,差距巨大。这意味着短剧用户像潮汐般来得快去得更快,根本无法积累长期价值。
FlareFlow虽然用户充值增速可观,但用户留存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短剧用户观看时长较短,内容粘性不足,导致付费转化率下降。与TikTok直播相比,短剧用户观看时长仅15分钟,而主播擦边热舞的观看时长可达3分钟,短剧用户的LTV仅为秀场直播的1/8。用户留存难,使得企业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买量,以维持用户规模。这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也使得盈利变得更加困难。原创价值贬值!AIGC带来的创作危机AIGC技术在短剧行业的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作成本,但也带来了原创价值贬值的问题。中文在线AI剧本已占产量40%,导致内容同质化率从2024年的27%飙升至65%。用户对套路化剧情麻木,付费转化率下降15%,形成了“量产越多,价值越贬”的创作死亡螺旋。
AIGC生成的剧本虽然能够快速产出内容,但缺乏原创性和独特性,难以吸引用户的长期关注。这使得短剧行业的内容质量下降,用户体验变差,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产业根基动摇!短剧繁荣下的潜在危机三家公司短剧总收入超15亿,却倒亏12.5亿。用制造业视角看,如同工厂卖得越多亏得越狠,这严重摧毁了产业根基。与1929年收音机制造商的产业崩塌模型相比,短剧行业的现状更加荒诞。
短剧行业的繁荣如果只是建立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而忽视了盈利问题,那么这种繁荣将是脆弱的。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企业无法承受高额的成本压力,整个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