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4年有什么现象级逆袭人物,非徐艺真莫属。
你敢信?去年还在北漂片场啃着冷馒头、一天只花二十块的她,这会儿已经成了短剧圈的“天花板终结者”。
一口气干出13部爆款,热搜常驻,连横店的老炮儿都服气:“她是短剧女主里的劳模,也是新赛道的旗手。”
从路人甲到爆款收割机,这场逆袭真不是偶然。
1998年出生的徐艺真,家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没拼爹没背景。小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在家里堆成山的DVD里模仿周星驰。
高三那年,趁着艺考机构来学校宣讲,咬牙报了表演班。考进浙传后,她白天在教室,晚上组团跑剧组试戏。
2019年《演员请就位》,她就是那个雨里没台词的小配角。能站在监视器后看一眼,已经是小确幸。
可大学毕业赶上影视行业“至暗时刻”,剧组都裁员,长剧没人投,短剧还被业内看不起。徐艺真也只能像无数北漂一样,奔波在十几个通告组之间。
别人找机会,她先想怎么活下来——无论是网大边角料,还是不起眼的小助理,只要有活就接。“不是我不红,只是还没到我。”
直到2023年春天,机会突然来了。一个师哥临时电话:“短剧项目,三天后开机,能不能来?”
剧本土味,剧情夸张,女主一开场就要被男主“壁咚+强宠”。别人嫌弃,她三天背稿,八天拍完,后台充值破千万。平台连夜打电话:“能不能加更?”徐艺真这才意识到,自己撞上了风口。
谁能想到,13部短剧里,她成了“爆款体质”:
《霸总的替身小娇妻》《重生后被渣男死对头宠上天》《闪婚老公是首富》《前夫每天都想复合》……只要有她参演,分分钟霸榜热搜。
网友戏称她是“短剧宇宙的漫威”,还有人总结:“这不是拍戏,是在打仗。”
月拍三部,睡觉在片场沙发,冷盒饭照吃,凌晨补妆赶戏,全靠一股子狠劲儿顶着。
当然,也少不了争议和冷嘲热讽。导演说短剧low,网友说她表情单一,业内一度觉得“短剧是快消品,演员没壁垒”。
面对质疑,徐艺真没有回嘴,照样蹲在片场琢磨剧本、和导演据理力争,甚至为一个穿帮镜头反复补拍。
她坚持删掉女演员走光片段,哪怕全组人都翻白眼,也不妥协。“你们觉得无所谓,但我自己要过得去。”
没人会看到你熬夜啃冷饭的样子,但每一份努力,最后都写在成绩单上。2024年,她和团队干脆成立公司,拉来15个编剧专门改短剧套路。工资日结,北漂老友都拉来搭班子。
她自己成了演员、老板、制片人、剪辑师,剧本、选角、后期全亲自过一遍。
“我不是在造神话,我只是不想被淘汰。”
风口变成行业共识。2024年,央视点名短剧产业,横店竖屏片场飙到二十个,演员薪酬追平一线大咖。
徐艺真带队零下三十度进雪乡拍《踏雪寻熊》,上线一周让本地民宿订单翻了六倍。她还去综艺教流量明星“15秒哭戏”,年会上抽中电动三轮车,改装成移动剪辑车,片子剪完直接发平台。
有人问她:“你不怕红得快凉得也快?”她笑着反问:“你见过谁因为认真被淘汰?”
也许真正让整个演艺圈沉默的,不是爆款本身,而是她用坚持和敬业打了所有质疑的脸。十三部短剧,把自己从北漂小助理熬成行业标杆,把所谓的“快消品”拍成了新主流。
她没有等风来,也不是天选之子。她敢演、敢拼、敢跟偏见硬杠,硬是把天花板撞出了豁口。
不是谁成全了徐艺真,而是她自己,撕开了那层看不见的天花板。
流量为王的时代,认真就是最大的壁垒。新赛道爆发,永远属于最拼的人。
——“你敢不敢,比她更认真?”