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浙江“剧游模式”解锁微短剧创作新赛道

微短剧这一快速增长的短剧本视频形式预计将在2025年产生110亿美元的全球收入。在微短剧的版图中,中国占总收入的83%,这得益于其大规模受众和移动观看趋势。

根据Omdia新研究,微短剧这一快速增长的短剧本视频形式预计将在2025年产生110亿美元的全球收入。在微短剧的版图中,中国占总收入的83%,这得益于其大规模受众和移动观看趋势。作为小说、短视频、连续剧的结合体,微短剧这一视听新形态是全媒体视听的典型代表。它结合了社交媒体的即时性和剧集的情感深度,正在重新定义数字时代优质叙事的新价值。

2025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继续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实现微短剧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紧跟行业发展趋势,10月中旬2025年“微光计划”大学生微短剧创作扶持宣讲活动如期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活动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指导,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等多家权威单位联合主办。

微光正兴,属于青年创作者的微短剧热潮从未降温。紧跟行业前沿,浙江正以“剧游浙江”为核心,构建起一套“影视+文旅”深度融合的微短剧创作新生态,为浙传学子乃至行业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舞台。

PART.01

剧游浙江:

不止“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更是全链融合新生态

2025年10月,“剧游浙江”影视文旅融合创作对接活动在丽水缙云举行。作为浙江省2025-2027年重点推进的文化工程,它早已跳出单一宣传的框架,通过实实在在的资源对接,形成了“创作-落地-转化-反哺”的全产业链闭环。

从政策层面看,浙江多部门联合出台“微短剧+”创作工程,将微短剧与文旅、普法、品牌、经典、科普、非遗、美食、AIGC等8大领域绑定,形成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经济业态。其中“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行动更是直接为微短剧创作锚定了“文旅融合”的核心方向——不是先拍剧再找景点,而是让浙江的山水人文成为剧情的“天然布景”。比如丽水缙云的仙都、杭州临平的塘栖古镇、宁波的天一阁,这些此前只出现在旅游攻略里的地点,如今成了微短剧主角成长的故事发生地。

更值得关注的是,浙江还搭建了“价值共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深层合作模式:不再是影视公司“单打独斗”,而是景点提供场景支持、文旅部门对接资源、平台负责宣发,创作者甚至能通过“IP作价入股”“收益分成”获得长期回报。就像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说的:“我们要让每一部在浙江诞生的优秀作品,都成为一个多方参与的长期合伙项目,让创意在产业链上得到持续性的回报。”

PART.02

前沿实践亮家底:

浙江如何让微短剧“流量变留量”?

如果你还在纠结微短剧该拍什么、怎么拍,不妨看看浙江已经跑通的这些案例。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第七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剧目,浙江15部上榜,总数全国第一,也实实在在带动了文旅消费。

1. 题材创新:让“在地文化”成为剧情内核

不是简单打卡景点,而是让文化融入剧情肌理。比如《竹梦归乡》,以丽水缙云溶江乡的竹编非遗为线索,讲述青年返乡振兴传统产业的故事,剧中竹编工坊的镜头不仅让观众记住了“新西坑村”这个名字,更带动了当地竹编产品的线上销量;还有《塘栖有好戏》,把杭州塘栖古镇的枇杷文化、古桥历史写进青年创业剧情里;《轮廓中的真相》在湖州包括南浔等地取景,观剧的同时也带领观众体验到江南地区的魅力。

IMG_256

2. 技术赋能:AIGC打开创作新思路

浙江早就把AIGC用在了微短剧创作里。《玉琮传说》这部以良渚古城为背景的微短剧,用AIGC技术还原了良渚玉琮的细节、古国的建筑风貌,既解决了古代场景搭建成本高的难题,又让良渚文化以奇幻剧情的形式被年轻人接受。对于学生创作者来说,这无疑提供了新方向。不用纠结没钱搭景,利用AIGC技术,浙江的历史文化(比如南宋石刻、越剧元素)都能成为创意素材。

IMG_257

3. 互动玩法:从“看剧”到“跟着剧游”

为了让微短剧“不止于看”,浙江还推出了“剧游浙江”印章打卡地图:12条主题游线的影视取景地被串联成打卡路线,观众看完剧后,能拿着地图去景点找剧中同款场景盖章,甚至参与剧中角色的“沉浸式任务”。比如看完《甬忆南侨梦归人》,可以去宁波南塘老街寻找剧中“华侨寻亲”的线索;体验寻找在《藏海传》《小巷人家》等热播剧中的小线索。这种“剧游联动”,让微短剧从“一次性观看”变成了“可参与的旅行体验”。

IMG_258

PART.03

浙传力量再出发:

从“微光”到“剧游”,你的创意有了新舞台

“微光计划”宣讲会上,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卢炜教授提到“浙传资源后盾”,依托学院资源可更好对接“剧游浙江”的创作需求。学院国家一流课程“全媒体视听创作”拓展文旅微短剧的视听表达;网络视听内容审查专家团队,可提前为创作把关确保守正创新大方向;江南文化资源直接对接优秀传统文化,实地采风获取一手素材。

IMG_259

目前,浙江“十五五”影视剧创作重点选题库已经发布,32个项目展现了“剧游浙江”的多元丰富题材。就像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委会理事、硕士生导师朱怡在微光计划宣讲会上倡导的:“别被创作的类型框架限制,青年的创造力就是最大的优势。”现在,浙江已经为我们搭好了“文旅融合”的舞台,接下来就看我们如何用镜头,把浙江的“诗和远方”写成更动人的微短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